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百一十六章 司马光的最后执念

第四百一十六章 司马光的最后执念(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作品:作者::1932242  

最新网址:95shubao  

送走刑恕,赵煦坐在坐褥上,摩挲着双手。  

“刑恕还不错。”他轻声说着。  

“有成为未来大宋外交部部长的潜力。”  

对刑恕,他是很了解的。  

典型的纵横家作风,看他在新党、旧党之间游刃有余的游走就知道了。  

而纵横家,是三苏带起来的风潮。  

以张仪、苏秦为榜样,以纵横家的手段来改变天下格局。  

只是,三苏忘了,战国的纵横家能有发挥空间。  

那是因为张仪、苏秦背后的国家,有能力也有实力保证谈判桌上谈下来的利益得到执行,同时也可以保证,谈判桌上失去的东西,可以通过刀子拿回来。  

而大宋显然没有这样的力量。  

这就让三苏的主张,直接变成了挂在天上的月亮。  

因为,在过去的大宋根本没有纵横家的用武之地。  

好在,赵煦回来了。  

“纵横家…”赵煦坐在坐褥上,想着史书上张仪苏秦们的故事。  

也想着那些汉朝使者,在西域各国横行霸道的故事。  

更想起了班超、王玄策的故事。  

他就舔了舔舌头。  

其实,论起玩弄帝国主义,中国也有很丰富的经验。  

刑恕走出内东门,他抬起头,整个人都仿佛年轻了十几岁,一双眼睛更是充满了光。  

这一刻,他感觉自己真正‘活’了过来。  

他回忆着,在福宁殿里的见闻。  

浑身充满了力量。  

事实证明,人,都是有需求的。  

特别是物质已经不缺后,精神上的需求就凸显出来了。  

魏晋的士人,天天吃五石散,为什么?  

因为现实太绝望!  

大宋的士大夫们,为何晚年都选择参禅修道?  

答案也是一样。  

残酷的现实,让他们不得不去寻找逃避的办法。  

同样,汴京城的勋贵们,天天纸醉金迷,也是因为精神太空虚了。  

他们必须找点东西来刺激刺激自己的灵魂。  

而刑恕,现在找到了他人生的目标。  

还有什么事情,比颠覆北虏这样的大国,更刺激的?  

没有了!  

于是,刑恕大踏步的向外走去,当他走出左昭庆门,到了都堂前的时候。  

刑恕看到了一个消瘦的老人,正在都堂前缓缓踱着步。  

是司马光!  

刑恕看到司马光的身影,下意识的低下头去。  

司马光却已经微笑着向他走来:“和叔啊,近期怎没有来吾家了?”  

刑恕见躲不过去,只能上前拱手以弟子礼拜道:“告知司马公,在下近来奉旨为馆伴使,常在都亭驿中,与北虏为伍,因此恐身上腥膻之气,玷污明公府邸,故此不敢登门。”  

司马光,和刑恕可是有很深厚的渊源的。  

当年,刑恕年轻的时候,曾跟随二程读书,是二程的得意门生之一,尤其是程颢非常喜欢他,经常带着他出席洛阳的各种宴会,介绍给在洛阳的元老大臣。  

自然,司马光也是其中之一。  

当年,刑恕有一段时间,甚至就是吃住在司马光家里,和司马光的儿子司马康结下了深厚的友谊。  

故此,在司马光面前,刑恕要行弟子礼。  

司马光看着这个当年,在自己家里读书,他无比看好的年轻人,他眼中有些惋惜。  

当年的刑恕,可是洛阳群贤都公认的未来读书种子,有希望继承程颢衣钵的人。  

就连邵康节(邵雍)都公开称赞过此子的文章。  

可惜,自从刑恕入仕后,他就似乎放弃了文学之路。  

好多年都没有看到过,刑恕写出的文章了。  

将眼里的惋惜压下去,司马光就问道:“和叔,这是刚刚面圣出来?”  

刑恕点点头,拜道:“确实如此。”  

“陛下今日有空?”  

刑恕答道:“下官在御前奏事时,陛下身边并无他人。”  

这让司马光的眼睛亮起来:“如此甚好!甚好!”  

这一次重病卧床在家,让司马光感到恐惧。  

他知道的,他可能生不起下一场大病了。  

他的身体,也已经走到了油尽灯枯的时候。  

对司马光来说,死亡并不可怕。  

可怕的是,他的事业无人继承。  

嗣子司马康,为人质朴、清正,缺乏变通。  

做做学问还算合适,可若入仕就不行了。  

范尧夫(范纯仁)、吕微仲(吕大防),他本来很看好的。  

但这两个人,现在却慢慢的变成了韩绛的形状。  

张口闭口都是调和,都是为国相忍。  

甚至反过来劝他‘明公宜当为天下计,顾全大局’云云。  

尤其是范尧夫——他甚至公开称赞已经被更名为‘便民低息贷款’的青苗法,对韩绛主持的役法改革更是赞不绝口。  

要不是范尧夫和他已经是儿女亲家了(司马康娶了范纯仁之女),司马光恐怕会公开抨击他的背叛。  

更让司马光伤心的,还是老朋友们一个个背离了当初坚守的道路。  

文宽夫这个老匹夫,姑且不谈。  

吕晦叔,现在看上去,一门心思就想等着韩绛下台,然后他顺利接过韩绛的旗帜,继续调整新法。  

什么尽罢新法?  

他现在已经不认账了。  

张安道(张方平)这个两面三刀的小人,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