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百九十八章 学区房

第三百九十八章 学区房(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年都出了不了一个进士。  

而在开封府,进士算什么?  

真庙咸平元年的科举,开封府大放异彩,进士前十四名,只有第九名的刘烨是河南府的,其他人清一色开封府,不仅如此从第十四名到三十九名,开封府还是清一色。  

一时天下哗然。  

装都不装一下了吗?  

事后朝廷彻查发现,大多数所谓开封府举子,都是‘应寄’,也就是寄名托籍。  

而这符合游戏规则,本来就是朝廷的制度。  

在这样的情况下,天下人都知道,想要高中,就要来汴京,就要想方设法的拿到一个开封府府学的名额。  

然而,开封府府学,哪里是一般人能染指的?  

要么有权——你家里亲戚是宰执!  

要么有才,有大佬喜欢、提携——譬如苏轼兄弟,他们的开封府府学名额,就是张方平亲自保举的。  

至于有钱?  

拿上你的臭钱,滚一边去!  

而赵煦针对这个市场痛点,表示:放下朕的钱,拿走你的学区房。  

两宫听着,对视了一眼,太皇太后就担忧的道:“六哥,这样会不会不妥?”  

“朝野物议,恐怕不会同意!”  

开封府府学,入学规矩,一向公开公正。  

宰执或在京待制、元老子弟、天下知名之才。  

所以,尽管历代都有着非议,可从开封府府学考出来的人,都用无可辩驳的实力,证明了他们配得上!  

他们的文章,他们的才华,他们的诗赋,天下传颂。  

哪怕是被人不耻的王拱辰,也没有人能否认他的才华。  

这要是用钱就能买府学名额…  

朝野上下都会反对的。  

这一点,毋庸置疑。  

赵煦笑了起来。  

太皇太后担心的是‘朝野物议,恐怕不会同意。’  

换而言之,若是朝野要是没有反对,这个事情就能做喽?  

赵煦看向这位太皇太后,道:“太母请放心,孙臣又岂会将国家名器,贩与市井呢?”  

“孙臣建的这些民居,卖与百姓后,其主人子弟,并不能直接入读府学,他们都需要通过严格的考核,才可以入读府学!”  

“孙臣给他们入读的是,开封府府学之下的蒙学、小学以及中学!”  

“只是会给这些从开封府中学之中毕业的学子,一个可以考入府学的机会!”  

这就是在抄袭现代的学区房政策了。  

幼儿园、小学、初中都可以配套入读。  

而且,名师、名校buff刷满。  

同时,还有机会直升开封府府学这个天下就业率第一,当官率第一的大宋学府。  

就问,这样一个学区房,朕卖的贵一点,学费也收的贵一点,可不可以?能不能卖掉?  

“蒙学、小学、中学?”两宫面面相觑,这些词汇她们能理解,却闻所未闻。  

赵煦解释道:“所谓蒙学,开蒙之学校。”  

“小学,则是蒙学之上,以授五经。”  

“中学,则讲五经经义,并授数、法、理财之学识!”  

“蒙学可以直升小学,小学可以直升中学。”  

“但中学升府学,则需要考核,如科举一般,优中选优,必以佼佼者得之!”  

两宫听着,互相看了看。  

太皇太后问道:“朝臣们会不会有意见?”  

“太母放心好了,朕会说服朝臣的!不会有人反对的!”  

在经历了庆历兴学、熙宁兴学。  

大宋的士大夫们开始狂热的热衷于兴学兴教。  

地方官考核政绩的指标中,开始出现对州学、县学的评定。  

但,在这个时代,一切都还在萌芽中。  

士大夫们只搞懂了成人教育。  

目下的大宋,也基本只有成人教育。  

对孩子的教育,基本都是靠着家学、自学。  

范仲淹等寒门士子的人生经历,就是最好的证据。  

自然,如今连私塾都是很少的。  

更不要说,这种官办的公立蒙校、小学、中学直到府学的成熟教育模式。  

而这样的模式,除了收费外,而且是以高额学费作为办学模式外,没有人搞得起。  

(本章完)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