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百六十一章 南下的人们

第三百六十一章 南下的人们(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等范纯仁坐下来,赵煦就总结道:“卿等所奏,朕已经知道了,侵街之事,乃是历代以来之痼疾…”  

“想要立刻解决,不大可能!”  

“当徐徐图之,缓缓而来,一月一改,一年或可有变,一年变之,十年就可大变。”  

“朕是有足够耐心和信心,与卿等一起解决此事的!”  

这个总结的态度,是必须要表的。  

因为,赵煦太清楚,大宋士大夫们的脾气了。  

容易上头,容易激动。  

有些时候,甚至可能被情绪裹胁,做出过激的行为来。  

尤其是年轻的士大夫们。  

比如说,太学里的年轻人,也比如说御史台里的乌鸦们。  

但,成熟的政治家,必须避免这样的事情。  

不能让朝堂被情绪裹胁,被政治正确的口号占领。  

只有务实,才能有出路。  

赵煦在现代和他的上上辈子,都见过被情绪裹胁下的事情。  

元祐时代,旧党的激进派们,喊了整整九年口号。  

最后是一地鸡毛,除了将国家完全撕裂外,没有任何成果,就是最好的证据。  

“陛下圣明!”群臣俯首而拜。  

蔡京更是深深低头。  

“朕意在开封府府衙之中,设立一个临时的相关官署。”  

“这个官署,主要用来,关注、追踪并商议、改进汴京侵街之事。”  

“便叫其‘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厢房公事’!”  

嗯,你也可以将之称呼为‘汴京交通及市容市貌整顿领导办公室’。  

“开封府!”  

蔡京出列,拜道:“臣在!”  

“以卿兼任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厢房公事!”  

“臣领旨!”  

“邓学士、范学士、吕侍郎。”  

邓润甫、范纯仁、吕大防三人出列拜道:“臣在!”  

“朕命卿等为‘参知汴京内外厢道路、厢房公事’,配合开封府,参与对接相关公事,并及时进奏于朕!”  

“唯!臣等谨遵旨!”  

假如说,蔡京是‘汴京交通及市容市貌整顿领导办公室’的负责人,那么这三个人,就是代表赵煦对接这个事情的大臣。  

换而言之,他们三个人,加上蔡京领导的这个‘提举汴京内外厢道路及厢房公事’官署,就形成了一个绕开三省六部和都堂,直接对赵煦个人负责的全新权力机构。  

赵煦又看向程颐、苏辙:“程说书、苏讲书。”  

“臣在!”程颐和苏辙起身。  

“朕命两位爱卿,为参赞汴京内外厢道路及厢房公事,负责带领诸伴读,协助开封府,整理相关文牍,并进言献策!”  

“臣遵旨!”两人齐齐拜道。  

这两人,就相当于,成为了蔡京的秘书,伴读们则是蔡京手下的实习生和打杂工。  

这很大宋!  

天子,随时可以任命或者成立一个临时机构,来绕开固有的程序。  

熙宁变法的时候,王安石就是以参知政事的身份,受命成立了‘制置三司条例司’,绕开了反对变法的其他宰执,推动变法。  

去年的韩绛,也是通过奏请设立‘役法条例检讨司’,绕开了都堂上可能的反对势力,对役法进行调整。  

当然了,这也是大宋冗官冗员的源头之一。  

好多机构,临时着临时着,就变成了正式官署。  

有些机构本来是临时的,事过就要裁撤,但却因为种种原因保留了下来。  

而这些其实已经失去了职能效力的差遣,却还是成为了好多官员的去处。  

遥远的南方广西桂州城外,在二月的最后一天。  

山水之间,一艘艘的乌篷船,穿行其中。  

每一艘船上,都装着一个个箱子。  

箱子里,装着的全部是铜钱。  

显然,这个船队是来自于荆湖南路。  

他们押送着的是,奉汴京旨意,从潭州永兴场的钱监,送来广西充作军用的第一批铜钱。  

船队,缓缓的靠向桂州的码头。  

广西转运使苗时中,已经带着人在码头迎接了。  

带队押送这一批军资的禁军将领,从船上走下来,来到苗时中面前,将一张文书,从怀中取出来递给对方,然后拜道:“奉直龙图阁、知潭州兼提举永兴场王公之命,某等押送五万贯新铸铜钱来此,乞转运签收!”  

苗时中接过那文书,首先检查了一下格式。  

标准的中书下到地方的公文,格式正确,符合部符的书写方式,用纸也正确,确实是中书省的专用公文纸。  

再检查了一下尚书右丞、中书侍郎张璪的画押以及奉符而行的知潭州王克臣的画押。  

确认这部符上说明的,中书省奉圣旨,命潭州永兴场向广西转运三十万贯铸钱。  

王克臣于是命潭州禁军,先期押送五万贯至桂州的事情。  

于是,苗时中点点头,对那奉命来押送的将官道:“且待本官清点!”  

对方点点头:“转运自便!”  

苗时中于是亲自带着人,将那些从船上搬下来的铜钱清点。  

一串串铜钱,被从箱子里取出来。  

很快整个码头,都被铜钱散发的光泽所笼罩。  

五万贯,就是三千八五十万文!  

一个个数下来,即使是转运司全员出动,没有几天功夫,根本不可能数清。  

好在,还有个快速清点的办法。  

那就是称重!  

一贯钱一般重三斤四两(折约两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