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九十四章 吕公著的提醒

第两百九十四章 吕公著的提醒(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也效此法!”  

“未知君实意下如何?”  

司马光自然没有任何意见,直接道:“此议甚好!若未来确定可行,当逐步将都堂、六部有司胥吏,皆以考核招录之制用之!”  

吕公著点点头,将一张劄子,送到司马光面前:“既然如此,便请君实在这省劄上签押!”  

司马光接过劄子,看了看上面的文字,确认确实是奏请两宫,允许都堂差人观摩、记录开封府招录吏员,便提起笔来,找到签押的地方。  

然后司马光就发现,在他之前,不止韩绛、吕公著都已经签押。  

章惇、张璪也已经签押,就连西府的李清臣、安焘也都签押完毕。  

他默然片刻,知道,这或许就是现在都堂宰执的排序。  

他是排名最后的那一个!  

而且,这一定是来自两宫的对两位宰相的暗示。  

想着这些,司马光就已经在省劄上签上他的大名:门下侍郎臣光。  

然后将劄子送回吕公著处。  

吕公著接过劄子,看了看司马光的签押,确认无误后就郑重的收起来。  

然后,他看向司马光,问道:“吾听说君实近来在都堂,一直在命人收集刑部的文书…”  

司马光点点头。  

吕公著叹息一声:“君实还是不肯忘记?”  

司马光沉默的看向吕公著,无言就是他的回答。  

吕公著摇了摇头,既对司马光感到无奈,也对其钦佩。  

因为他自问,自己和司马光换位而处,绝做不到这个样子。  

“君实啊…”吕公著叹息着劝道:“汝这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官家早就明牌了——朕就是天下第一孝子。  

两宫则根本不愿也不肯,冒着和官家情分生分的风险,去动那些先帝的法令、政策。  

特别是那几个德政。  

前不久,刘挚和王岩叟的下场,更是让吕公著内心为之一颤。  

刘挚官声素来很好,也很清廉,为人更是正直。  

王岩叟更有着‘能吏’的名声。  

然而,他们只是碰了一下先帝的‘就配法’,说了几句话。  

就让官家龙颜大怒!  

甚至直接将一个‘结党’的罪名扣在了这两个大臣脑袋上。  

是的!  

吕公著知道,刘挚、王岩叟两人,或许平素走得近了些。  

可无论如何,都没到结党的地步!  

至少现在还没有!  

什么是结党?结党的标准又是什么?吕公著还不清楚?  

可,官家就这么扣了罪名!  

吕公著明白,这就是欲加之罪。  

然而,官家就是要给他们一个结党的罪名!  

他能怎么办?  

当然陪着他一起演戏,一起给刘挚、王岩叟定罪!  

不然呢?  

对抗官家?  

这不是在救刘挚、王岩叟,恰恰相反是在要他们的命!  

也是真正的,让两个人陷入万劫不复之地,更坐实了结党的罪名。  

司马光道:“有些事情,总要有人去做!”  

吕公著摇摇头,他知道的,登州阿云案是司马光的心结。  

特别是随着韩绛改革役法、将除了河北、河东、沿边的保甲法在事实上罢废,又对青苗法开始检讨后。  

过去的很多旧党大臣,转而从要求尽罢王安石新法,变成了‘韩子华做到挺不错的,还是看看再说’。  

新党就更有意思了。  

王安石本人在江宁,一言不发。  

但他常常和韩绛书信往来,虽然信里面只是谈佛论道或者品评诗词。  

但这其实就是在给韩绛背书。  

在都堂上的章惇,更是全力配合、支持韩绛。  

甚至说出了:“役法一日不改,则有一日之患,保甲法一日不罢,则有一日之害!”这样的话。  

新党、旧党的矛盾,因而开始逐渐消失。  

甚至一些过去的旧党大臣,开始说起新法的好处来了。  

譬如在洛阳的韩维,在大名府的冯京,现在都改口了。  

就连朝中的范纯仁、吕大防这样过去认为是旧党骨干的大臣,如今也开始对一些新法做出正面评价了。  

特别是,韩绛成立青苗法检讨司,还将青苗法改了个名目叫:便民低息贷之后,范纯仁就开始积极参与了青苗法的检讨,还给韩绛写了十几条意见。  

所以,现在已经没有了尽罢新法的舆论基础和呼声。  

改良派,或者说调和派占了上风。  

这个事情,吕公著相信司马光也肯定知道。  

所以,他能理解司马光。  

推翻登州阿云案的判决,重塑刑统,是他最后的希望和指望。  

吕公著想了很久,最后说道:“君实啊,此事老夫恐怕帮不上什么忙…”  

“只能是提醒君实…无论如何,必须先和官家沟通!”  

“不得官家点头…此事是做不成的!”  

入朝这么久了,吕公著早就看明白了。  

两宫那边,太皇太后可能还有些自己的想法,但向太后早就是对官家的意见全盘接受。  

而太皇太后是绝对不可能,在没有得到向太后和官家,尤其是官家同意的情况下,对先帝的法令、政策进行什么修改!  

就算太皇太后肯,高家人也不肯啊!  

更何况,官家早就通过不断施恩、怀柔,把皇城司上下的亲事官、亲从官都笼络了。  

御龙诸直,现在干脆就是只听福宁殿号令。  

看看前些天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