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两百八十章 不可治罪(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整个殿堂。
一时间,殿上群臣人人屏息凝神。
他们都看着自己手上的弹章副本。
老实说,刘挚的第一本弹章,光看文字只是有些瑕疵,或者说过于自信了。
至少在这些宰执眼中如此。
因为大宋御史们,在弹劾大臣的时候,就是这么的跳脱。
只是弹劾大臣而已,又不是劝谏天子或者弹劾宗室外戚。
文字上本就不会有太多计较。
多数时候,为了赶工和抢时间,甚至都没有好好润色过。
可是,刘挚的第二本弹章,就真的是问题了。
两宫叫他议论对惠信僧的处置,他却揪着开封府的事情不放,甚至上纲上线的给开封府扣帽子。
又是欺君,又是舞弊的。
问题很大!非常大!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刘挚的第一本弹章,哪怕是吕公著也不得不承认,刘挚的问题大的很。
为什么?
因为他的第二本弹章,证明他的第一本弹章,居心不良。
还真的可能和太皇太后所言一般,是在妄图以文字窥探两宫的心思,甚至可能还有些轻慢的嫌疑。
可是,刘挚却是司马光一再推荐的大臣,也是他吕公著举荐的大臣。
吕公著没办法见死不救。
他持着朝笏,酝酿了一下语言,正打算给刘挚解释解释。
至少,不要让他真的被宰执、两宫一致认定是——在欺瞒、误导两宫慈圣。
这样的话,刘挚恐怕就得去岭南了。
然而,他还没有想好,给刘挚解释的说辞。
那边向太后就也气冲冲的说道:“诸位髃臣,还有一个事情,要与诸位通报…”
“在刘挚之后,又有一位御史,名曰王岩叟者,上书言及先帝德政,言语之间,颇有不敬之意,就连六哥看了,也说——此大臣,僭越御史本职非议先帝德政…且有与刘挚首尾呼应,结党以裹胁国政之嫌疑!!”
吕公著的脑子,顿时嗡嗡嗡的响了起来。
结党!
刘挚和王岩叟结党?
他有些激动,来不及多想,就要起身解释。
可韩绛却已经抢在他之前,持芴拜道:“老臣惶恐,乞两宫慈圣,降下王岩叟之文字!”
向太后点点头,就叫石得一,将早已经誊抄好的弹章,一一下发。
吕公著接过了弹章副本。
然后看着内容,他的眼前就一黑,几乎当场昏厥。
吕公著知道,王岩叟肯定没救了!
为什么?
谁不知道,当今官家乃是天下第一孝子?
可王岩叟竟敢上书言及先帝在位时,常常引以为傲的‘流犯就地配军’一政。
文字虽然看似有道理。
可每一句都在说——先帝的这个政策大错特错。
不仅仅如此,还遗祸乡里,让盗贼横行。
隐约指出,现在天下治安败坏,先帝的这个政策,要负责而且可能是全责!
官家能饶得了他?
“王彦霖怎如此不智?”
吕公著在心中哀叹。
在一个孝子面前,对他的父亲生平引以为傲的事情,大加指责、贬低。
还用文字渲染,当今天下治安败坏的情形。
营造出这一切都是先帝的锅的气氛。
这要在汉唐,王岩叟此刻已经被推到了菜市场,一刀两断了。
吕公著还在哀叹,韩绛已经站起身来,拜道:“启奏两宫慈圣、陛下…老臣观监察御史王岩叟文字,窃见其用词诽谤先帝,暗讽国家大政,非议朝廷大略…非人臣所可以为之!”
“以老臣愚见,当下大理寺!”
这就是要将一个御史下狱了。
有宋以来,这样的事情,还没有过先例!
吕公著听着,立刻出列,再拜道:“奏知两宫慈圣、皇帝陛下…臣以为,右相所言缪矣!”
“御史者,天子之口舌也!”
“今以口舌下狱,臣恐将来,御史谏官不敢言事!”
这是事实!
在大宋,皇帝一直是鼓励御史、谏官大胆说话的。
说错了也没关系!
仁庙、英庙的时候,御史谏官们,甚至可以在君前滔滔不绝的说话。
御史、谏官的口水,都喷到了天子脸上,也不是一次两次。
先帝虽然乾坤独断,可对御史、谏官也很尊重。
为什么?
因为御史、谏官就是做得罪人的事情的人。
必须给他们壮胆,也必须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让他们有足够的胆量去咬人、攻击人。
向太后自然听懂了吕公著的意思。
但太皇太后却哼了一声:“难道,御史们结党,也要坐视不理?”
她现在对外朝的士大夫文臣,已经有了些意见了。
老身的侄子,仅仅是去熙河路当个管钱粮的官,你们就上跳下蹿,搞得天都要榻了,仿佛大宋就要因为高公纪而亡国了。
结果,现在,你们的人犯了错,而且还是结党、窥探两宫,诽谤先帝这样的大罪。
你们又跳出来,连下狱治罪都不行?
合着,老身的侄子无论做什么都有错。
而伱们这些文臣不管做了什么,都有理了是吧?
吕公著吓了一大跳,连忙持芴谢罪:“臣不敢…臣只是忧心将来,御史谏官不敢言事…”
说着,他就横了一眼韩绛。
韩绛却装作没看见。
哪怕韩绛知道,吕
一时间,殿上群臣人人屏息凝神。
他们都看着自己手上的弹章副本。
老实说,刘挚的第一本弹章,光看文字只是有些瑕疵,或者说过于自信了。
至少在这些宰执眼中如此。
因为大宋御史们,在弹劾大臣的时候,就是这么的跳脱。
只是弹劾大臣而已,又不是劝谏天子或者弹劾宗室外戚。
文字上本就不会有太多计较。
多数时候,为了赶工和抢时间,甚至都没有好好润色过。
可是,刘挚的第二本弹章,就真的是问题了。
两宫叫他议论对惠信僧的处置,他却揪着开封府的事情不放,甚至上纲上线的给开封府扣帽子。
又是欺君,又是舞弊的。
问题很大!非常大!
这个时候,再回头看刘挚的第一本弹章,哪怕是吕公著也不得不承认,刘挚的问题大的很。
为什么?
因为他的第二本弹章,证明他的第一本弹章,居心不良。
还真的可能和太皇太后所言一般,是在妄图以文字窥探两宫的心思,甚至可能还有些轻慢的嫌疑。
可是,刘挚却是司马光一再推荐的大臣,也是他吕公著举荐的大臣。
吕公著没办法见死不救。
他持着朝笏,酝酿了一下语言,正打算给刘挚解释解释。
至少,不要让他真的被宰执、两宫一致认定是——在欺瞒、误导两宫慈圣。
这样的话,刘挚恐怕就得去岭南了。
然而,他还没有想好,给刘挚解释的说辞。
那边向太后就也气冲冲的说道:“诸位髃臣,还有一个事情,要与诸位通报…”
“在刘挚之后,又有一位御史,名曰王岩叟者,上书言及先帝德政,言语之间,颇有不敬之意,就连六哥看了,也说——此大臣,僭越御史本职非议先帝德政…且有与刘挚首尾呼应,结党以裹胁国政之嫌疑!!”
吕公著的脑子,顿时嗡嗡嗡的响了起来。
结党!
刘挚和王岩叟结党?
他有些激动,来不及多想,就要起身解释。
可韩绛却已经抢在他之前,持芴拜道:“老臣惶恐,乞两宫慈圣,降下王岩叟之文字!”
向太后点点头,就叫石得一,将早已经誊抄好的弹章,一一下发。
吕公著接过了弹章副本。
然后看着内容,他的眼前就一黑,几乎当场昏厥。
吕公著知道,王岩叟肯定没救了!
为什么?
谁不知道,当今官家乃是天下第一孝子?
可王岩叟竟敢上书言及先帝在位时,常常引以为傲的‘流犯就地配军’一政。
文字虽然看似有道理。
可每一句都在说——先帝的这个政策大错特错。
不仅仅如此,还遗祸乡里,让盗贼横行。
隐约指出,现在天下治安败坏,先帝的这个政策,要负责而且可能是全责!
官家能饶得了他?
“王彦霖怎如此不智?”
吕公著在心中哀叹。
在一个孝子面前,对他的父亲生平引以为傲的事情,大加指责、贬低。
还用文字渲染,当今天下治安败坏的情形。
营造出这一切都是先帝的锅的气氛。
这要在汉唐,王岩叟此刻已经被推到了菜市场,一刀两断了。
吕公著还在哀叹,韩绛已经站起身来,拜道:“启奏两宫慈圣、陛下…老臣观监察御史王岩叟文字,窃见其用词诽谤先帝,暗讽国家大政,非议朝廷大略…非人臣所可以为之!”
“以老臣愚见,当下大理寺!”
这就是要将一个御史下狱了。
有宋以来,这样的事情,还没有过先例!
吕公著听着,立刻出列,再拜道:“奏知两宫慈圣、皇帝陛下…臣以为,右相所言缪矣!”
“御史者,天子之口舌也!”
“今以口舌下狱,臣恐将来,御史谏官不敢言事!”
这是事实!
在大宋,皇帝一直是鼓励御史、谏官大胆说话的。
说错了也没关系!
仁庙、英庙的时候,御史谏官们,甚至可以在君前滔滔不绝的说话。
御史、谏官的口水,都喷到了天子脸上,也不是一次两次。
先帝虽然乾坤独断,可对御史、谏官也很尊重。
为什么?
因为御史、谏官就是做得罪人的事情的人。
必须给他们壮胆,也必须给他们发挥的空间。
让他们有足够的胆量去咬人、攻击人。
向太后自然听懂了吕公著的意思。
但太皇太后却哼了一声:“难道,御史们结党,也要坐视不理?”
她现在对外朝的士大夫文臣,已经有了些意见了。
老身的侄子,仅仅是去熙河路当个管钱粮的官,你们就上跳下蹿,搞得天都要榻了,仿佛大宋就要因为高公纪而亡国了。
结果,现在,你们的人犯了错,而且还是结党、窥探两宫,诽谤先帝这样的大罪。
你们又跳出来,连下狱治罪都不行?
合着,老身的侄子无论做什么都有错。
而伱们这些文臣不管做了什么,都有理了是吧?
吕公著吓了一大跳,连忙持芴谢罪:“臣不敢…臣只是忧心将来,御史谏官不敢言事…”
说着,他就横了一眼韩绛。
韩绛却装作没看见。
哪怕韩绛知道,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