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两百六十八章 党争的味道

第两百六十八章 党争的味道(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元丰八年十一月癸卯(十三)。  

汴京城里越来越冷,赵煦也越来越眷恋着温暖的床榻,所以他起来的时间也越来越晚。  

不过,无论如何,他都会在辰时以前起床。  

今天也是一般,在漏刻的小人,敲响代表辰时的小鼓时,赵煦就已经洗漱完毕了。  

“老臣给大家请安!”在冯景去御厨那边准备早膳的时候,石得一来到了赵煦面前。  

赵煦挥挥手,左右自然屏退下去,出了帷幕。  

石得一则凑到赵煦面前,低声汇报着:“今日早上,通见司将侍御史刘挚的弹章,送入了宫中!”  

“弹劾的谁?”赵煦惊讶了一声,便问道。  

一般情况下,御史谏官们弹劾大臣的事情,石得一是不会报告的。  

毕竟,御史谏官们每天都会弹劾、批驳数十个大臣或者朝政。  

赵煦哪来这么多功夫来听乌鸦们叽叽喳喳。  

石得一也不会无的放矢,拿那些有的没的来浪费赵煦的时间。  

他就是一个筛子。  

在赵煦的父皇在位时,就负责着这个事情——将那些小事、琐事筛掉,只将重要的事情上报。  

至于会不会因此被石得一垄断了信息?  

这个不需要担心,因为还有宰执大臣会报告。  

此外,现在赵煦还有着两宫充当着辅助过滤器。  

如此一来相当于是三重保证。  

除非三方合流,否则,还有什么事情是赵煦不能掌握的?  

“是蔡京!”石得一低声说道:“听说是因为一个案子…”  

“案子?”赵煦来了兴致了,便问道:“仔细说来听听看!”  

什么案子,能让人把状绕过开封府,直接送到御史台,还能让御史台慎重其事的弹劾起开封知府?  

这人得有多大的能耐?  

这案子又该有多敏感?  

同时,赵煦内心的敏感,也被触动。  

要知道,现在可是役法在开封府试行的关键时候。  

蔡京也正在全力配合!  

蔡京这个人,不要看他在现代史书上,被评为大奸臣,祸国殃民的主。  

可是,自古大奸必有大能!  

不然,他也不可能坐稳位置。  

蔡京更是奸臣之中的佼佼者,才干能力手腕,起码可以排进前十的那种!  

他是真的能干事的人!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司马光上台后,蔡京见势不妙,果断从新党跳到旧党。  

然后他就司马光面前立下了军令状:愿五日之内,于京师之中尽罢役法!  

换其他人可能也就是吹牛皮。  

但蔡京不同,他真的做到了。  

司马光大喜,认为这是个人才,想要启用。  

然后…  

蔡京就被整个御史台围攻。  

苏辙、刘挚、王岩叟、王觌…竞相弹劾。  

所有人都在说——这个蔡京大奸大恶,必是奸贼小人!  

他五日之内尽罢役法是因为他心向君子吗?  

错了!  

这个人是故意这么做的。  

他故意在短时间内罢免了新法,就是让百姓将怨恨放到朝中的正人君子们,特别是司马公您的身上啊!  

于是,蔡京因此被罢知真定。  

若仅仅是这样,可能蔡京还不会有太多怨恨。  

毕竟,这对蔡京来说,不算贬官。  

然而,过了几天,旧党的君子们觉得,真定是边境,而蔡京又有能力。  

若是蔡京在真定做出了什么大成绩,立下大功,那还了得?  

于是,他们继续围攻。  

蔡京被从知真定,贬知成德军!  

这就是将蔡京往死里得罪了。  

但也是因此,把蔡京洗白白了,所有新党大臣看到这个结果,一致认为——蔡元长确实是在给司马光挖坑,这个年轻人不错。  

所以,后来,赵煦一亲政,章惇就推荐了蔡京。  

所以也就不要怪后来蔡京执掌大权,对旧党赶尽杀绝,甚至搞出了元祐党人碑这种东西。  

但,蔡京当时真的是给司马光挖坑吗?  

那就只有蔡京自己才知道了。  

他的行为,随便怎么解释都解释的通。  

如今,蔡京权知开封府,是韩绛改革、推行新法的重要助手。  

正是因为蔡京的全面配合以及全力协作。  

役法条例才能在短时间内,就在整个开封府落实。  

赵煦可是听石得一等人说过,蔡京亲自骑着马,跑遍了整个开封府辖区。  

一个县一个县的去督促、监督役法条例的落实情况。  

韩绛、文彦博都上表为他请功。  

现在,刘挚这个额头上写着‘旧党极端派’的家伙,却忽然剑指蔡京。  

赵煦不得不怀疑,这是刘挚等人的试探,也是他们企图除掉蔡京这个现在韩绛最得力的助手的试探。  

石得一看着赵煦的神色,小心翼翼的报告:“是因为一个僧人的案子…”  

“僧人?”赵煦眼睛眯起来。  

在大宋,最喜欢打官司的人群之一,就有这些大和尚。  

在现代遗留的很多宋代司法著作之中,也总能找到大和尚们诉讼的案例。  

其中财产纠纷是最多的。  

僧告民,僧告僧,僧民互告、僧僧相争,层出不穷。  

这些大和尚甚至还敢和官府相争。  

官司一直打到大理寺、祠部的也有不少。  

这自然是因为,大和尚们有钱而且有文化。  

“乃是开封府一个叫惠信的僧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