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九十四章 老臣手段

第九十四章 老臣手段(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等户才需要去论调服役——当然官户不在此列。  

除此之外的其他人,并不需要服役。  

可免役法实施后,所有人,包括过去不需要服役的官户、僧道、单女户,都得交钱了。  

好多外戚勋臣,特别是高家的亲戚,都来太皇太后这里诉过苦——倒不是高家人缺那几个免役钱。  

问题是,太丢人了!  

堂堂皇亲国戚,居然也要和措大一样交税!  

千年以来,有这样的事情吗?  

免行法也是如此。  

但,韩绛说的话,特别是韩绛说话的方式,又让这位太皇太后犹豫起来。  

因为韩绛用的是她最喜欢也最熟悉的嘉佑时代大臣说话、做事的语气和方法。  

不要急,慢慢来。  

咱们先把事情搞清楚再说。  

你说什么时候能搞清楚?  

调查、落实、商议,怎么着也得一年半载吧。  

于是,在沉默了一会后,她终于开口了。  

“韩相公所言,老身和皇太后,会仔细考量…”  

“还请相公,将所言种种,写于文字,上呈殿中…”  

韩绛持芴再拜:“唯!”  

这个时候,文彦博持芴起身了。  

“太皇太后…”这位老臣别看都快八十岁了,说话的声音还是很洪亮的:“老臣以为,韩绛所言,实乃包藏祸心…”  

作为熙宁变法时代大行皇帝特别挑选的,放在朝堂上来制衡王安石的元老。  

文彦博哪怕已经致仕很久了。  

但他对新法的了解和认知,是所有旧党都没有的。  

几乎每一条新法的推出,文彦博都必然唱反调,必然强烈反对。  

在朝堂上,和王安石你来我往之间,自然他也清楚那些法令的起源。  

譬如青苗法是李参在陕西路推广的。  

王安石推行的时候,李参早死了。  

将兵法是完全抄袭的范仲淹、张亢在陕西的试点。  

市易法是吕嘉问发明的。  

至于免役法和免行法嘛…  

文彦博看向韩绛,一双老眼带着审视。  

“老臣昧死上奏太皇太后、皇太后、皇帝陛下…”  

“所谓免役法,首倡者,便是如今在殿中的这位…”  

石破天惊!  

帷幕后的两宫一听,眼神都变了。  

看向韩绛的目光中带着审视。  

好嘛…  

居然是你首倡的!  

难怪伱要说好话!  

文彦博继续说道:“若老臣记得不错,当是仁庙至和年间,韩绛、蔡襄,上奏以乡户五则法,始变役法,自此国朝美政不存,而遗祸至今!”  

这一刻文彦博彻底忘记了,当年他是如何称赞韩绛、蔡襄的那个倡议的。  

更忘记了他曾在仁庙面前,亲口称赞韩绛之法‘苦乐均济’。  

因为文彦博很清楚。  

在朝堂上就不能讲道理,也不要去辩论。  

两宫反正也不懂什么事衙前役,更不知道什么中唐以来,天下财税制度的变革,也完全不了解,大宋立国以来的役法变动历史。  

少主又小,而且年幼。  

所以,只要他把帽子扣过去,韩绛还能怎么办呢?  

有口难辩,他就只能乖乖低头认输—为了自己的名声不被毁掉,主动避位。  

所以,文彦博再接再厉,继续持芴说道:“治平四年,王安石尚未入京时,还是这位韩绛韩子华,于君前首倡助役钱!”  

“故而,王安石入京后,为了回报韩绛举荐之功,便也倡议变动役法!”  

文彦博一边上奏一边恶狠狠的看向韩绛。  

他知道韩绛的弱点——不善辩论。  

而且,文彦博还知道,只要他逼着韩绛和他辩论,哪怕韩绛赢了,也必输无疑!  

因为君前辩论,决定输赢的,从来都不是谁有道理,而是谁说的话能迎合君上的心意。  

没看到方才,两宫在韩绛上奏之后,沉默了那么久吗?  

这就说明,韩绛所言,肯定不合两宫心意。  

所以啊…  

文彦博得意起来。  

“韩子华,你就不该入京!”  

“乖乖和老夫一起回洛阳饮酒作乐,岂不快哉?!”  

这一章写的慢了一些。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