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七十二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第七十二章 以子之矛攻子之盾(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官,什么是美官?  

在两个国亲的期盼眼神中,章惇恭敬的答道:“臣禀陛下:此差遣虽是美官,奈何远在河湟,且,大行皇帝已命李都知兼任都大经制熙河兰会路边防财用司…”  

老实说,章惇真的很不喜欢,这种把外戚往沿边放的事情。  

高遵裕已经证明了,哪怕是外戚中的佼佼者,哪怕是外戚里肯做事,会带兵的人,到了沿边也只会给边臣拖后腿。  

若无高遵裕掣肘,刘昌祚早就拿下了灵州城,西贼灭国可期!  

那里还需要去永乐城冒险?  

所以,虽然章惇看李宪也不顺眼,但他也不愿意让一个外戚跑去熙河路捣乱。  

然而,小官家却摇了摇头:“朕看堂薄上,大多数差遣,除了正任之外,尚有同管、同知之任!”  

章惇只能硬着头皮道:“陛下,两位国亲,资序怕也不足吧…”  

小官家笑了:“那就权发遣好了!”  

章惇抬起头,满脸震惊。  

小官家知道权发遣?  

大宋官制,若某人资质不足以胜任某差遣,却又被除授此差遣。  

便要在其头衔上冠以‘权知’、‘权发遣’的名义。  

意思就是暂时、临时、试用。  

譬如开封府,就从未正式除授臣子,都是权知、权发遣。  

可问题是,官家才几岁?  

章惇还在错愕,小官家就已经看向了那两位国亲:“未知两位国亲,可愿充此职?”  

虽然心里面已经是千肯万肯,恨不得官家不要犹豫,立刻除授。  

向宗回和高公纪还是老老实实的压抑内心的躁动。  

“臣等全凭陛下旨意!”  

“这样啊!”小官家停顿了一下,然后扭头看了看帷幕,似乎下定了决心:“向卿!”  

向宗回激动的跪到地上,把头紧紧趴下去。  

“朕便命卿权同经制边防财用司罢!”  

“臣,敬谢陛下隆恩!唯鞠躬尽瘁,为陛下效死!”  

赵煦看着那个激动不已的跪在殿中的向宗回。  

他如何不知,大宋外戚,从来都是在前面给人扯后腿,专门给人挖坑的?  

可是,有些时候,这个世界就是这么的操蛋。  

你不给这些人胡闹的机会和可能,不给他们分润富贵的权利。  

他们就会在后面拼命的搞破坏。  

就拿五路伐夏说,要不是高遵裕在前面顶着,信不信汴京城里早就闹翻天了。  

正是因为有个高遵裕顶着,同时高遵裕本人还一直做的不错,算是个合格的大将,再加上高遵裕带了一大帮勋贵子弟、汴京人才在身边。  

这汴京城才会那么安静,宫里面的人也才没有机会说闲话。  

在大宋想要做事情是很难的。  

上上下下,都是掣肘,里里外外都是规矩。  

新党、旧党,打成一团,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赵煦上上辈子有些时候,真的恨不得,将整个朝堂上下都砍一遍。  

可现实就是这样的。  

好在,他在现代留学十年,学到了很多。  

所以,他现在可以从容的应对这些事情。  

“至于高卿…”赵煦自然也没有忘记高公纪。  

“便同管勾边防财用司!”  

“与向卿一同去熙河兰会路,为天下建功吧!”  

向家的向宗回,高家的高公纪,去了熙河兰会路。  

你司马光,还敢说放弃熙河吗?还敢提议割地?  

向家人和高家人第一个就要撕碎他!  

断人财路,如同杀人父母。  

若有人不止要断外戚的财路,还要断他们的功名之路…  

呵呵…  

你司马光在太皇太后那里说话再好听也架不住高家人轮流上阵,天天说坏话!  

这就是以子之矛攻子之盾!  

用两个外戚的功名利禄,来换整个沿边的安全。  

来阻止旧党里的投降派、天真派或者说幼稚派的激进胡闹。  

如此一来,司马光再想幼稚的提什么土地换和平。  

那就不止要和上上辈子一样被新党反对,被旧党里的实干派反对。  

还要面对向家、高家的激烈反对!  

于是,在赵煦上上辈子的时候,司马光最大的助力,就将成为司马光现在最大的阻力!  

赵煦这也是为了司马光好。  

司马光修了一辈子的史,也养了一辈子的人望。  

老了老了,却因为幼稚或者说执拗,犯下了那么大的错误。  

割地、弃土。  

连旧党里的很多人都反对!  

要不是司马光资历实在太高,威望实在太重。  

范纯仁和吕大防早就骂娘了。  

而司马光的土地换和平,其实也并没有换来和平。  

西贼前脚拿了土地,后脚继续侵扰。  

友情连接:  

小说相关推荐:、、、、、、、  

《》是要离刺荆轲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明智屋中文没有弹窗,更新及时)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