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十九章 外戚(1)

第六十九章 外戚(1)(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费!”  

“真是纯孝天子,至善官家啊!”  

“谁说不是呢?”  

宾客七嘴八舌的说着。  

向宗回听着,故作惊讶:“竟有此事?”  

“天恩浩荡!天恩浩荡也!”  

他立刻就对宾客们拱手拜道:“我当入宫,亲自面圣,御前谢恩!”  

“诸位世兄,请恕我不能再陪!”  

“若公等不弃,可在寒舍用些茶水…”  

说着,他就转身匆匆而去。  

看得出来,他根本不想和这些人虚与委蛇!  

为什么?  

因为在这之前,在大行皇帝卧疾的那些日子里。  

向家门庭一度冷落,除了偶有的几个亲家往来外,就没有人问津。  

因为彼时很多人都觉得,向家大抵药丸。  

皇后无子,官家病重,万一再来一次斧声烛影,这向家肯定完蛋。  

即使最终,皇子即位,也必然是太母临朝听政。  

和皇后应该没有什么关系。  

既然是这样,也就没有人愿意搭理向家!  

谁知风云突变,大内那位一直被大行皇帝养在深宫的皇嗣,不止是聪俊仁圣,更笃礼守制。  

虽非皇后所生,却也知孺慕嫡母,亲近皇后。  

向家行情迅速看涨,很快门庭若市。  

到了皇嗣被立为太子,皇后成为皇太后,然后依凭礼法,母以子贵,子以母贵,竟让宰执和太皇太后都不得不认可皇太后听政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还将之写到了大行皇帝的立储制书和遗诏内。  

到得现在,那位少主,更是表现出了令人惊讶的孝心。  

小小年纪,就已经对圣人教诲,铭记在心。  

于是,献汴京堤岸司堆垛场,以奉两宫太夫人脂粉之费。  

可谓是孝感动天!  

向家地位再次飞涨!  

向宗回也在这短短一个多月时间中,经历了大落大起。  

自然的,他也看透了这个世界。  

世态炎凉,人情冷暖。  

外人总是会捧高踩低。  

这些人一个都不值得结交!  

向宗回知道的,现在向家的富贵,就系在那位官家,那位少主身上。  

出了家门,向宗回骑上马,直奔皇城而去。  

他没有说谎,确实是要去入宫面圣谢恩。  

这才是向家未来百年的真正依靠。  

到了宣德门下,向宗回正要下马,就听到了一个声音在后面唤他。  

“子发!”  

向宗回回头一看。  

呦呵!  

高公纪啊!  

太皇太后的亲侄子!  

众所周知,太皇太后是国朝大将高琼之后,乃父高遵甫,在家中排行十四。  

高遵甫膝下只有一儿一女,女儿就是如今的太皇太后,幼子则是高士林,曾经颇有才智,英庙时代屡受重任,奈何福薄早逝,只留下了两个年幼的儿子,被两个哥哥高遵裕、高遵惠分别抚养、照顾。  

其中,高公纪跟着高遵惠长大,学的是儒家经义。  

而高公绘则跟着高遵裕长大,颇喜兵革行伍之事。  

所以,高公纪最得那位太皇太后喜欢。  

“君正,也是来入宫面圣的?”向宗回停下马,等着高公纪到了他面前才笑着问道。  

“然也!”高公纪年纪比向宗回要小,才二十四五岁的模样,人看着文质彬彬,颇有些士大夫的模样。  

“若君正不弃,便与吾同行吧?”向宗回发出了自己的邀请。  

在这个两宫听政的时代,向宗回知道,他要和高家搞好关系,但也不必搞的太好。  

高公纪点点头:“固所愿也!”  

于是,这两个年纪相差不到十岁的国朝外戚,便骑着马,从宣德门下进了皇城。  

到了那右昭庆门下,递了帖子,请求面圣谢恩。  

很快,就有内臣来请:“官家有旨,请两位国亲,迎阳门下相见!”  

向宗回立刻和高公纪拜道:“臣等恭领旨意!”  

便在那内臣的引领下,进了右昭庆门,然后被带着穿过东华御街,到了那迎阳门下小殿前。  

“请两位国亲在此稍候片刻!”那领着他们的内臣,对他们说了一声,就入了小殿。  

然后殿中传来了一个稚嫩清脆的童声:“两位国亲还请至殿中说话!”  

向宗回和高公纪,连忙在殿前俯首再拜:“陛下隆恩,臣等感激涕零,当以死相报!”  

这才恭恭敬敬的起身,然后低着头,弯着腰,亦步亦趋的步入那天子殿堂,官家御前。  

友情连接:  

小说相关推荐:、、、、、、、  

《》是要离刺荆轲倾才力献的一部情节荡气回肠,扣人心弦的佳作(明智屋中文没有弹窗,更新及时)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