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六十六章 宋用臣(2)

第六十六章 宋用臣(2)(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京畿路的所有人——自导洛通汴后,汴河含沙量大大降低,流速大大提高。  

于是,汴河的通航时间,从原来的两百天,提高了三百多天,若是年景好,甚至可以终年通航。  

于是,自导洛通汴工程后,过去每年冬天,开封府都需要抽调民夫,花费三十万工时进行的浚汴之役,再也没有了。  

可谁知道?  

知道的人,也会装聋作哑。  

大多数人都是如此,自己得了好处,是理所当然,可只要吃了亏,那就会念念不忘。  

自然而然,无论是民意、人心还是大势,乃至于两宫,甚至包括赵煦自己,都必然废除汴河堤岸司,必然废除市易务,必然废除大部分的汴京场务。  

只会保留那些在嘉佑、治平时代就已经存在的堆垛场、官营邸店以及场务。  

宋用臣要是继续在外面,肯定会受到冲击。  

一个不小心,就得和赵煦上上辈子,被贬谪出外。  

人生大好的时光,都将浪费。  

“押班不必忧心!”赵煦看着宋用臣的神色,安慰他道:“清汴司,父皇已经交代过我…”  

宋用臣抬起头,一脸的不可思议。  

“即使只是每年可以让开封百姓,免于冬日浚淤之苦,清汴司也当存在!”  

在赵煦的上上辈子,司马光一上台,甚至还没有上台,就已经对着清汴司磨刀霍霍。  

先是废除了清汴司这个机构,然后又下令废弃了几个不太重要的调水口。  

接着甚至要将沿着汴河两岸开掘的数百个大小蓄水塘,全部回填。  

但,和司马光共同辅政的吕公著是个知道轻重的。  

他立刻阻止了司马光的莽撞,在吕公著苦口婆心的劝说下,司马光才总算同意,不再完全否定导洛通汴工程。  

所以,清汴司虽然名义上废除,导洛通汴这个工程也在理论上被认定‘害民残民’。  

但从洛水引水,冲刷汴河的事情,却一直在进行。  

那几百口从汴河引水,然后等泥沙沉淀后,重新注入汴河的蓄水池也才没有被回填,甚至依旧有人去定期将水塘里的泥沙运走。  

然而…  

当司马光、吕公著先后去世。  

他们的徒子徒孙可不管这些!  

你说什么冬日要动用大量民夫浚汴?  

祖宗以来不都是这样的吗?  

你竟敢非议祖宗制度?看来伱是王安石的邪党!  

汴河泥沙开始沉积了?  

现在不是还没有溃坝吗?  

你急什么?  

真要溃坝,那就再苦一苦下游的百姓好了。  

可以循嘉佑、治平故事,在下游挖开一个决口,把洪水倾泄出去就好了。  

要是有人较真,跟他们讲,过去嘉佑、治平,常常在下游决口,每次都要溺死百姓几千人。  

自从导洛通汴后,即使是春季汛期,汴河水量暴涨,全流域包括失足跌落而死的人,才三四百人。  

再告诉他们,过去,汴河全年纲船漕粮,每年最多六百万石。  

现在一年就能超过八百万石,还能有余力,向洛阳输送纲粮一百万石。  

他们就会捂住耳朵,不听不听,王八念经。  

总之,这些人是没被汴河发大水淹过。  

也忘记了仁庙时代,汴河泛滥,冲进汴京城里,把几千栋民房冲走的事情。  

他们之所以,视清汴司和导洛通汴工程为虎狼,只有一个原因——导洛通汴,是王安石首倡、提议、发动的。  

承认导洛通汴利国利民,就等于承认王安石也有‘对’的地方。  

这个道理,就和司马光不惜一切,甚至拖着病体,也要废除免役法是一样的。  

新法怎么可以有好的?  

必须否定,必须全盘推翻!  

却完全忘记了,免役法这个事情,司马光自己过去也是支持的。  

在王安石变法前,他可是对衙前役天天口诛笔伐的。  

这些事情,赵煦心里面明明白白,清清楚楚。  

所以,汴河堤岸司可以让,但清汴司必须保住!  

这是底线问题!  

赵煦可不想,自己长大后,再辛辛苦苦的去重建清汴司。  

重新发明一次轮子这种事情,很不好玩的!  

导洛通汴工程,运用了很多很多新技术和开创性的治河办法。  

其中,狭河木岸,是明清束水攻沙技术的先声,原理是相通的。  

利用洛河的清水,来冲刷泥沙,则和今天小浪底工程的清沙技术,在基本原理上一模一样,都是利用水本身的力量,清水在上层流动时,带动下层泥沙向前,从而把泥沙冲走。  

私德上,他近乎无懈可击。  

但政治上,有时候幼稚,有时候又顽固。  

就像免役法,他自己都知道,这个事情是对的,却不顾一切的一定要废除,哪怕死也要废掉。  

他亲口和吕公著说,不废掉免役法他死不瞑目,吕公著没有办法,只能答应。  

(本章完)  

请:wap.ishuquge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