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五十九章 条贯

第五十九章 条贯(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回到福宁殿,赵煦脑子里,依然是景福殿里堆磊的整整齐齐的金锭、银锭、铜锭。  

塞满了箱子的青铜钱。  

堆积如山的香药、一根根洁白的象牙。  

数不清的丝绸锦缎。  

甚至还有整整一万匹的吉贝布。  

吉贝布可能现代人很陌生,但它的另一个名字,就应该没有人不知道了。  

棉布!  

早在唐代,棉花就已经在岭南等地开始种植,并开始被人织成布,取名:吉贝布。  

吉贝布做的被子,就是时人所称的:重衾。  

白居易诗云:日高睡足犹慵起,小阁重衾不怕寒!  

到了宋代,随着棉花种植面积,进一步增加,尤其是仁庙时代后,南方地区开始发展起来。  

南方特产的吉贝布、重衾,开始作为商品出现在市场上。  

只是,这些东西很贵!  

至少是普通绢布价格的十倍,甚至是几十倍!  

所以,除了勋贵富商,没几个人买得起、用得起,流通范围也很狭窄。  

哪怕是富贵人家,买回去也是做成重衾。  

棉衣棉裤不是没有,但很少很少——真正的富贵人家,不会去穿既不时髦,也不好看的棉衣。  

狐裘、貂衣难道不香吗?  

普通市民百姓,则根本消费不起,价格昂贵的吉贝布。  

此外,岭南木棉产量也很有限,影响了吉贝布的推广。  

所以,终宋一代,吉贝布的角色和地位都很尴尬。  

但,在现代留过学的赵煦知道。棉花最适合种植的地方,其实不是岭南。  

而是…  

熙河兰会路!  

因为当地不仅仅有着合适的气候,恰当的降水。  

最紧要的是,当地有大片大片适合棉花种植的荒地!以及大批大批廉价的劳动力!  

“六哥在想什么?”向太后见着赵煦回宫后,就一个人在殿中发呆,不由得问道。  

“母后…”赵煦回过神来,看着向太后:“儿在想,父皇曾和儿说过的一个国朝典故…”  

“嗯?”  

“去年,父皇带儿在庆宁宫中读书时,曾和儿说过,当初太祖初登大位,曾欲制一熏笼,命有司即刻敬献,有司却言:御前进献,须先下尚书省,尚书省下本部,本部下本曹,本曹下本局,本局覆奏,然后方能进献,如此,须则数日,方可献御前;太祖震怒,问左右:谁做的这般条贯来限制于我?…”  

向太后听着,知道赵煦说的,就是本朝祖宗最有名的熏笼之制的故事!  

所以,她静静的听着,眼中满是赞赏。  

“左右答:乃是宰相!”  

“太祖怒,诏赵韩王(赵普)御前责备:我在民间,得一熏笼不过数十钱,今为天子,乃数日不得,何故?”  

“赵韩王对曰:此条贯,非为陛下所设,乃为陛下子孙设也!”  

“太祖闻之,大善,赞曰:此条贯甚好!”  

赵煦说完这个在大宋皇室,近乎人尽皆知的祖宗故事。  

然后就眨着眼睛,看着向太后:“今日,儿随母后,至景福殿…”  

“见父皇所遗内库封桩财帛,不计其数!”  

“儿就一直在想…祖宗欲得一熏笼,尚且须设条贯制之,以戒子孙!”  

“今,父皇所遗财帛,何止千万?儿就想,不知可有条贯,制内外之人随意取用?”  

向太后静静的听着,眼中的赞赏,已经压抑不住。  

她是文臣宰相之后。  

赵煦的表态和思考的东西,在向太后看来,简直是正确的不能再正确了,而且深孚她心!  

士大夫家里教出来的女儿,当然天然的倾向士大夫的意识形态。  

于是,她微笑着,抱住这个孩子,说道:“我儿放心,祖宗以来,条贯具备!”  

“大行皇帝所遗封桩库,虽是大内内帑,却也要受外廷点验…”  

这是事实!  

大宋祖制,内廷封桩之钱,虽属内帑,但外廷也能干预,甚至监督使用。  

这是因为在一开始,内库封桩钱,就是为了收复燕幽而设。  

后来太祖,就当庭对大臣们说过内库封桩钱的用途:“军旅、饥谨当预为自备,不可临事厚敛于民!”  

这就是将封桩钱,当成类似现代的国家战略储备来使用。  

其后真庙、仁庙,陆续制度完备。  

尤其是在仁庙时代,确立了左藏、右藏的财帛支用,受三司使和政事堂宰执监督的制度。  

仁庙就曾亲口对大臣说过:“国家禁钱,本无内外,盖以助经费耳!”  

可问题在于,这熙宁三十二库、元丰二十库。  

它既不是左藏,也不是右藏。  

而是和旧年太祖封桩钱一样,只属于皇帝一人支配和取用的内帑。  

虽然在名义上,户部也好,都堂宰执也罢,也都可以过问。  

但,皇帝真要花钱了,谁又能制约?  

五路伐夏、永乐城大战、导洛通汴、重修汴京皇城。  

赵煦的父皇,决心一定,谁都拦不住。  

也正是因为存在着这个漏洞。  

上上辈子元祐时代,太皇太后被外朝大臣说几句好话,手一松,内帑的财帛就和水一样流了出去。  

更要命的是,这些支出,甚至都不是被人贪污掉的。  

很多单纯就是浪费。  

譬如说,司马光尽罢新法,可国家运转需要钱,上上下下的官府也需要运作。  

特别是免役法被罢后,大部分地方官府,瞬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