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四十三章 两宫听政

第四十三章 两宫听政(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这种事情,若在平素,根本不具备实际操作的可能性。  

就不提两宫的想法和态度了。  

朝野内外的非议,都将让任何提出这个主意的人,面临千夫所指!  

但现在,皇子以赤子之心,对宰辅托付社稷之事。  

皇子笃效,恭行天子教诲,孜孜以天家和睦,太母、母后亲爱为志。  

赤子之心,发乎于肺腑,可谓白玉无瑕!  

天下士人和朝野舆论,绝不会也不敢玷污皇子这一片无暇赤子之心。  

所以,尽管蔡确和章惇想到的主意,确实惊世骇俗。  

却也是当前,唯一的解。  

两人对视一眼,蔡确就对章惇道:“子厚,你我二人,分别去与宰臣言说此事,尽快拿定主意!如何?”  

章惇拱手一礼:“右揆所言甚是!”  

于是,两人分头行动。  

章惇去找王珪、李清臣、安焘,蔡确去寻韩缜、张璪谈话,顺便和两个翰林学士沟通意见。  

一切都很顺利。  

虽然王珪有心反对,可他提不出任何代替的意见和具备可行性的方法,没办法就只能表示:老夫虽不敢苟同,然而,子厚不妨一试!  

王珪也是没有办法!  

再拖下去,大宗正和嗣濮王,就该从景灵宫来到御前了。  

况且,王珪明白,他一个人独力难支。  

于是,在蔡确、章惇的合力下,很快的,三省两府的宰臣们,统一了意见:可以一试!  

就连两位翰林学士,也在大体上表达了赞同意见——邓润甫和曾布,虽然都对蔡确和章惇的办法不是十分满意,但眼下也就只能这样行事了。  

不然,还能怎么办呢?  

在这里干等着吗?  

传出去,别人怎么看待他们?又如何议论他们?  

要知道,此刻就在福宁殿外的回廊里,还有六部大臣在候命呢!  

吏部尚书曾孝宽,礼部尚书韩忠彦,户部尚书王存…  

这三个人,每一个都不好惹,都在朝野内外,拥有巨大的舆论影响力!  

曾孝宽,故宰相曾公亮之子也。  

韩忠彦,更了不得!  

韩琦韩忠献之子!  

至于王存?社稷名臣,以清廉、任事著称,朝野内外,都有无数拥趸。  

这三个人,都在外面等着,他们肯定也都在打探着、关心着这殿中之事。  

于是,群臣不再犹豫,集体起身到了帷幕之前,分作两班,持芴朝帷幕之中的皇太后、皇后拜道:“臣等谨奏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皇子延安郡王以纯孝之心,托臣等大臣赤子之命,臣等不胜惶恐!伏以国朝历代天子以孝治天下之故事…乞以皇太后殿下权同听政,皇后殿下权同佐理军国事…”  

说完,群臣便俯首再拜,全体匍匐在地,举着朝笏,一个个都是战战兢兢的样子,等待着帷幕之中皇太后与皇后的决断!  

帷幕之中的高太后和向皇后,听着群臣奏报。  

这对姑媳对视一眼,然后高太后就道:“髃臣们的奏议,老身以为甚好!”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高太后也已经没有别的选择了!  

难道,要为了这个事情一直僵持下去?僵持到大宗正和嗣濮王到御前?  

那太丢人了!  

宗室里不知道要有多少人说闲话!  

也会让天下人以为,她这个太后,贪图权力。  

太坏名声了!  

何况,皇子也在御前!  

若叫皇子亲眼目睹了,太母、母后争权夺利,影响太坏太坏了!  

于是,高太后看向向皇后,问道:“皇后以为如何?”  

向皇后自然盈盈一礼:“新妇全听娘娘慈旨!”  

她要的,只是一个保障。  

保障官家留给六哥的基业不被人败坏。  

其他的都无所谓。  

说老实话,错非是那个孩子,实在可爱、孝顺,向皇后根本不愿掺和到朝政中去。  

高太后于是对帷幕之外的两个翰林学士道:“二位学士,便以髃臣之意为准吧!”  

邓润甫、曾布,立刻持芴上前:“唯,臣谨遵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旨意!”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