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三十八章 太子(2)

第三十八章 太子(2)(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没有任何错漏。  

向皇后放下心来,便命人将劄子,送归高太后处。  

高太后自然清楚的看到了这一切。  

但她也没有多想,更不愿意去多想,也不可以多想——向皇后如今可不仅仅是皇后!  

她还是皇子、以后的太子、将来的天子的嫡母!  

不是有名无实的嫡母。  

而是实实在在的,得到了皇子孝笃、亲昵,也得到了德妃朱氏当面亲口交托皇后抚养、教育和照顾的嫡母!  

自古以来,母以子贵,子以母贵!  

皇子的地位,因向皇后而拔高。  

而向皇后的地位,则将同样因为皇子变成太子、天子而不断拔高。  

于是,高太后接过粱惟简递回来的劄子,然后对帷幕外的宰臣们说道:“老身与皇后,已经大体赞同诸位髃臣的奏请,只待官家醒转,便着人报与官家!”  

“在官家未醒之前,还需请诸位髃臣,仿治平故事,留宿于此!”  

帷幕外的群臣,当即集体持芴而拜:“臣等同奉皇太后殿下、皇后殿下旨意!”  

便一个个如同木头一样,笔直的矗立在殿中。  

高太后见了,连忙吩咐粱惟简:“且去命人,给诸位髃臣赐座!”  

这是题中应有之义!  

士大夫与天子共治天下!  

君前做事,自当有坐。  

群臣纷纷称谢,然后按着班次,分作东西两府,各自持芴敬坐。  

自然,高太后也不会让他们安坐。  

于是,对帷幕外的群臣道:“却是要叫诸位髃臣知道,皇子延安郡王,不仅纯孝笃礼,自皇帝服药后,便日抄佛经两卷,日送福宁殿中,为皇帝祈福,兼为老身、皇后、德妃祈祷!”  

“更是好学精俊,不止读通论语、孝经,甚明圣人之义,更求学于老身之处,老身尝命有司以春秋付之,不意皇子聪俊至极,不止尝读春秋圣人微言大义,犹能阐发仁圣聪哲之言!”  

“老身尝以皇子之言,付学士院曾学士,学士观之,赞曰:皇子聪俊仁圣,自古罕见,臣窃见皇子文字,虽汉明少时不过如此!”  

“老身妇孺之辈,不明圣人经义,然则皇子所为,却是需要告知诸位髃臣!”  

说着,高太后就命人,将赵煦这些日子来,抄写的佛经,一卷卷的从御前取来,送去与帷幕外的宰臣传阅。  

又命人去庆宁宫里,取来赵煦所献春秋经义文字。  

宰执群臣,先是传阅了赵煦所抄佛经。  

因为赵煦这些天,每天都献佛经两卷于御前。  

所以,群臣得以人手分得一份还要多。  

大家各自拿着经书,看着那一行行端正的馆阁楷书,每个人都是赞叹连连。  

王珪的幞头下,汗如雨注。  

他已经不敢想,他那日昏了头做的蠢事,若是被人知道,会是个什么下场了?  

便是都堂上的那一句失语,恐怕也会被人拿来大做文章——皇子纯孝笃礼好学如此,你王珪身为左相,居然充耳不闻,视而不见?  

往轻里说,也是一个枣膏昏钝、尸位素餐的评价。  

若是上纲上线,一个阴持两端、不顾大义的帽子,就能扣到他脑袋上。  

司马君实和文宽夫,肯定会拿他做文章。  

邵伯温说不定,会给他编排出一堆的丑事。  

王珪听着,群臣在他左右的称颂声和赞叹声。  

内心的惶恐与忐忑不禁又重了一分。  

好在,这个时候高太后命人来给群臣赐茶。  

王珪终于得到了一丝喘息的机会。  

一口热茶汤下肚,他紧绷的心情,终于放松了一分。  

可没有多久,从庆宁宫取来的皇子经义圈注和文字,又给了他重重一击!  

市井传说是真的!  

看着那经书之上,和佛经上相同笔迹的小楷。  

尤其是,皇子在郑伯克段于鄢那一段旁,以纸条所贴,阐发的仁圣之见,聪哲之问,就像一道道雷击,打向王珪。  

王珪的身体,顿时摇摇欲坠。  

一个踉跄,他竟跌坐在了木墩上。  

左右内臣,连忙上前,前去查看。  

就连帷幕之中的高太后与向皇后也被惊动,纷纷问道:“究竟何事?”  

当听到是左相郇国公王珪不小心跌坐到了木墩上。  

高太后和向皇后,当即关切的慰问了王珪,更命了国医去给王珪察看身体。  

左相,乃是髃臣之首,官家肱骨,当然要给体面,也必须体面。  

不过,无论是高太后,还是向皇后,都已经察觉到了一些不太对劲的地方。  

王珪是三朝老臣!更在国朝大臣之中素以知礼明礼著名!  

治平年间,濮议之争,王珪就是皇伯派的领袖。  

一个如此知礼著称的大臣,怎么就会在殿前失仪了?  

不管是高太后,还是向皇后,都在心里有了想法。  

只是,如今最紧要的是立储,是待皇帝醒来。  

其他事情,以后再说!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