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在现代留过学 > 第二十章 拉扯

第二十章 拉扯(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当天晚上,赵煦用过晚膳,正准备去花园散步消食。  

冯景就来通报:“殿下,保慈宫皇太后殿祗候老宗元,奉娘娘旨意来了!”  

“老宗元?”赵煦微笑起来。  

这可是个熟人!  

上上辈子赵煦殿中的祗候内臣就是此人了。  

赵煦亲政后,就被贬出了京城。  

之所以没取其性命,只是念及九年朝夕相处的感情罢了。  

不然,杖毙都是轻的!  

“请他进来说话吧!”赵煦保持着笑容。  

“是!”  

片刻后,一个身材瘦弱、白皙,约莫三十岁上下的内臣,就被带到了赵煦面前。  

“臣,皇太后殿邸候宗元,敬问延安郡王无恙!”  

赵煦点点头,道:“我无恙!”然后,他就坐直了身体,审视了一下这个上上辈子的熟人,结果赵煦发现,哪怕是曾经和他朝夕相处了几近九年的老宗元,他也差不多将对方的模样忘掉了。  

便在心中感慨了两声,才接着问道:“太母遣邸候来,可有旨意?”  

老宗元低着头答道:“娘娘有感殿下纯孝,是命臣来给赐殿下玩物…”  

说着就要从怀中取出一份礼表来。  

赵煦摇摇头,道:“太母好意,我心领了!”  

“然则,我正是读书之时,不可玩物丧志也!请祗候转告太母,便言:太母慈爱,孙臣感激涕零,然孙臣已立志读书,太母若赐,请赐圣人经书!”  

说完,赵煦就对冯景招手:“冯景,且将老祗候送出殿去!”  

上上辈子,在高太后阴影下蛰伏、学习了整整九年。  

赵煦还能不知道,高太后这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  

又如何不知道,他该说什么话,才会叫高太后开心?  

老宗元回了保慈宫,见了高太后,将在庆宁宫中的事情,说与高太后知晓。  

高太后听完,沉默片刻,才道:“果是天佑大宋乎?”  

迄今为止,六哥在她面前表现出来的是孝顺,是聪明,是懂事,还有好学。  

几乎就是她心目中完美的孙子。  

于是,就将粱惟简叫到她面前,低声问道:“老身听说,汝妻子擅长女工?”  

粱惟简俯首答道:“贱内粗艺,不值入娘娘眼!”  

“着她私下秘缝一件小儿衮服,以备非常之时!”高太后吩咐着。  

粱惟简抬起头,有些错愕,然后迅速的低下头去:“臣明白了!”  

然后,高太后对老宗元道:“六哥既爱读书,汝明日便去翰林学士院,命学士院有司,上春秋之经义,送去庆宁宫,着六哥好生研读!”  

王安石推崇孟子,要‘一道德、同风俗’,批驳春秋为断烂朝报。  

高太后就反其道而行之,赐春秋与皇子。  

翌日,赵煦如同往常一样起来,洗漱完毕,正欲用早膳。  

老宗元就又来了,他还带来了,高太后赐的书。  

春秋。  

赵煦命冯景将高太后所赐的春秋接下来,当着老宗元的面,放到自己的书案上,表示一定会认真学习。  

待老宗元一走,赵煦走到书案前,看着那几本崭新的书籍。  

“太母果然是太母!”  

不过,赵煦会认真的读这些书的。  

他不仅仅会认真读,还会做记注,不仅仅会做记注,还会写读后感。  

写完之后,还会命人送去保慈宫,给高太后看。  

上上辈子为君十五载,又留学十载。  

赵煦已经知道,事情是做给人看的。  

就如礼法,是做给活人看,而不是死人看的一样。  

便让冯景搬来椅子,他坐上去,瘦弱的小小的身体,靠着椅背,多少有些滑稽。  

但他依然坐着,端端正正的坐着。  

然后,拿起一本春秋,开始阅读起来。  

说起来,也是奇怪,自从在庆宁宫中醒来,重归少年之后,赵煦已经很久没有咳嗦了。  

可能和赵煦只喝过滤后的白开水有关,也可能和他规律的作息有关。  

不管怎样,他的身体,确实比上上辈子要好。  

想到这里,赵煦就对冯景道:“冯景,替我去太医局,招呼一声,着太医钱乙,明日入宫为我诊脉!”  

想了想,赵煦补充道:“再与太医局吩咐:往后太医钱乙,每五日入宫,为我诊脉一次!”  

这是赵煦在现代学到的经验。  

要想身体好,定期体检少不得。  

如今,没有那些现代的仪器,就只能让钱乙,多辛苦辛苦了。  

五天诊脉一次,应该就可以将疾病扼杀在摇篮之中。  

如此,善战者无须赫赫之功!  

当天下午,高太后想起了自己赐给庆宁宫春秋的事情,于是招来刘惟简询问。  

刘惟简自然不敢隐瞒,  

“六哥果真在读书?”高太后听完粱惟简的报告,顿时就奇了。  

虽说,皇宋皇子们,喜爱读书,不是什么新闻。  

可六哥才多大?  

八岁的孩子啊!  

旁的孩子,这么大的时候,会知道要读书?就算知道得读书,他们有那個自律心吗?  

这六哥也太懂事,太乖巧了!  

粱惟简低头答道:“奏知娘娘,庆宁宫中诸人皆言:延安郡王今日早起之后,便为大家抄写佛经,然后读娘娘所赐之经书,还曾与人言:太母厚爱,赐我经书,奈何我年幼愚钝,多有不解之处,实在惭愧,恐有负太母厚爱!”  

这些事情,粱惟简知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