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成都府破了

第一千六百一十章 成都府破了(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面交锋自然落了下风,大批蜀军将校在京营兵马的攻势下,节节溃败,渐渐被逼至总督衙门周围的凤鸣街和三泉街。  

用一句话总结,蜀军战力羸弱,几无还手之力!  

“制台大人,顶不住了。”这会儿,一个紫红脸膛的将校见蜀军节节而败,就在一旁对曾书鸿开口说道。  

因为成都府方面压根就不知道京营来了多少兵马,骤然见到朝廷兵马“从天而降”,还以为京营大举攻来成都,自是方寸大乱,  

大批蜀军将校并无战心,只是向关城不停后撤,而这无疑冲乱了大军阵线。  

贾芸此刻骑在马匹,握紧了手中的那把雁翎刀,在一团血雾当中,挥刀砍杀着一个抵抗的蜀军,而后,向着总督衙门抵近。  

而曾书鸿在衙门之中已然是急得团团转,额头密布的汗水如黄豆一般渗透出来,脸上满是惶惧之色。  

“挡住,不能让汉军冲杀进来。”曾书鸿急声说道。  

“大人,汉军战力凶猛,实在是挡不住了。”总督府的将校,在一旁开口说道。  

曾书鸿颓然地坐在大堂之中,面如土色,一颗心沉入谷底。  

成都府城破了…  

他如何向大公子交待?  

成都府城一旦被攻破,意味着后路被断,粮秣辎重也转运不上,而前线大军势必军心浮动,弄不好又是一场溃败。  

如果再加上前不久,朝廷降旨劝降巴蜀的官员、兵将…  

曾书鸿只觉一股厚厚的阴霾笼罩了心头。  

紫红色脸膛的中年将校道:“制台大人,府城不可久留,我等护送大人离开成都府城。”  

曾书鸿闻言,似是反应过来,语气坚决说道:“我受高家所托,守卫成都府城,如今被京营汉军断了后路,如何还有颜面逃出府城?”  

这位四川总督吃的是皇粮,做的是朝廷的官,但此刻却言称高家,的确让人费解。  

小校闻听此言,面色倏然为之一白,诧异地看向曾书鸿,说道:“制台大人,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啊。”  

曾书鸿脸上现出漠然之色,当机立断说道:“你们从后门走,逃命去吧。”  

此刻的曾书鸿已然萌生死志,与成都府城共存亡。  

曾书鸿说着,面容苍白如纸,也不多言,迈着沉重的步伐离了厅堂,向着后衙而去。  

过了一会儿,一个将校从后衙快步而出,对着正从外间浴血奋战而归的蜀军将校,说道:“制台大人自裁了。”  

众将校心头大为惊惧。  

制台大人自裁,大势已去!  

“铛铛…”  

就听得刀剑交击之声,由远及近,繁乱无比,伴随着声嘶力竭的喊杀声,大批京营汉军手持军械,涌入总督衙门。  

而后,因为曾书鸿已死,蜀军群龙无首,纷纷向京营朝廷兵马请降。  

待到傍晚时分,暮色四合,华灯初上,可听得各处的喊杀声陆陆续续平息下来。  

贾芸说话之间,快步来到总督衙门的厅堂,心头仍是被一股激动的情绪充斥着,这次立下功劳之后,应该能封五等爵了。  

他贾芸也有今日!  

在贾家一众小将当中,以贾芳官爵最高,而后就是贾菖、贾菱两人,而贾芸先前其实属于不瘟不火,但经过四川成都府之战,大抵会和贾芳并驾齐驱。  

贾芸俊朗的面容密布血污,喝问道:“曾书鸿呢?”  

“回禀贾将军,曾书鸿见大势已去,已经自尽了。”这会儿,一个将校开口道。  

贾芸冷哼一声,道:“彼等受朝廷皇命督川,抚治万民,却附逆高家,为虎作伥,对抗朝廷,诚是死不足惜!”  

“来人,将其首级割了,装进木匣,待本官前往朝廷之时,递送至京!”贾芸旋即,沉声说道。  

一个青年将校快步近前,面色凛然一肃,抱拳称是。  

贾芸剑眉挑了挑,目光逡巡四顾,沉声道:“诸军把守府城城门,严防蜀军从关前返回,寻得成都府中的锦衣府探事,以飞鸽传书给辽国公,就说成都府已下。”  

亲兵闻言,抱拳应是。  

贾芸而后吩咐着兵将接管城池,清点府库仓禀的粮秣,同时在成都府城当中张贴安民告示。  

忙完这些,贾芸看向副将项泰,道:“项游击,派人寻找锦衣府的探事,此外让人严守城门,收拢蜀军兵将,原本投靠朝廷的,皆至总督衙门,本将要训话。”  

项泰拱手称是。  

贾芸吩咐完这些,落座在条案之后,目中现出思索之色。  

通过锦衣府留守在成都府城的探事,联络一部分原就心向朝廷的兵将和官员,协助安抚局势。  

否则,单独凭着他带来的五千兵马,不对蜀将和蜀兵招降纳叛,根本就无法完成对剑门关蜀军的前后夹攻。  

大汉建兴元年,九月初三,京营汉军攻破成都府城,至此,蜀中三陈之乱的老巢被端,僵持许久的战事,终于迎来了转机。  

而就在贾芸率领兵马攻破成都府城之时,位于剑门关的高铖对此却一无所知,正在催动着兵马加固关隘,设置守御城池的城防设施,打算将剑门关作为与朝廷死磕的屏障。  

高铖此刻外披玄色披风,内罩枣红色山文甲,按着腰间宝剑,立身在城头上,进入九月以后,原本犹如火炉的炎热天气渐渐恢复平常,远处青山翁翁郁郁,翠意惹目,凉风扑面而来,让人心神舒爽。  

高镛近得前来,忧心忡忡道:“兄长,你说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