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崇平帝母后,且慢

第一千一百八十章 崇平帝母后,且慢(3/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般曲折呢。”  

贾珩看向眉眼弯弯,明眸晶莹闪烁的少女,叹道:“也算是好事多磨吧。”  

如是在原著之中,只怕你的婚事也更为曲折,而且这其中的始作俑者就是宝钗以及背后的薛家。  

说着,来到黛玉近前坐着,拉过少女的纤纤素手,过了这个年,黛玉又长了一岁,及笄之龄,绛珠仙草亭亭玉立,柳眉星眼之间的柔婉风情愈见明媚嗯,其中有一多半除纯天然外,就是他一手培育“再等等,过年也不迟。“贾珩低声道。  

黛玉轻轻“嗯”了一声,少女将秀发如云的螓首抵靠在贾珩怀里,玉颜雪肤上现出几许幽幽之色,清声道:“珩大哥这次去外面很累吧?”  

他这二年在外面南征北战的,有时候也不知道内宅的事儿,不知道宝姐姐在内宅承受的压力贾珩道:“还好。”  

黛玉目光莹润如水地看向那少年,低声道:“我听婵月姐姐说,珩大哥打了仗,又去了太湖救皇后娘娘,幸在中间一路上有惊无险。  

如果皇后娘娘出什么事儿,只怕珩大哥什么功劳都抵消不了这种过失的吧。  

求封造命的事儿,一时疏漏,倒也是情有可原了贾珩温声道:“是啊,中间差点儿就出了事想起山洞之中的遇险,如果他真的没有找到宋皇后,还真有生命危险,那时候立再多功劳,都抵消不住一国之母丧命贼寇之手的疏漏,竟,豪格领兵打上了杭州府,宋皇后才因避兵乱而前往太湖黛玉眸光满是关切,柔声道:“珩大哥,宫中没有怪罪吧。”  

“没有出什么事儿,应该是没有怪罪。“贾珩握住少女的纤纤柔荑,轻声说道:“再说,这次赐婚本身也是安抚之意,多少显得有些急促了,想来是京城中出现了不少弹劾奏疏,天子以此乎息朝中浮议。”  

这或许就是为何天子骤然降旨的缘由,完全没有给他布置的时间,颇有几分雷霆之势的既视感。  

幸在这是赐婚圣旨,不是别的事情否则,那真就是,你们干什么?我是来开会的…  

所以,这斗争真不是请客吃饭,他离神京离的有些太久了,京中的动向就有些不清楚,这就是不能长时间离开权力中枢。  

如此一来,锦衣府的职权,的确不能大权旁落,之前的“韬光养晦”想法似乎要不权力的金字塔上,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这会儿,也不知道京中收到了他的示警消息没有黛玉秀眉感了感,星眸闪了闪,柔声说道:“怪不得宫中喝婚这么仓促贾珩轻声说道:“你也多劝劝你宝姐姐,等过段时间,督训新政之功,也能为你和薛妹妹求婚,奏疏这两天就递送上去。  

四条新政这等收天下文臣威望的事,用来兼收钗黛,以图自污保全,却是最为合适不过。  

贾珩说着,拉过黛玉的素手,轻声说道:“林妹妹,好了,先不说这些了。  

黛玉星眸盈盈如水,柔声说道:“爹爹前几天也在问我,珩大哥什么时候回来,贾珩道:“等明天见过姑父一面,问一下海关的事儿。”  

黛玉轻轻“嗯”了一声,将螓首靠在贾珩的怀里,脸蛋儿上现出恬然之态。  

神京城,大明宫,内书房书案之后,崇平帝看向几案之上递上的奏疏,面色默然许久,方缓缓说道:“老太公一生为国忠忱,告知内阁,近日交由礼部议定谥号,彰其功勋。”  

“是,陛下。“戴权拱手称是。  

崇平帝脸上现出几许哀戚,目中现出丝丝缅怀之色当初宋老太公对他夺得大位助力良多。  

如今,当初隆治一朝的老人也渐渐凋零,以后这锦绣山河,少了许多壮丽色彩“锦衣府递来飞鸽传书,“这时,一位内监缓缓从外间进来,低声说道崇平帝接过纸条,阅览其上文字,面色倏变,沉声道:“太上皇会有危险?  

说着,心头一惊,当即生出一股紧迫之感,带着压迫之意的龙眸看向戴权,冷声道:“戴权,即刻率内卫,随朕前往重华宫探视上皇。”  

位天子毕意是经过大风浪的,一下子就感觉大上皇所在有虽然上皇也到了寿终正寝之时,但如果是在宫中中毒而亡,不定外间又会有多少流言传出。  

重华宫宫殿之中帷幔四及的殿宇中,一位头发灰白的老太监端上玉碗,内里一碗稀粥冒着腾腾热气,有些颤颤巍巍地来到近前,朝帷幔后躺着的太上皇行了一礼,说道:“陛下,该用药膳了。”  

随着进入冬季,天气愈发寒冷,虽然殿中气候暖融,但太上皇还是病倒了,此刻卧榻在床,苍老面容上现出虚弱和憔悴。  

“最近宫中不太平,得用银针试毒,“这时,一个年岁长一些的女官迎至近前,说道。  

这是宋皇后遇此以后,汉廷宫苑中的应对举措,就是防备着暗中有人刺杀贾珩先前其实还是有些低估崇平帝的,天子对这等阴谋之事的防备尤在贾珩之上,从隆治一朝残酷的夺嫡之争中搏杀出来,如果说军略、治国之能尚不值一提,那么这些鬼蜮伎俩,却无人能出其右d宋皇后那是鞭长莫及,现在就在眼皮底下。  

冯太后点了点头,苍声说道:“来人,取银针来。”  

而那内监脸上见着一丝慌乱,心头强自镇定这会儿,女官拿一根细银针放进粥碗,却不见丝毫变黑而那位老宦官心头松了一口气。  

这毒药果然是精心调配而来,其内并无毒性,银针自也验不出分冯太后点了点头,说道:“端过来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