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红楼之挽天倾 >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铉向神京报信,速发天兵救援

第一千零二十三章 金铉向神京报信,速发天兵救援(2/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出了城容易为青海蒙古的骑军所趁。  

说来说去,还是西宁边军的战力,已经退化到了陈汉省军二流部队的地步。  

因为西北承平十余年,无大仗可打,哪怕西宁郡王治军再是严明,也阻挡不了军力的下滑趋势。  

金孝昱面色阴沉,就在这关口,忽而前方传来一声响箭,伴随着一声惨叫,只见前方的草原上,见着大批的骑军,浩浩荡荡,一如黑云压城。  

为首之人除却了领兵的多尔济手下的大将,还有一人,正是岳讬。  

那大将面上现出敬服之色,说道:“郡王是如何知道这些败兵”  

虽然眼前的西宁边军数量在一万二千之众,在詹云国的率领下,军容还算严整地出了海晏城。  

但落在岳讬眼中,却如待宰的羔羊。败军而已,惊惶而逃,不过几个冲杀。  

金孝昱此刻面色微变,就连坐下的战马都不安地踏着蹄子,似让人心慌意乱。  

确如岳讬所言,人困马乏,兵将惶惶,正是士气低落之时,此刻骤然遇得一支蒙古骁锐,心气就已散了七成。  

“诸将听我之命,迎敌!”詹云国开口说道。  

而金孝昱也握紧了手中的雁翎刀,看向正要浩浩荡荡冲杀而来的蒙古兵马,心如鼓点砰砰跳动。  

“杀!”  

一股股红色洪流与黑色烟云碰撞一起,狭路相逢勇者胜。  

双方骑军兵刃相交,在“铛铛”的清脆声响之中,锋刃破肉伴随着惨叫声,在战场中此起彼伏。  

“呲呲!”  

鲜血汩汩而淌,无主的战马哀鸣一声,颓然倒地,但双方士卒视而不见,厮杀正烈。  

金孝昱手持长刀,连杀三人,身上披着的亮银甲为血迹沾污一团一团,蓦然回头望去,却见周方兵马被冲散的七零八落,而汉军节节败退,被杀的溃不成军。  

岳讬此刻手挽缰绳,一眼就瞧见战马上横冲直撞的金孝昱,目中现出一抹寒芒。  

此汉将为首,擒贼先擒王!  

此念一起,招呼着身旁的亲兵,驱动着马匹,如一道锋矢般向着金孝昱杀去。  

倏然,手中马刀刀光乍现,如惊鸿匹练。  

金孝昱同样瞧见岳讬,几乎是宿命般的相逢,向着岳讬冲杀而去。  

“铛!”  

伴随着火星四射,金孝昱微微眯眼,在马上的身剧震,心头惊惧。  

仅仅一個回合,金孝昱就觉得一股难以言说的压迫感袭来,那是死亡的气息。  

岳讬是青史留名的名将,战功赫赫,而金孝昱中人之姿,自然远远不及。  

这时,岳讬手中以精钢锻造的大刀迅猛如风,愈发猛烈的刀法攻势如潮水一般绵绵不绝,金孝昱无疑更是疲于招架。  

座下的战马,渐渐发出一声声不堪重负的嘶鸣。  

就在电光火石之间,忽而错身之际,岳讬脸上涌起一股汹涌的戾气,脖颈之上青筋暴起,向着金孝昱脖颈猛地砍杀而去。  

“孝昱!”詹云国此刻端坐在马上,看得此幕,心头愈发大急,连续挥舞大刀,砍杀两人,想要驱马来救,然而为时已晚。  

“噗呲!”  

一颗大好头颅冲天而起,鲜血如喷泉激射,而那张年轻面容怒目圆瞪,似犹不可置信。  

“痛快!”岳讬大笑一声,如鹰枭戾叫,戾鸣传于厮杀的战场,竟让人生出几许胆寒之意。  

原本苦苦支撑的汉军,更是如烈阳炙火乍现,顷刻之间冰消瓦解,汉军士气萎靡,开始四散奔逃。  

而詹云国眼前一黑,见得此幕,心如锥痛。这时,身旁的亲卫将校道:“将军,撤!”兵败如山倒,在这一刻,大势无可挽回。  

詹云国在一众将校的扈从下,领着兵马向湟源方向急逃。  

而岳讬则吆喝着兵马,向着汉军分割绞杀,追逐残兵。青海,湟源县西宁郡王之弟金铉,已于昨日进驻在县城,四万西宁边军接管着这座县城,金铉已在县城周围结了五座寨子,同时派出了三千人向着海晏方向警戒。  

相比金孝昱的稚嫩和刚愎,半生戎马的金铉,明显要稳扎稳打许多。  

而湟源比起海晏深入青海蒙古腹地,这里因为离西宁府城要近一些,城中汉人的比例较高,早有汉官在此管理事务,粮草自西宁转运湟源更是便利无比。  

县衙之中,早已被改建成了议事厅,此刻两旁的书吏处置着大军的钱粮以及诸般事务,而湟源县知县已经领着县中文吏、典史,为大军准备着粮草和军需事宜。  

金铉年岁四十出头,其人身量中等,面如重枣,目中神芒暗藏,坐在帅案之后,如瘦松枝干的手掌放下军报,问道:“海晏方向可有孝昱的消息?”  

这时,一个面皮黝黑,浓眉大眼的青年将领名为方晋,其人是金铉的二女婿起身,说道:“岳丈大人,孝昱他还未有消息传来。”  

金铉皱了皱眉,低声说道:“昨日,孝昱舅舅给我说,他领兵在海晏城中不出,这如何能行?如不探察青海蒙古的动向,被围困在城中岂不困死绝地?”  

方晋想了想,朗声道:“岳丈大人,要不我率领本部兵马前去接应。”  

金铉面色默然,低声道:“敌情未明,再着人打探一番。”  

自家侄儿志大才疏,如是有自知之明,退位让贤,也不会有这一番出兵。  

就在这时,外间传来一阵骚乱,金铉脸色不悦,正要出声喝问。  

旋即,一个中年将校举步进入厅堂之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