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终宋 > 第969章 宋元使节

第969章 宋元使节(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  

“见过王上。”  

吴泽走进大堂,便听李瑕吩咐道:“你出城迎一迎宋廷的使者。”  

“是。”  

吴泽应了,却没马上走,犹豫了片刻,道:“敢问王上,倘若不能阻止宋廷与蒙元结盟…”  

“放心吧,我有准备。”  

“那臣就不多问了。”  

李瑕知道吴泽不安,放下手中的公文,道:“坐吧,你觉得以蒙古人的桀骜,为何会这样上赶着与宋廷议和。”  

“可见西域之事对忽必烈影响很大,他迫切想要与宋廷结盟。”  

“你觉得西域之事的影响发酵开了吗?”  

“没有。”吴泽很确定,道:“消息必然没那么快传到蒙古各处。现在,王上与西道诸王会盟的好处还没开始显现。”  

“所以慌什么?哪怕宋元真会盟了,他们也落后了我们一步。诸公急着要我称帝,只怕不是因为迫在眉睫,多少是有些贪了。放宽心,做我们的事,耐心等着,越往后我们的优势越大。只要我还没公然称帝,贾似道就不想撕破脸。”  

“臣明白了。”吴泽道:“我们接见使节时,既不会答应他们的条件,却要做出有可能答应的姿态…”  

毁于唐末战火而后重建的长安城,确实还是太小了。  

李瑕把王都定在这里,大力兴修水利、促进商贸,使得长安人口在近两年间迅速增加,已颇为拥挤。  

这日天上下着雪,吴泽领着官员随从们出了南城门,只见进城采买年货的队伍已排成了一条长龙,颇为不便。  

“吴小相公,是否让百姓先退到一边?”  

吴泽摇了摇头。  

身后自有人教训那说话的小吏。  

“为了几个临安来的官员,你要把自己的百姓赶到一边,怎么想的?”  

“小人知错。”  

“那就是临安来的使节了,马车上插着旗。”  

“往前迎一迎吧。”  

吴泽冒着雪迎向那支队伍。  

很快,双方见礼寒暄。  

“礼部郎中俞明,奉天子之名来探望秦王…”  

俞明说着话,目光看向前方的城门,苦笑了一下。  

这一路上,他确实没受到多少款待。  

吴泽向城门处看了一眼,抬手指了指一间驿馆,笑道:“天冷雪大,请俞郎中先到城外驿馆小憩,如何?”  

“多谢。”  

俞明与吴泽并肩而行,沉吟着,道:“我便开门见山了,我之所以奉命来前见秦王,实是反对与蒙虏议和。”  

“俞郎中原来是主战派。”  

“是啊。”俞明道:“近年常有谣言说秦王有反意,但官家是不信的。秦王屡屡收复失地,实大宋第一功臣,不该受这样的离间。君臣和睦,国泰民安,共抗外虏,这才是正理。”  

他说话很客气。  

如果说贾似道与元廷使节议和是吓唬李瑕,俞明就是来好言相劝的。  

一个唱黑脸,一个唱白脸。  

“说的好。”吴泽道:“正该如此,秦王才收复兴庆府,正欲乘胜追击,收复河套,此时朝中说要议和,多少将士寒心啊?”  

“故而说万万不可议和啊。”  

“看来,秦王与官家,与贾平章公是不谋而和了。”  

“只是…之所以有谣言,也许是因为秦王这些年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如果能…”  

吴泽问道:“比如,接受朝廷对重庆府的兵马调动?”  

俞明转头看了看,见四下无人,方才道:“以秦王如今之权柄,朝廷已不可能动他。可以说他已是位极人臣,显赫无比,又还想要什么?只要向朝廷证明他没有异心,自当与国同戚。”  

“秦王不反,朝廷就不与蒙元议和?”  

“是证明秦王不打算反。”俞明道:“交出长江上游方可证明。”  

吴泽笑了笑,也不再回答,抬手引着俞明进了驿馆。  

“俞郎中一路远来,今日天色已晚,不便进城。且歇息一夜,明日起早再去见秦王,如何?”  

俞明心知他是故意拖着自己,但无可奈何,只好答应下来。  

至少今日几句话间可见双方都还不想撕破脸,虽然条件谈不拢且不像是能谈得拢…  

招待过俞明,吴泽返回城中,吩咐下属道:“明早告诉他我有急事,下午再引他入城。”  

“是。”  

然而,就在这一夜,吴泽才出了书房准备睡下,忽听院外响起了急促的敲门声。  

“郎君,不好了!城外驿馆出了命桉,临安来的官员都被杀了…”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