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我,嘉靖,加入大明皇帝聊天群 > 第267章 匈奴刘渊的动向

第267章 匈奴刘渊的动向(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剑毒梅香  

修士军团,谁出城斩首谁傻杯。

而且,这么庞大的军队,指挥官的修为会怎么样……

想到这里,匈奴兵们就已经有些瑟瑟发抖了。

虽然自八王之乱后,山河破碎。

但对于这些匈奴兵而言,他们只见过动员十万人的军队,可没见过动员五十万、一百万的势力,那可是只有统一天下或者统一北方的传统军事强国才能够做到的事情啊!

这也就是为什么在接下来的几天里,明明这些匈奴人修行境界很高深莫测,一个个都拥有着可以说是以一敌十的能力,但面对大明的军队,也乖乖举手献降的原因。

蒲子城中,接到消息的大汉皇帝刘渊,整个人都为之沉默了起来。

而空荡荡的皇宫之中,也是一片寂静。

蒲子城的皇宫并不大,看起来只不过是临时修建起来的模样。

毕竟对于匈奴汉而言,蒲子城只是一座便于他们奔驰于晋阳和长安之间的重要交通枢纽,刘渊坐镇于此,也是为了迅速的机动起来。

汉朝的国都在哪儿?

自然是长安和洛阳二京,特别是在长安生活多年的刘渊,早就已经将长安视为自己未来的都城,而不是这小小的蒲子城。

因此,在蒲子城的皇宫,能简略就简略,根本算不上什么太大气的皇城。

此刻,匈奴汉的文武大臣们一个个噤声不言,不敢说话,生怕惹怒了皇位上那位文质彬彬,看起来已经完全没有匈奴人模样的大汉皇帝兼匈奴大单于。

刘渊看起来精神状态还是蛮不错的,他只是默然看着手中的军报,环视一眼四周,接着便缓缓张口道:“哪位卿家能够告诉朕,到底哪里来的百万大军,并州之地,为何损失惨重,安邑王刘钦为何败的如此之快?!”

他很不解。

刘渊看遍了地图,抓破了脑袋都没有想到,到底会有哪里能够出现百万大军。

晋朝?

你开玩笑呢。

他要是有百万雄师,能被摁在地上狂揍,缩在长安闷着脑袋,还有一部人要‘衣冠南渡’,去江东?

刘琨?

更不可能了,刘琨眼下能够守住晋阳,就已经是奇迹了。

难道是燕云?

也更不可能啊,百万大军浩浩荡荡而来,他们也不瞎,怎么可能察觉不到,难道刘延年没有眼睛吗?!

而其他的家伙,更不可能了。

刘渊真的想不到。

他惟一能够想到的可能,就是在并州的那些家伙,为了逃避责任,故意谎称对方有十万大军。

如果是这样的话。

刘渊深吸一口气,眼神之中蕴藏着杀意。

光禄大夫刘殷忽然出列,对着刘渊大义凛然道:“陛下,以臣之见,应是晋室宵小的反攻罢了,不足为虑,但并州以南失陷,此事大为不妙,若是晋与刘琨连接,我大汉在并州的部署,可就毁于一旦了。”

刘殷神情肃穆,一本正经的对着刘渊说着,似乎真的以兴复汉室为己任。

刘殷是真心如此。

他乃是东汉光禄大夫刘陵玄孙,齐王司马冏辅政时,征任大司马军谘祭酒。

后来降奔匈奴汉。

在这个偌大的匈奴朝廷里,70%的高级官员都姓刘。

而他,则是一个刘姓意外。

是高级官员里,唯一一个姓刘而不是匈奴人的人,他是正儿八经的汉室宗亲。

但无所谓了。

他已经在匈奴混上了祖上相同的官职,甚至还有可能更进一步,因此他自然会为匈奴汉尽心竭力。

“准。”

刘渊点了带你头,接着便道:“以楚王为将,王太傅从军,长乐王、西昌王为辅,发兵五万,收服并州失地,与丞相刘宣合并。”

楚王,便是匈奴汉的第三位皇帝刘聪,未来杀兄夺位的家伙。

太傅王育、长乐王刘洋、西昌王刘锐,皆为匈奴汉国的高级官员。

这些人,除却太傅王育之外,皆是匈奴人。

王育昔日也是晋朝大臣,刘渊叛晋自立为北单于时,王育请求派兵追杀,司马颍擢他为破虏将军。王育率兵赶到襄国,为刘渊所拘留,后任刘渊汉国的太傅。

从而从某种情况来说,他也是懂兵之人。

因此,刘渊特地点了王育从军,从旁辅助。

而听到了刘渊的话语,被点名的诸王当即出列,领兵而去。

而大司马、楚王刘聪,则是眉头猛皱。

他总感觉这次出征,凶险万分。

冥冥之中,让他感到很头疼。

不过……

如果能够力挽狂澜,自己或许能够动摇大哥的地位,成为太子?

现如今,大汉还没有册立太子。

虽然大家都觉得太子之位非长子刘和莫属,但毕竟还没有正式册封,因此刘聪觉得,自己还是有机会的。

只可惜的是,大唐的那位著名孝子还要不少时间才能横空出世,因此刘聪并不知道,就算是战功卓著,只要皇帝不看好你,你还是没有任何的机会当皇帝,唯一当皇帝的可能,就是发动兵变。

当然,刘聪最后在历史上,也是这种手段。

退朝之后,刘聪深吸一口气,踏在路上,心事重重。

“这一次,本王要用尽心中韬略,就当是最后一战,不胜则亡!”

……

“兵贵在于神速,不过短短月余,大明的兵锋就已经要打到晋阳了。”

望着已经被大明占领的城池,朱厚熜甚是满意,接着便道:“和晋阳的刘琨刘并州联系过吗?”

而在朱厚熜身旁的俞大猷当即点头称是:“刘琨主动向我军发动联系,希望可以共同阻击匈奴的侵袭。”

而听到了俞大猷的声音,朱厚熜道:“刘琨现在是什么想法,是否愿意投效我大明?”

“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