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愿者上钩(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
“全都被殿前司的人给扔进西湖了,咱们交好的几位都在这之中,现在,宫里再没人敢传消息出来了。”
秦相爷从来没有如此惊讶过,他不是惊讶皇帝发现了自己的眼线,而是惊讶,赵构居然这么做!
几个奴才的命,不值钱。
但是赵老九说取便取了……皇帝带给自己的游离感,自己在面对这种游离时候的无力感,深深伤害到了秦相爷。
他本来有很多问题想问,但这时候张俊在,他又硬生生地把问题咽进了肚子里。
若是让张俊发现自己和皇帝并没有那么熟悉,恐怕刚才对这小子说的话,一会儿就会传到老九的耳朵里。
如此,秦桧镇定道:“还是先让孙大人回去,告诉他,今日之事秦某承了他的情,改日再单独宴请他。”
情况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就算让孙觌来,一个杨沂中便不是他能管得了的。
等秦三退了出去,张俊这才小心翼翼地问道:“秦相,听说官家伤到了脑袋?”
秦桧点了点头,随后坐回了椅子上:“张太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杨沂中之前是受你节制的吧?”
这老狗!
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他一抬屁股张俊就知道了他想放什么样的屁。
但才向秦桧示了好,他这个时候也的确需要这老贼的帮忙。
便努力挤出笑容:“确是如此,但此番他回了临安,重做了殿前司的指挥使,又是个驴的脾气,怕是不会轻易卖我面子。”
“无妨,”秦桧让人重新送了碗茶来,“杨沂中那人颇为念旧,太尉愿意帮秦某去看看发生了何事,倒是帮了桧的大忙了……只是不知,太尉为难否?”
心中问了秦桧老娘八百遍,张俊无比哀叹:
同样是做狗,做金人的狗也要比做皇帝的狗强。
“不为难不为难,秦相既然开了口,某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此番去了,旁人还好,若真是官家……”
“若真是官家也在那,那定然便是我那家奴不长眼,自个儿去寻了死罢。”
行吧!
张俊也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去看看就去看看,皇帝他又不是不认识,见了面无非被说上两句,但秦桧这儿可就不同了,这老东西阴得很。
打定了主意,张俊便告辞而去。
秦桧看着桌上的那幅《瑞鹤图》发起了呆,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另一头,思北楼的门前。
刘邦在那台阶上坐了好一会儿,连那两个被砍断胳膊的衙役都没了力气扑腾,却还是不见有人来救场。
他甚至有些疑惑了起来,朝着一旁的杨沂中道:“要不,你找人去报个信?”
后者一愣,显然没能反应过来:“官家,臣要报什么信?”
“去秦府报信啊!说他家的人被人在大街上给砍死了。”
皇帝这是……在挑衅秦相吗?
一个念头从杨沂中的心中生出,他一时间竟然说不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感觉。
刘邦也是无语,难道说,这秦桧没那么大的本事?
全是自个儿想错了,搁这儿白表演了一番?
见杨沂中真的去安排人去了,正想打个盹,却听见身后有声音传来:
“辛大人,外面热得紧,何不在小店里来吃上两杯水酒,也好解解暑气儿。”
回身一看,却见是一名四五十岁的男人。
“你是何人?”
“小的姓刘,单名一个‘璃’字,这思北楼,便是小人开的。”
原来这人,便是思北楼的东家。
思北思北,态度倒也明显,和自己又还是本家,说不准还是自己的哪个后代,再说了,这天气也确实是热得紧。
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刘邦便接受了他的邀请。
刘璃特地选了个临街的座位,刚好能把外面的街道一览无余,这倒是合了刘邦的心意。
“此番多谢辛大人为我思北楼出头,救下了那三位姑娘,这番恩情,思北楼上下铭记于心。”
言罢,举着酒杯就先干为敬。
刘邦心头所爱不多,但酒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而且这宋国的酒确实比自己那时候要好喝许多,也不废话,立马就跟了一杯。
“东家好魄力啊!”
刘邦盯着楼下街道,似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
这刘璃不知他怎么夸人这么忽然,便笑道:“辛大人,这话从何说起?”
“我宰了秦相府的一条狗,人人避之而不及,唯独东家还愿意和我喝上一杯……这事儿本来就和思北楼牵扯颇深,莫非,东家不怕秦相?”
刘璃愣了一愣,不过很快便道:“辛大人这话说的,您不是也不怕秦相吗?谁规定了,这宋人就一定要怕秦相?再者说了,您不是替我们出的头?忘恩负义的事情,思北楼是决计做不出来的。”
刘邦的注意力仍在外边,对于这位的话,他只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见他这般,刘璃又道:“不过,辛大人,此番您这般行事,可是招惹了大祸,您却为何没有半点慌张呢?”
“你是想问……”刘邦终于转过了头来,“我是不是被人给指使的吧?”
“杨沂中是皇帝的亲军卫队老大,起居舍人又常伴皇帝左右,如今我们两个一起出现,还一起欺了秦相府的面子,东家是觉得,这是皇帝的意思?”
没想到他这么直接,刘璃轻轻叹了口气:“若真是官家的意思,那可算宋国之幸了,不过咱们皇帝是个什么脾气,辛大人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刘邦接触过的宋国人里,没有一个不对皇帝尊敬得紧。
就算怒其不争,但也绝对不会像这个人这样,说话阴阳怪气的,完全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的感觉。
这思
“全都被殿前司的人给扔进西湖了,咱们交好的几位都在这之中,现在,宫里再没人敢传消息出来了。”
秦相爷从来没有如此惊讶过,他不是惊讶皇帝发现了自己的眼线,而是惊讶,赵构居然这么做!
几个奴才的命,不值钱。
但是赵老九说取便取了……皇帝带给自己的游离感,自己在面对这种游离时候的无力感,深深伤害到了秦相爷。
他本来有很多问题想问,但这时候张俊在,他又硬生生地把问题咽进了肚子里。
若是让张俊发现自己和皇帝并没有那么熟悉,恐怕刚才对这小子说的话,一会儿就会传到老九的耳朵里。
如此,秦桧镇定道:“还是先让孙大人回去,告诉他,今日之事秦某承了他的情,改日再单独宴请他。”
情况已经了解得差不多了,就算让孙觌来,一个杨沂中便不是他能管得了的。
等秦三退了出去,张俊这才小心翼翼地问道:“秦相,听说官家伤到了脑袋?”
秦桧点了点头,随后坐回了椅子上:“张太尉,如果我没记错的话,杨沂中之前是受你节制的吧?”
这老狗!
做了这么多年的官,他一抬屁股张俊就知道了他想放什么样的屁。
但才向秦桧示了好,他这个时候也的确需要这老贼的帮忙。
便努力挤出笑容:“确是如此,但此番他回了临安,重做了殿前司的指挥使,又是个驴的脾气,怕是不会轻易卖我面子。”
“无妨,”秦桧让人重新送了碗茶来,“杨沂中那人颇为念旧,太尉愿意帮秦某去看看发生了何事,倒是帮了桧的大忙了……只是不知,太尉为难否?”
心中问了秦桧老娘八百遍,张俊无比哀叹:
同样是做狗,做金人的狗也要比做皇帝的狗强。
“不为难不为难,秦相既然开了口,某定当赴汤蹈火在所不辞,只是此番去了,旁人还好,若真是官家……”
“若真是官家也在那,那定然便是我那家奴不长眼,自个儿去寻了死罢。”
行吧!
张俊也是个风风火火的性子,去看看就去看看,皇帝他又不是不认识,见了面无非被说上两句,但秦桧这儿可就不同了,这老东西阴得很。
打定了主意,张俊便告辞而去。
秦桧看着桌上的那幅《瑞鹤图》发起了呆,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另一头,思北楼的门前。
刘邦在那台阶上坐了好一会儿,连那两个被砍断胳膊的衙役都没了力气扑腾,却还是不见有人来救场。
他甚至有些疑惑了起来,朝着一旁的杨沂中道:“要不,你找人去报个信?”
后者一愣,显然没能反应过来:“官家,臣要报什么信?”
“去秦府报信啊!说他家的人被人在大街上给砍死了。”
皇帝这是……在挑衅秦相吗?
一个念头从杨沂中的心中生出,他一时间竟然说不明白,自己是个什么感觉。
刘邦也是无语,难道说,这秦桧没那么大的本事?
全是自个儿想错了,搁这儿白表演了一番?
见杨沂中真的去安排人去了,正想打个盹,却听见身后有声音传来:
“辛大人,外面热得紧,何不在小店里来吃上两杯水酒,也好解解暑气儿。”
回身一看,却见是一名四五十岁的男人。
“你是何人?”
“小的姓刘,单名一个‘璃’字,这思北楼,便是小人开的。”
原来这人,便是思北楼的东家。
思北思北,态度倒也明显,和自己又还是本家,说不准还是自己的哪个后代,再说了,这天气也确实是热得紧。
只是稍微考虑了一下,刘邦便接受了他的邀请。
刘璃特地选了个临街的座位,刚好能把外面的街道一览无余,这倒是合了刘邦的心意。
“此番多谢辛大人为我思北楼出头,救下了那三位姑娘,这番恩情,思北楼上下铭记于心。”
言罢,举着酒杯就先干为敬。
刘邦心头所爱不多,但酒绝对算得上是一个,而且这宋国的酒确实比自己那时候要好喝许多,也不废话,立马就跟了一杯。
“东家好魄力啊!”
刘邦盯着楼下街道,似有意无意地说了一句。
这刘璃不知他怎么夸人这么忽然,便笑道:“辛大人,这话从何说起?”
“我宰了秦相府的一条狗,人人避之而不及,唯独东家还愿意和我喝上一杯……这事儿本来就和思北楼牵扯颇深,莫非,东家不怕秦相?”
刘璃愣了一愣,不过很快便道:“辛大人这话说的,您不是也不怕秦相吗?谁规定了,这宋人就一定要怕秦相?再者说了,您不是替我们出的头?忘恩负义的事情,思北楼是决计做不出来的。”
刘邦的注意力仍在外边,对于这位的话,他只是不置可否的点了点头。
见他这般,刘璃又道:“不过,辛大人,此番您这般行事,可是招惹了大祸,您却为何没有半点慌张呢?”
“你是想问……”刘邦终于转过了头来,“我是不是被人给指使的吧?”
“杨沂中是皇帝的亲军卫队老大,起居舍人又常伴皇帝左右,如今我们两个一起出现,还一起欺了秦相府的面子,东家是觉得,这是皇帝的意思?”
没想到他这么直接,刘璃轻轻叹了口气:“若真是官家的意思,那可算宋国之幸了,不过咱们皇帝是个什么脾气,辛大人应该比我更清楚吧?”
刘邦接触过的宋国人里,没有一个不对皇帝尊敬得紧。
就算怒其不争,但也绝对不会像这个人这样,说话阴阳怪气的,完全没有把皇帝放在眼里的感觉。
这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