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第一百零二章 后记告哀使

第一百零二章 后记告哀使(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是魏博镇,现存的百姓都不太愿意提及祖上的事情,生怕与魏博武夫扯上关系,被朝廷迁移到南方或西域,遭受无边的苦难。  

没想到啊,原本又臭又硬的魏博武夫,就像被打断了脊梁骨一样,再也直不起腰来了。  

魏博都不敢造次,“小兄弟”成德、沧景就更不行了,一贯特立独行的幽州,更是比魏博还要乖巧,毕竟北都设在那里,先帝好歹在那住了些年头,该收拾的都收拾完了,幽州诸县本身又来了大量关北移民,本身没有造反的基础了,甚至可以说成了平叛基地。  

卢怀忠越想,越觉得先帝的本事确实不凡。做到这个地步,尽矣。  

同时也非常欣慰,最初的理想,终于能够实现了。  

万家灯火、田园牧歌,他们带来了。  

先帝想到他所做的一切努力有了回报,应当能含笑九泉吧。  

想到此处,卢怀忠心中火热,腿也不疼了,气也不喘了,浑身充满干劲。  

得想办法多活几年,为先帝多看顾下这片充满生机的土地。  

告哀使马不停蹄地来到了淮南、江南,将天子大行、新君即位的消息传了过去。  

民间的反应很平淡。  

田舍夫该种地继续种地,谁当皇帝又有什么关系呢?  

商人们微微有些惋惜。先帝下江南之时,从他们这里收走了不少钱,但公允地说,先帝是全天下商人最大的保护伞。  

他对商人是真的爱护,一直鼓励他们繁荣贸易,同时大修国道、疏浚运河,便利货物往来。记账货币的推行,更是极大便利了贸易往来,还有相对合理的税收,没有横征暴敛,这一切的一切,都使得晚唐以来的贸易繁荣场面更上一层楼。  

真正对先帝崩逝感到兴奋的则是读书人。  

他们不自觉地产生了一种幻想:或许,新君即位以后,会逐步废除掉所谓的新朝雅政,恢复以前的科举制度。  

没有任何高官放出个这种风声,但他们就是有这种期待,哪怕看起来不切实际。  

不要有任何改变,一切回到从前!世家大族手里的藏书汗牛充栋,很多精彩策文、应试技巧之类的文章都是他们垄断独有的,实在不希望这些东西的效用大打折扣。  

但一切似乎都没有按照他们想象的方向发展。  

新君在胜州降下德音,萧规曹随,一切照旧。  

这意味着——  

税制改革不会被废除,江南的赋税不会比其他地方重,但留在本地的会偏少,上供朝廷的会多一些。  

诸道科举名额不会变更,江南在这个方面不占优势,竞争远大于其他地方,同光四年开始的科举改革仍然继续。  

这两项加起来意味着,从今往后,终夏一朝,江南都是出钱出力的。他们没有兵,只有钱,而且他们的钱是用来养北方军队的。  

死心了。  

先帝虽然没有锁金陵王气,还重修了南京城,但通过种种手段,在事实上压低了江南的政治地位。说好听点叫以有余补不足,说难听点就是抽血。  

当然,更悲哀的是,江南百姓并不知道,自南方移民增加,经济发展起来后,历朝历代都是如此…  

能有什么办法呢?好像也没什么好的办法。  

新君即位这个最大的不确定性已经没有了。今上表示遵循旧有道路,那还说什么呢?  

今上的威望比不得先帝,这是肯定的。但就是这么一个削弱版的“邵树德”,他们也无法将其改变啊。  

老老实实吧,不要再想东想西了,没有用。  

这个天下的格局,已经固定了。  

今上只要在位十几二十年,就能把先帝推行了二十多年的新政稳定下来。到了那时候,既得利益者越来越多,就愈发难以撼动了。  

至于第三代天子,心气受挫之下,他们也没什么信心了。  

就那样了。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