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第三十三章 调动

第三十三章 调动(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镇州城西的大营内,紧张的交接正在进行。  

关内道州军都指挥使李柏带着大批兵马,从北城开赴西城,接替防务。  

佑国军军使丁会刚刚接到命令,汇合铁林军符存审部,向西入井陉。  

丁会是“文化人”,当然知道这份命令意味着什么。  

井陉这个地方,可真是河东咽喉之一。  

秦始皇十八年,攻赵,王翦下井陉。  

三十七年,始皇崩于沙丘,秘不发丧,又从井陉抵九原。  

韩信击赵,亦下井陉。  

安史之乱时,河东、河北军队亦反复进出此通道。  

这么一个“车不得方轨,骑不得成列”(李左车语)的咽喉要道,居然让人随意进进出出,实在不应该。于是,唐肃宗乾元年间于井陉置承天军(今娘子关西南),算是将这个咽喉要道给堵上了。  

要从井陉入河东,必过承天军。那么问题来了,晋兵让你过吗?  

“军使,圣人既有令,通关当无碍。如今河东这个样子,守军多半也无斗志,半推半就降了也不稀奇。”副使孔勍走了过来,说道。  

“你说得也有道理。”丁会说道。  

手底下满打满算就一万两千人了,实在不想再起战端。如果能和平解决,那真的再好不过。  

本钱,谁都不会嫌多的。  

“接应使到!”远处驰来十余骑,领头一人赫然便是刚被任命为井陉承天军接应使的符存审。  

“丁将军!”  

“符将军!”  

二人相对见礼。  

“儿郎们可已集结完毕?”符存审马鞭遥指已在旷野中列好阵的佑国军武士,问道。  

“佑国军皆在此间了。”丁会答道。  

“那就请丁将军拣选精锐为先锋,昼夜兼程,赶往承天军。”符存审下令道。  

“孔勍!”丁会也不犹豫,直接喊道。  

“末将在。”  

“你领两千精兵,当先开道。”  

“遵命!”  

孔勍是丁会老部下了,也是沙场宿将,闻言立刻点了两千战兵,打着旗号西行,直奔井陉县。  

“符将军,铁林军…”丁会迟疑道。  

“圣人有令,铁林军亦要西行。”符存审点了点头,解释道:“其实并非要战,承天军镇将李承约本燕人,早有降意。我军兵至,则开城请降矣。”  

“那守军是否愿意降?”丁会问道。  

这年头一座城降不降,守将说的可不一定作数,还得大头兵们同意才有用。  

“承天军将士半为燕人,亦愿降。”  

“如此,大事济矣!”丁会笑道。  

笑完,又回头看了看高大的镇州城,呸了一口,道:“这鸟城,坑死老子了。待料理完河东,再来收拾王镕。”  

“料想那时镇州贼子也灰心失望,无甚战意,可一鼓而破。”符存审说道。  

镇州、太原之间,四五百里的距离,过了承天军,再无雄关险隘,可轻松开至晋阳城下——如果你忽略沿途河东州县的话。  

事实上,符存审也很好奇。当他们这三四万大军开过去时,河东军民会是什么反应。  

主动进攻?作壁上观?还是据城死守?  

没有人能回答,一切都得边走边看。  

镇州城头,王镕手扶女墙,死死看着城西夏军的营垒。  

这会是战斗的间隙,相对比较平静。不然的话,王镕也没那个心情上城头鼓舞士气——鼓舞个鸡儿!  

“夏人要去哪?”王镕看了半天,不得其解,问道。  

“向西的话,必去井陉县、天长镇。”判官周式很肯定地说道。  

“天长镇…”王镕嘴里发苦。  

那是他的伤心地。  

天长镇就是他重修的,为了堵住从井陉下山的晋军。前唐末年,晋军围攻天长镇,他率军三万救援,结果在叱日岭为李克用大破,损兵折将。  

当年的李克用,叱吒风云,勇不可当。刚刚吞并了昭义镇全部,随后把目光放在了成德镇身上,与义武军王处存联兵合攻,若非幽州李匡威来援,可能会让李克用进薄镇州城下。  

但这才过了十来年,风云变幻,世事无常。李匡威已然不知道死在哪个荒郊野岭,李克用也一病不起,留下他艰难应对,左支右绌,甚至连投降都做不到。  

“过了天长镇,六十里至娘子关故城,再十里至承天军城,夏人这是奔河东去了。”周式摇了摇头,道:“他们如此笃定,定然已安排好了一切,大帅…”  

“我看得出来。”王镕默默说道。  

他甚至怀疑,李克用是不是已经死了,河东势力土崩瓦解。承天军镇将李承约急着投靠新主,引夏兵入河东,抢占晋阳。  

转念一想,邵树德似乎不需要搞得这么复杂。晋王之子李存勖就在北平,邵树德以女妻之,待之甚厚。夏、晋两家,本来就勾勾搭搭,私下里不知道多少联系呢。  

夏人此时西进,莫非已经确切掌握了什么消息?  

王镕没心思再看了,领着周式下了城头。  

城内死气沉沉。武夫们斜倚在城墙根下,一个个默不作声,脸色麻木。  

王镕就当没看见他们一样,一路回到了府邸。  

“能否再解劝一下诸军?”王镕烦躁不安地问道:“这样与夏人硬顶,有甚意思?玉石俱焚罢了。连日攻城,我军固然苦不堪言,但夏人的伤亡远甚于我。若让他们打出了真火,一旦城破,恐有不忍言之事发生,何必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