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晚唐浮生 > 第四十一章 别说了,别说了

第四十一章 别说了,别说了(2/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意其实是“刘勉”出的,他认为既然李存孝乏粮,不如招其南下,到幽州就食。在这个即将围攻幽州的关键时刻,多一份力量,就多一份胜算。  

“妫州才几千兵,来了有用吗?”王彦温皱了皱眉,说道:“他们未必愿意死战,反倒会拖累我军补给。”  

邵嗣武将目光投向王郊。  

“也不差这几千张嘴吧。”王郊说道:“来不来皆可,殿下可自决。”  

“好!”邵嗣武立刻找来信使,令其火速前往妫州传讯。  

吩咐完毕信使之后,他又下令道:“再扫荡一番,收集完粮草后,咱们便汇合范将军、刘将军所部,进军幽州。”  

“遵命。”诸将齐声应和。  

离谱的是,李存章最近也在抢粮。  

倒不是城内存粮不够。事实上,作为军事重镇,幽州城内常年备有相当数量的粮草、军械及其他各类物资。他这么做,纯粹只是不安全感发作罢了,像松鼠一样拼命储备过冬食物,因为他不知道这个冬天会有多长。  

河东的援兵,他是不太指望了。  

晋王亲自领兵,都没能突破永济渠,威胁夏军的粮道,你还能指望什么?  

现在唯一保住幽州的可能,就是全力坚守,让夏人熬不下去,无奈退兵。  

所谓的洛阳禁军,家人又不在幽州,他们是没法接受常年在外征战的。大家都是武夫,也别玩那些虚的,夏兵最多远征年余,超过这个时间,军心士气会下降,战斗力会减弱,哗变风险会增加,一般人不会赌。  

这是他们唯一的胜机。  

基于这份考虑,李存章一面派兵外出收集粮草,一面征发乡勇入军,做好长期坚守的准备。  

十一月十九日,李存章亲自上城检查守城器具的安放。也就是在这个时候,他见到静塞军军使李嗣恩从城外返回。  

“把人都撤回来吧。”李嗣恩呼着热汽,道:“我在城北见着夏兵了,人数不多,约两千余,步骑皆有,正往蓟城而来。”  

因为之前的巨大损失,两万多幽州兵马损失过半,如今城内守军不过万余,还分出一半在野外征粮,如果他们损失了,守御力量就更加不足了。  

“莫非是邵贼之子统率的赤水、归德等军?”李存章问道。  

“应该没错了。”李嗣恩点了点头。  

“可有办法突袭之?”李存章问道:“若能擒下小贼,老贼或投鼠忌器。”  

“留守,而今最好镇之以静。”李嗣恩忍不住劝道。  

李存章看了他一眼,没说什么。  

心中胆怯,畏敌如虎,靠这帮人守城,真能熬退夏兵?随即又有些泄气,不靠他们靠谁?无兵可用了啊。  

“也好,便稳妥一些吧。”李存章说道:“我这就遣人知会各部,火速撤回城内。涿州那边,唉,希望安福迁撑住。”  

安福迁与邵贼有杀弟、杀侄之仇,应不至于降。但他的兵少,又吃了一次败仗,不可能有余力支援幽州了。甚至就连给夏军侧翼制造威胁,都得看义武军卖不卖力。  

还有成德王镕,都什么时候,还磨磨唧唧。如果够胆,就该亲自领兵,全军压下,举十万之众,勐攻景州,再杀至沧州,看夏人怕不怕。  

不过他也知道这不可能。赵兵素来以善守闻名,野战能力稍逊,指望他们,怕是怎么死都不知道。  

唉,这帮废物!河朔三镇难道真要就这么完蛋了?  

十一月二十日,风雪稍停。  

幽州东北数里之外的雪原之上,旌旗林立,鼓声震天。  

由大夏赵王邵嗣武统率的万余兵马围剿了一支征粮回返的晋军,俘斩千余,随后伐木立栅,进窥幽州。  

这是第一支抵达的夏军。  

可以预见,在接下来的时间内,会有越来越多的夏兵抵达。  

最新网址: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