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七十三章:全面宣战,犯我大魏者,虽远必诛!(5/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件事情,一件天大的错事。
大魏文宫的大儒们疯狂写文章,甚至有些大儒,带着一批儒生,直接朝着皇宫走去。
“走!我们去觐见陛下,弹劾许清宵!”
““许清宵之行为,天神共愤,去大魏皇宫,去见皇帝。”
大儒们的声音纷纷响起。
而文宫中,蓬儒却没有说话,显得无比平静,他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但也没有阻止这些大儒去皇宫弹劾。
不多时,几百位儒生来到大魏皇宫外,五位大儒要求面见圣上,但得到的却是拒绝。
女帝不见。
一时之间,五位大儒显得有些面红耳赤。
“陛下不见,我等就坐在这里不走了。”
“许清宵杀降,违背仁义道德,违背人道,请陛下降罪,罢免许清宵之职。”
“自古以来,杀降为不详,许清宵灭我大魏国运,毁我大魏根基啊。”
几位大儒声音如雷,在宫外大吼大叫,斥责许清宵,辱骂许清宵。
而宫内所有人听的一清二楚,只是没有人搭理他们罢了。
下一刻,有大儒压着声音,让这些儒生去喊人来,聚集大魏京都所有读书人,来宫外请愿。
文华殿中。
许清宵将七封书信交给信使,让其快马加鞭,送到射阳侯手中。
而宫外,大儒们的骂声彼此起伏,扰的人心烦意乱。
“这帮老东西,一直吵吵闹闹,守仁,你下道令,老夫把他们全部抓起来。”
刑部尚书张靖第一个开口,他听着帮大儒的叫喊声听了快半个时辰了。
的确觉得吵死了,故此希望许清宵下到令,直接把这帮家伙全抓了。
反正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大魏要赌国运了,还怕你狗屁大儒?说句不好听的话,大魏很有可能要没了,你大魏文宫地位再崇高又如何?
有大魏王朝崇高吗?
逼急了,当真杀儒信不信?
“留他们有大用处。”
许清宵摆了摆手,这些大儒所作所为,完全在他预料之中。
不去针对,不是怕,而是许清宵需要他们这样闹。
闹得越大越好。
大约四个时辰后。
信武侯战报再次送来。
这一次送来的战报极多。
而且信使将战报展开道:“许大人,侯爷说,要让属下大声宣读。”
这信使如此说道。
许清宵点了点头,他大概猜到信武侯发来了什么战报。
“臣,信武侯,奉命清点蕃国战品。”
“战马十五万匹。”
“蕃国存储粮食四百五十万石,诸国援助粮食八百七十万石。”
“国库白银十二万万两,其他金银珠宝估算五万万两。”
“战甲二十万套,战刀十五万柄,攻城器四十架,巨型玄铁弩箭十架。”
“以上,为四个时辰搜刮清点之物,依有大量资源未查清。”
“请许大人清点收纳。”
当声音响起,文华殿内,众人再一次愣住了。
尤其是户部尚书顾言。
他死都没有想到,区区一个蕃国,居然这么富有?比大魏还要富有?
这还真是.......意想不到啊。
尤其是存储的粮食,高达四百五十万石,各国支援八百七十万石,加起来就是一千三百二十万石粮食啊。
这他娘的,也太富有了吧?
一石等于一百斤粮食。
一个正常士兵,一顿饭可以吃十斤左右,不过吃饱一顿饭,可以挨十天饿。
行兵打仗,基本上的口粮分配就是一天一斤,也就是说一石粮食,够一百个士兵吃一天。
三十万大军,一天的基本口粮就是三千石粮食。
一个月也才不过九万石。
一千三百二十万石粮食,够三十万大军吃他娘的十二年啊。
再加上这么多金银珠宝,还有各种好处,譬如说蕃国的劳动力,蕃国的矿山等等。
顾言有点晕了。
他算不来这笔账了。
这比杀多少番商还要赚啊。
打仗不是要花钱的吗?怎么感觉好像赚了很多一样啊?
这打一个国家就赚这么多银子!
这要是打完百国,大魏岂不是.......得倒退五十年啊?
不仅仅是顾言要晕了,在场谁不晕?
这还仅仅只是搜刮了一部分?
全部搜刮下来,得有多少银子?多少粮食?还有这么多的劳动力?
这他娘的!
想都不敢想啊。
“传令下去,国库银两,大魏第一军,大获全胜,蕃国国库银两,运输大魏,死去将士,按五倍抚恤金发放,若有儿有女有父母者,赡养至成年,读书识字,全由大魏支出。”
“重伤残疾者,也由大魏赡养余生,国库一成直接犒赏大军。”
许清宵开口,他财气十足道。
蕃国的国库,大约二十万万两左右,算上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等,第一军三十万人,扣除战死之人,差不多二十七万五千左右。
按照国库两成,也就是说活下来的每人可以分到一千两白银的奖赏。
这是天大的恩赐。
他们一个月一两军费,一人一千两,一辈子都难以赚到的银子。
如果不是因为抚恤金以及赡养后代的事情,许清宵甚至愿意直接将这二十万万两全部分出去,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激励三军。
没有什么,比白花花的银子更有诱惑力。
但许清宵更加明白的是一件事情,银子有了,也会贪生怕死,所以许清宵将大部分的银子,安置在战死者身上。
让这些将士们明白一个道理。
你们死了!
你们的儿女,妻子,父母,由大魏赡养。
你们重伤残疾了。
你们这一生,也会由大魏来赡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将士们义无反顾地保
大魏文宫的大儒们疯狂写文章,甚至有些大儒,带着一批儒生,直接朝着皇宫走去。
“走!我们去觐见陛下,弹劾许清宵!”
““许清宵之行为,天神共愤,去大魏皇宫,去见皇帝。”
大儒们的声音纷纷响起。
而文宫中,蓬儒却没有说话,显得无比平静,他没有发表任何言论,但也没有阻止这些大儒去皇宫弹劾。
不多时,几百位儒生来到大魏皇宫外,五位大儒要求面见圣上,但得到的却是拒绝。
女帝不见。
一时之间,五位大儒显得有些面红耳赤。
“陛下不见,我等就坐在这里不走了。”
“许清宵杀降,违背仁义道德,违背人道,请陛下降罪,罢免许清宵之职。”
“自古以来,杀降为不详,许清宵灭我大魏国运,毁我大魏根基啊。”
几位大儒声音如雷,在宫外大吼大叫,斥责许清宵,辱骂许清宵。
而宫内所有人听的一清二楚,只是没有人搭理他们罢了。
下一刻,有大儒压着声音,让这些儒生去喊人来,聚集大魏京都所有读书人,来宫外请愿。
文华殿中。
许清宵将七封书信交给信使,让其快马加鞭,送到射阳侯手中。
而宫外,大儒们的骂声彼此起伏,扰的人心烦意乱。
“这帮老东西,一直吵吵闹闹,守仁,你下道令,老夫把他们全部抓起来。”
刑部尚书张靖第一个开口,他听着帮大儒的叫喊声听了快半个时辰了。
的确觉得吵死了,故此希望许清宵下到令,直接把这帮家伙全抓了。
反正现在的局势已经很明朗了,大魏要赌国运了,还怕你狗屁大儒?说句不好听的话,大魏很有可能要没了,你大魏文宫地位再崇高又如何?
有大魏王朝崇高吗?
逼急了,当真杀儒信不信?
“留他们有大用处。”
许清宵摆了摆手,这些大儒所作所为,完全在他预料之中。
不去针对,不是怕,而是许清宵需要他们这样闹。
闹得越大越好。
大约四个时辰后。
信武侯战报再次送来。
这一次送来的战报极多。
而且信使将战报展开道:“许大人,侯爷说,要让属下大声宣读。”
这信使如此说道。
许清宵点了点头,他大概猜到信武侯发来了什么战报。
“臣,信武侯,奉命清点蕃国战品。”
“战马十五万匹。”
“蕃国存储粮食四百五十万石,诸国援助粮食八百七十万石。”
“国库白银十二万万两,其他金银珠宝估算五万万两。”
“战甲二十万套,战刀十五万柄,攻城器四十架,巨型玄铁弩箭十架。”
“以上,为四个时辰搜刮清点之物,依有大量资源未查清。”
“请许大人清点收纳。”
当声音响起,文华殿内,众人再一次愣住了。
尤其是户部尚书顾言。
他死都没有想到,区区一个蕃国,居然这么富有?比大魏还要富有?
这还真是.......意想不到啊。
尤其是存储的粮食,高达四百五十万石,各国支援八百七十万石,加起来就是一千三百二十万石粮食啊。
这他娘的,也太富有了吧?
一石等于一百斤粮食。
一个正常士兵,一顿饭可以吃十斤左右,不过吃饱一顿饭,可以挨十天饿。
行兵打仗,基本上的口粮分配就是一天一斤,也就是说一石粮食,够一百个士兵吃一天。
三十万大军,一天的基本口粮就是三千石粮食。
一个月也才不过九万石。
一千三百二十万石粮食,够三十万大军吃他娘的十二年啊。
再加上这么多金银珠宝,还有各种好处,譬如说蕃国的劳动力,蕃国的矿山等等。
顾言有点晕了。
他算不来这笔账了。
这比杀多少番商还要赚啊。
打仗不是要花钱的吗?怎么感觉好像赚了很多一样啊?
这打一个国家就赚这么多银子!
这要是打完百国,大魏岂不是.......得倒退五十年啊?
不仅仅是顾言要晕了,在场谁不晕?
这还仅仅只是搜刮了一部分?
全部搜刮下来,得有多少银子?多少粮食?还有这么多的劳动力?
这他娘的!
想都不敢想啊。
“传令下去,国库银两,大魏第一军,大获全胜,蕃国国库银两,运输大魏,死去将士,按五倍抚恤金发放,若有儿有女有父母者,赡养至成年,读书识字,全由大魏支出。”
“重伤残疾者,也由大魏赡养余生,国库一成直接犒赏大军。”
许清宵开口,他财气十足道。
蕃国的国库,大约二十万万两左右,算上金银珠宝,古董字画等等,第一军三十万人,扣除战死之人,差不多二十七万五千左右。
按照国库两成,也就是说活下来的每人可以分到一千两白银的奖赏。
这是天大的恩赐。
他们一个月一两军费,一人一千两,一辈子都难以赚到的银子。
如果不是因为抚恤金以及赡养后代的事情,许清宵甚至愿意直接将这二十万万两全部分出去,不为别的,就是为了激励三军。
没有什么,比白花花的银子更有诱惑力。
但许清宵更加明白的是一件事情,银子有了,也会贪生怕死,所以许清宵将大部分的银子,安置在战死者身上。
让这些将士们明白一个道理。
你们死了!
你们的儿女,妻子,父母,由大魏赡养。
你们重伤残疾了。
你们这一生,也会由大魏来赡养。
只有这样,才能让将士们义无反顾地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