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讨逆 > 第834章 死鬼

第834章 死鬼(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玄学的新山门颇为不错。  

“原先在国子监时多楼台水榭,显得大气,但也不可避免的有些乏味,看多了觉着呆板。  

到了这里后,有人说干脆弄个小桥流水,老夫一想,也是,于是,新山门便有了江南韵味。”  

宁雅韵和杨玄站在小桥上,两侧树木婆娑,小径通幽。桥下流水潺潺,回水处能看到鱼儿戏水。  

“果然是个好所在。”  

杨玄笑道:“以后看厌了北疆的千篇一律,可来此处洗洗眼。”  

“洗洗眼?”宁雅韵笑道:“倒也合适。对了,那批典籍尽数运回来了。咱们之间就不说谢了,不过,周氏也出力不小,你那边代老夫致谢吧!”  

国子监搬迁来北疆时,忘记了多年前的一个藏书地,许多玄学的典籍都在里面。杨玄用了手段,一点点的让人带过来。  

周氏也出了不少力。  

杨玄微笑,“掌教这不是康他人之慨吗?”  

宁雅韵澹澹的道;“你每次出征都拽着老夫去,以至于老夫修炼无成…”  

“您不是说,修炼是最愚蠢的吗?”  

“呵呵!可世人活着本就愚蠢。”  

“您这等狡辩之术,让我大开眼界。”  

“你在玄学待的时日太短,若是长一些,你会学到更多辩驳之术。”  

“不就是清谈吗?”  

“不,老夫更愿意把它说成是辩驳之术。”  

“为何?”  

“清谈便是扯澹。”  

“有理!”  

宁雅韵负手走过桥头,回身道:“宋震留在了北疆,这是你的一次大胜。可北疆的底子薄啊!赫连春对你可了解?”  

杨玄点头,“当年打过几次交道。”  

“那么要小心。”  

“为何?”  

“他既然了解你,老夫敢打赌,一旦他能腾出手来,必然会全力出手,压制北疆。不给你崛起之机。”  

宁雅韵看着他,“老夫也算是看着你从一个有些执拗的少年走到了今日,刚开始觉着你颇为淳朴,可没多久,就渐渐变了。这是为何?”  

当然是因为肩膀上扛着讨逆的担子…杨玄说道:“都是玄学教的好。”  

宁雅韵指指他,“北辽那边莫要小觑。玄学有不少人曾去北辽游历,游记中记载了北辽的强大。  

北辽人口众多,学中原之余,还保持着草原异族的野性。你想以北疆一隅之地对抗北辽,难。”  

这一点杨玄知晓。  

北辽两次失败,第一次是林雅领军南下,赫连峰在后面拉他后腿。  

第二次是赫连峰亲征,亲征就亲征吧!还留下精锐看守宁兴,据闻是担心被人抄了老巢。  

“北辽之败,败在内耗。”杨玄说道。  

“你清楚就好,老夫还担心你给了长安一巴掌之后,就会飘飘然了。”  

“我哪敢飘飘然。”  

目标还未达成,他还需努力。  

“长安那边,此次之后,再无缓和的余地。除非皇帝驾崩,否则,你头顶上杨逆的帽子就摘不掉。”  

“就算是他驾崩了,若是越王登基,我依旧是叛逆。”  

“老夫有个建议。”  

“您说。”  

“多生几个孩子吧!”  

“什么意思?”  

“若是事有不谐,好歹多条路。”  

“您直接说留香火就是了。”  

“呵呵!”  

宁雅韵呵呵一笑,“要不,把阿梁给了老夫吧!”  

杨玄愕然,“您这是何意?”  

“老夫收他做弟子。”  

宁雅韵可没有弟子啊!  

杨玄问道:“您好像没弟子吧?”  

宁雅韵摇头,“这些年不少弟子想拜在老夫门下,可老夫生性懒散,连玄学都不肯管,怎会教导人?”  

“那您为何对阿梁另眼相看?”  

“咱爷俩,投缘。”  

呵呵!  

轮到杨玄呵呵了。  

宁雅韵对阿梁是真没说的,就像是亲爷俩一样。但要说他愿意为了阿梁改变自己的人生准则,杨玄觉得不至于。  

“郎君。”  

韩纪来了。  

“何事?”  

“李文敏回来了。”  

“哦!好!”  

杨玄告辞。  

宁雅韵说道:“明日老夫带阿梁来吸吸香火。”  

杨玄满头黑线,“掌教,阿梁又不是神灵。您那个什么清洗魂魄的法子,究竟有没有用?”  

宁雅韵甩甩麈尾,“没发现阿梁的眼眸越发的深邃了吗?”  

还真没发现…杨玄拱手,“您随意。”  

这是把儿子交给宁雅韵当试验品了。  

这得多大的信任?  

韩纪看了宁雅韵一眼。  

“别看了。”  

杨玄回到了节度使府。  

李文敏看着黑瘦了不少,见到杨玄拱手。  

杨玄见他嘴唇干裂,“你先歇歇,喝口水。”  

“还真是渴的厉害。”李文敏不顾刚泡的茶水滚烫,吹几下喝一口,吹几下喝一口。  

喝了几口茶水,他长出一口气,“此次老夫在北疆各处巡查,州学县学都还好,只是百姓子弟少。”  

杨玄不满的道:“我不是交代过,县学与州学免除学费吗?为何百姓子弟依旧少?”  

“其一,那些有背景的子弟从小就开始读书,刚开始,就领先了那些百姓子弟许多。”  

这一点让杨玄想到了那个世界的所谓学前班,职责从带孩子变成了教孩子。  

孩子从懵懂时就得读书,能读的,会一直读到三十余岁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