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17章 各有各的用处(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高振东自己并没有作报告,一是懒,二是多让技术处的同志们在全国相关同志的面前露露脸,对他们有好处。
对于三分厂技术处半导体研究室的同志们来说,做高总工的课题报告是最舒服的,一是分量够重,二是完成度够高,三是问刁钻问题的人很少。
因为问不出来,高总工搞的几乎都是突破性的课题,而且前景和意义往往都很重大。来听报告的人能听懂就算是厉害的,至于刁钻的问题,那是不大问得出口。而且高总工的课题也不会给别人留下问出这种问题的机会,因为足够完善。
所以他们做起报告来,那叫一个信心十足,那架势,就算是说错了,听起来都跟对的似的。
不过这次的成果也倒算是配得上他们这股子气势,从原理上上来说,东西不算很新,但是架不住这东西用处大。
“按照高总工的分类的话,这东西用在通用计算机上可能有点贵了。”
“对,但是这东西压根就不是用在通用计算机上的!这是搭配单片机这类器件,用在各种控制系统上的啊。”
“有了这个,我们就不用担心对控制系统程序的修改了,想要对程序进行修改,我们自己就能直接完成,而不像以前一样,小改压根不敢改,要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敢找半导体厂的同志重新开掩模。”
对于所有搞控制系统的同志们来说,这是最大的福音。
以前的程序,都是在半导体厂里直接做到专用的只读芯片里,这会带来一个大问题——不敢改,或者说改了也没用,小修小补根本达不到让半导体厂的同志重新设计全套掩模的程度,太浪费钱了。
所以此前的同志们,甚至有一些期望一修改就是大改,伤筋动骨的那种,这样的话,重新开模的问题反而可能得到解决。
而现在这种方式,对于同志们来说就轻松多了,想改是吧?擦了重写!
以前的方式是甲骨文,修改重制极不方便。
而现在这紫外擦写非易失半导体存储器,变成了带橡皮擦的铅笔,能写、能擦、能改。
虽然铅笔的笔迹容易被擦掉,EPROM的可靠性也比直接光刻要来得差一些,但是这一点点差别完全就不是问题,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就好像铅笔写的字,只要保护得当不去故意擦它,实际上碳本身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这里面最高兴的,就是这帮搞导弹的同志,他们算是知道为什么要第一时间把几个导弹研究院的相关同志都请过来了,这东西对他们来说非常方便,尤其是在搞研究、还没定型的时候。
而且这种方式,能大大降低导弹的成本。毕竟导弹这东西用量再大,也就几百几千枚,这个数量对专门开一次光刻掩模来说,还是有些小了。
“这个好,我们以前就一直纠结用磁带、磁盘还是光刻只读存储器,前者可靠性太低,基本没法用到导弹上面,而后者又受限制颇多。现在这个芯片,算是将两者的优点集合到一起,缺点全部丢弃,绝了。”
“唯一的问题,是不知道这个东西使用起来方便不方便啊。”另外一位同志有些担心,半导体技术在此时还是带几分神秘色彩的,是这个年代不折不扣的高科技。
一想到永久性的改变半导体芯片内部的内容,这仿佛和半导体生产厂已经平起平坐的能力,不能不让同志们对其便利性产生担心。
很快,他们的担心就得到了解决。
“新型擦写芯片操作简单,只需使用特定紫外光对光学窗口进行20分钟照射,即可擦除芯片内原有内容,写入也非常简单,在1224V高压之下,即可写入。”
要说这一套操作在高振东看来,可能觉得并不简单,毕竟他是用过U盘、SD卡、SSD硬盘的人,但是在面前这些同志们看来,却是再简单不过了。
“什么?就这么简单?拿光照一照,拉一拉电压,就能完成擦写?”
“而且全套操作不超过半个小时,实在是太快了!”
高振东听得实在是有些难绷,半个小时才能写几K几十K也叫快?你们也太容易满足了嘛。
但是对于同志们来说,这个速度是真的快,按照以前,想要达到相同的效果,花费的时间需要按月计算,而且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要不就只有用磁带磁盘等不太可靠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凑合,但是在有些条件下却是根本不能用的。
“…该芯片具有寿命长,可擦写次数多,容量大等特点…”
高振东手上的光刻制程,毕竟是3微米的,把容量做大一点并不困难,虽然这个“多”和“大”,在他眼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芯片可擦写次数不低于100次,容量分为4千字节和32千字节两种规格…”
高振东没有搞太多的规格,一个小,一个大,够用了。
同志们一听就炸了。
“100次?这哪儿用得完啊!太多了太多了!”其实如果是作为成品的只读程序存储器来使用的话,100次的确很多,此时同志们发出了和后来的比尔.大门面对640KB内存时类似的感叹。
用不完,根本用不完。
“100次,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改进了算法和控制程序之后,直接将原有导弹进行升级,花费很小的代价就能带来性能或者功能的提升,而且
对于三分厂技术处半导体研究室的同志们来说,做高总工的课题报告是最舒服的,一是分量够重,二是完成度够高,三是问刁钻问题的人很少。
因为问不出来,高总工搞的几乎都是突破性的课题,而且前景和意义往往都很重大。来听报告的人能听懂就算是厉害的,至于刁钻的问题,那是不大问得出口。而且高总工的课题也不会给别人留下问出这种问题的机会,因为足够完善。
所以他们做起报告来,那叫一个信心十足,那架势,就算是说错了,听起来都跟对的似的。
不过这次的成果也倒算是配得上他们这股子气势,从原理上上来说,东西不算很新,但是架不住这东西用处大。
“按照高总工的分类的话,这东西用在通用计算机上可能有点贵了。”
“对,但是这东西压根就不是用在通用计算机上的!这是搭配单片机这类器件,用在各种控制系统上的啊。”
“有了这个,我们就不用担心对控制系统程序的修改了,想要对程序进行修改,我们自己就能直接完成,而不像以前一样,小改压根不敢改,要累积到一定程度才敢找半导体厂的同志重新开掩模。”
对于所有搞控制系统的同志们来说,这是最大的福音。
以前的程序,都是在半导体厂里直接做到专用的只读芯片里,这会带来一个大问题——不敢改,或者说改了也没用,小修小补根本达不到让半导体厂的同志重新设计全套掩模的程度,太浪费钱了。
所以此前的同志们,甚至有一些期望一修改就是大改,伤筋动骨的那种,这样的话,重新开模的问题反而可能得到解决。
而现在这种方式,对于同志们来说就轻松多了,想改是吧?擦了重写!
以前的方式是甲骨文,修改重制极不方便。
而现在这紫外擦写非易失半导体存储器,变成了带橡皮擦的铅笔,能写、能擦、能改。
虽然铅笔的笔迹容易被擦掉,EPROM的可靠性也比直接光刻要来得差一些,但是这一点点差别完全就不是问题,甚至可以忽略不计。
就好像铅笔写的字,只要保护得当不去故意擦它,实际上碳本身在很长时间里都不会有什么变化。
这里面最高兴的,就是这帮搞导弹的同志,他们算是知道为什么要第一时间把几个导弹研究院的相关同志都请过来了,这东西对他们来说非常方便,尤其是在搞研究、还没定型的时候。
而且这种方式,能大大降低导弹的成本。毕竟导弹这东西用量再大,也就几百几千枚,这个数量对专门开一次光刻掩模来说,还是有些小了。
“这个好,我们以前就一直纠结用磁带、磁盘还是光刻只读存储器,前者可靠性太低,基本没法用到导弹上面,而后者又受限制颇多。现在这个芯片,算是将两者的优点集合到一起,缺点全部丢弃,绝了。”
“唯一的问题,是不知道这个东西使用起来方便不方便啊。”另外一位同志有些担心,半导体技术在此时还是带几分神秘色彩的,是这个年代不折不扣的高科技。
一想到永久性的改变半导体芯片内部的内容,这仿佛和半导体生产厂已经平起平坐的能力,不能不让同志们对其便利性产生担心。
很快,他们的担心就得到了解决。
“新型擦写芯片操作简单,只需使用特定紫外光对光学窗口进行20分钟照射,即可擦除芯片内原有内容,写入也非常简单,在1224V高压之下,即可写入。”
要说这一套操作在高振东看来,可能觉得并不简单,毕竟他是用过U盘、SD卡、SSD硬盘的人,但是在面前这些同志们看来,却是再简单不过了。
“什么?就这么简单?拿光照一照,拉一拉电压,就能完成擦写?”
“而且全套操作不超过半个小时,实在是太快了!”
高振东听得实在是有些难绷,半个小时才能写几K几十K也叫快?你们也太容易满足了嘛。
但是对于同志们来说,这个速度是真的快,按照以前,想要达到相同的效果,花费的时间需要按月计算,而且还是一切顺利的情况下。
要不就只有用磁带磁盘等不太可靠的手段,但是这些手段在某些条件下可以凑合,但是在有些条件下却是根本不能用的。
“…该芯片具有寿命长,可擦写次数多,容量大等特点…”
高振东手上的光刻制程,毕竟是3微米的,把容量做大一点并不困难,虽然这个“多”和“大”,在他眼里完全不是那么回事。
“…芯片可擦写次数不低于100次,容量分为4千字节和32千字节两种规格…”
高振东没有搞太多的规格,一个小,一个大,够用了。
同志们一听就炸了。
“100次?这哪儿用得完啊!太多了太多了!”其实如果是作为成品的只读程序存储器来使用的话,100次的确很多,此时同志们发出了和后来的比尔.大门面对640KB内存时类似的感叹。
用不完,根本用不完。
“100次,这样的话,我们可以在改进了算法和控制程序之后,直接将原有导弹进行升级,花费很小的代价就能带来性能或者功能的提升,而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