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四合院:我边做科研边吃瓜 > 第1300章 你们不用站得高也能看得远

第1300章 你们不用站得高也能看得远(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一定的毒性,也不像液氧那样对存储设施有较高要求。  

说得通俗点,大概就是弄个罐子装着就行。  

海军的同志听了他们的建议,思考半晌,也点点头:“我们倒是无所谓,只要维护性能和尺寸大致不变,我们就没什么意见。便宜你们了,这么大射程对我们来说完全没用,我们就要50公里就行。”  

对于他们来说,最理想的状态,也就是50公里射程就到了极限,再远也没什么用,根本看不见。  

除非通过空中中继,但是海军的同志知道,直升机中继有一定危险性,而固定翼飞机中继,往往并没有那个条件。  

所以他们虽然为空军的同志感到高兴,但是他们自己倒是无可无不可。  

高振东脸上笑了起来,笑得有些神秘。  

防工委领导一看他这个样子,就知道他心里绝对有想法:“行了行了,别笑得像个猴儿似的,有什么想法,拿出来给海军的同志平衡平衡嘛,要不然空中射程翻了一倍多,他们还是只能打50公里,多难看。”  

高振东笑道:“其实,120公里的导弹对于他们来说也不是不能用。”  

空射120公里的话,只算弹体本身,舰射能有80公里顶天了,不过舰射版本所带的助推器又很好的弥补了这一块。  

“真能行?!”海军的同志比空军的还来劲,对于他们来说,不是不想要,而是知道没有。  

现在听见有曙光,那哪儿还能忍得住。  

“真能行,不过不是百分之百可靠,有点儿看天吃饭的意思。”高振东笑道。  

看天吃饭就看天吃饭,海军的同志根本不在乎这个。打仗这事儿,本来就要看天吃饭,特别是他们海空军,天气不好打个屁的仗。  

天气、水文、海洋、地质这些仿佛唾手可得的资料,在相当长的时间内都是军事机密,或者说是在战前需要详细准备的资料,越是高科技兵种,越是如此。就连几十年后可以轻易做到人手一套的低精度世界地形图,在50年代之前都是很重要的情报,如果放到19世纪之前,那就是至宝。  

所以海军的同志完全不在意,心情反倒是更急迫了。根据振东同志的习惯,他既然能说出坏处,那说明他一定知道好处,而且这个好处还很明显,否则他压根就不会先把坏处摆出来。  

“没关系没关系,能靠天吃饭至少能吃上饭嘛,哈哈哈。”  

见海军的同志对此没有异议,高振东笑道:“这个事情吧,需要多方面结合,其中有一条途径想必同志们也想到了,那就是使用直升机进行中继。在没有外部干扰的情况下,这是最为可靠的方法。”  

如果敌人没有空中力量,那么以现在的舰空导弹的射程,是够不着在半途中继的直升机的,光凭这一点,就能在茫茫大海上欺负死一堆国家,这个“一堆”,如果不分阵营和敌我的话,包括了几乎全世界95以上的国家,连白熊也包括在内。  

等到他们有了雅克36/38,已经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海军的同志点点头:“是的,我们考虑过。不过考虑到我们的主要假想敌,这种方式几乎是将直升机直接牺牲掉了,所以觉得有用,但是意义不大。”  

搞不定最大假想敌,那也没什么意思,只能作为辅助。  

他说这话的时候,反倒是不急了,因为他们知道,高振东必定还有后手。  

高振东表示同意:“嗯,对,所以这种能力,在新型驱逐舰已经确定要装备舰载直升机的前提下,一定要有,但是不能完全依靠它!因为对我们最大的敌人,形成不了威胁。”  

“不过,有一种技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这个问题,虽然要看老天爷的脸色,和天气情况有关,恶劣天气下无法使用,但是至少能让军舰拥有单舰超视距打击能力,而且无需飞机的配合!”  

这个东西,高振东上辈子看得非常多,可以说,只要是个军迷,就没有没见过的,只是这东西到底长什么样,那就很多军迷都没见到过了,只见过壳子。  

“真的?太好了!是什么技术?”果然,振东同志就是靠谱。  

“一种雷达!利用…”高振东说到这里,转头看向了防工委领导。  

“细节在这里就不讲了,不讲了!占用同志们的时间嘛,下来说,下来说。”  

掐住!  

这和占用时间就没多大关系了,是真不能讲!  

高振东点点头,停下了话头,留下又高兴又好奇的海军的同志,在那里抓耳挠腮,坐立难安。  

难受,太难受了!偏偏还不能继续问。  

就在这时,有人到来,缓解了海军的同志的症状,这叫注意力转移法。  

“领导,地质资源部的同志来了。”一名警卫战士带着两位同志,来到了会场上。  

“来来来,坐坐坐。你们来得正好,和你们无关的,差不多刚讨论完,接下来就需要你们的意见和建议。”防工委领导热情的招呼道。  

地质资源部,负责矿产资源、地质地形地貌的,这也是高振东在会前想起来觉得有必要参会的部委。  

地资部的同志其实是有点懵的,作为地资研究院的技术骨干,在接到防工委的参会邀请时是一头雾水。  

和防工委不是没打过交道,但是这种突然的邀请,却是不多见。  

“领导好,同志们好。”两位同志坐了下来。  

防工委领导指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