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89章 海空纠缠(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地理!”
高振东当场就傻了,这个弯转得有些太急,他想了半天,自问自己在地理方面真没啥作为,就算是帮黔山崇义那边找了不少铝土矿出来,但那说是地质还说得过去,说是地理就有点远了。
看见高振东瞠目结舌的样子,海军的同志笑道:“振东同志啊,不要谦虚嘛。我们在北极能有一席之地,不就是你对地理研究的成果嘛。”
啊,原来是这事儿啊,不过高振东觉得这事儿吧,与其说是地理,不如说是历史,海军的同志好像有点搞岔了。
不过搞不搞岔,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来了来了,听一听海军这边的想法也好,如果真的重要,就算自己不知道,也能想办法让自己知道。
至于自己对地理很有研究这个误会,却是没办法继续解释下去,在别人看来谦虚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啊,是这样啊,那有什么问题我看看吧,不过不保证一定能有结果哈。”高振东笑道。
海军这边倒也没觉得高振东是在推脱,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哪怕是他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情,都没人敢保证一定就有结果。
“那肯定,我们也是在尽量广泛的收集意见。这里是南礁群岛的岛礁图,这是我们的计划,我们的想法,就是想通过地理比较熟悉的同志,判断一下我们的计划是否合理。”
按说这个事情,其实和高振东是真的关系不大,毕竟夸得有点远了,不过谁叫高振东在地理方面真的有过高光表现呢?换成别人,估计那事儿过了也就过了,大多会归功于运气或者是碰巧,但是这些经验在高振东同志身上,有些不太一样,他是不能以常理度之的那种。
高振东听见是这个,乐了,还别说,你还真别说,这事儿吧,我多多少少还真知道一些。
他接过计划和图纸,看了一会儿。
岛礁的分布,实际上我们是掌握得很全的,毕竟这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地盘,因此一眼看上去比较重要的岛、礁,除了和平岛之外,同志们都考虑得很是周全,他们考虑的不只是大小,还要考虑形状、位置、淡水、未来靠泊条件等。
高振东看了一遍之后,他指着图上的几个礁盘,这几个礁盘都是比较大又不是最大,露出水面有一点但是又不是非常多的那种。
“这三个礁盘,我建议提升计划等级。”
虽然我们对这些礁盘的掌握由来已久,但是在这之前毕竟条件有限,来往的渔、商,对于一些深层的、现代化的参数指标,是不可能有定量甚至定性的勘测和记载的。
这就导致有些礁盘通过最新拍摄的空中照片和过往记载,不太好判断其价值,例如水深,有的礁盘看起来非常大的一片,但是实际上深度比较深,这在照片上是看不出来的。而这一点点水深,哪怕就是一米两米,在未来带来的影响都非常之大。
而在这方面,高振东恰好可以。他自己也不能判断,但是他有标准答案。
“这三个?这三个的特点在哪里?”海军的同志看着岛礁图上那三个呈三角形的岛礁,刨根问底。
高振东道:“这三个礁,在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有变成岛的可能性。”
他标出来这三个礁,正好是上辈子众所周知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他来说,这个问题都不需要考虑答案的。
虽然选取这三个,也有当时实控岛礁不多的原因,但是话说回来,在当年条件如此艰苦、能选择的对象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优先实控这些礁盘?这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说道的。
也许还有更好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绝对不会错。
“啊……”海军的同志有些明白过来,仔细端详这几个岛礁。
如果振东同志所言非虚的话,这么一看,越看越觉得这几个岛礁选得好。
明面上的岛屿自然不用多说,海军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同志早就选好了,这些可都是标准答案,送分题,不用多思考的那种。
但是在礁盘的选择上,做前期工作的同志就不太清楚了,就算是尽到最大努力,现在也只能进行图上作业,要不是卫星和别6巡逻机的功劳,甚至连俯瞰照片都找不到一张。
因此在选择上还是有很多局限的。
而振东同志点出来的这三个岛礁,三角形互相拱卫,虽然偏南礁群岛东北一些,但是结合已知的少量岛屿,就能把整个南礁笼罩得严严实实。
不过振东同志说的“条件成熟”,恐怕和自然条件关系不是很大,要不然这些岛礁在这里已经千万年,条件要成熟恐怕是早就熟透了。
“振东同志,不管是自然条件还是什么条件,不论成熟的时间要多久,如果条件成熟,这些礁盘可以成为什么样的岛屿?”只说潜力,不说具体什么条件。
高振东笑道:“从现有资料来看,这些礁盘可能存在淡水透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淡水供应问题,此其一。第二嘛,这些礁盘都有成为具备机场、港口、营房的全功能岛屿的潜力…”
具体有没有淡水透镜高振东不是很清楚,毕竟淡水透镜需要一定面积的陆地,但是既然上辈子我们选定了这几个岛礁,那必定是有理由的。
虽然不知道高振东从现有资料是怎么看出这些潜力的,但是振东同志有一点是出了名的——那就是不放空炮。
你别管他怎么看出来的,反正他只
高振东当场就傻了,这个弯转得有些太急,他想了半天,自问自己在地理方面真没啥作为,就算是帮黔山崇义那边找了不少铝土矿出来,但那说是地质还说得过去,说是地理就有点远了。
看见高振东瞠目结舌的样子,海军的同志笑道:“振东同志啊,不要谦虚嘛。我们在北极能有一席之地,不就是你对地理研究的成果嘛。”
啊,原来是这事儿啊,不过高振东觉得这事儿吧,与其说是地理,不如说是历史,海军的同志好像有点搞岔了。
不过搞不搞岔,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事情了,来了来了,听一听海军这边的想法也好,如果真的重要,就算自己不知道,也能想办法让自己知道。
至于自己对地理很有研究这个误会,却是没办法继续解释下去,在别人看来谦虚太多也不是什么好事情。
“啊,是这样啊,那有什么问题我看看吧,不过不保证一定能有结果哈。”高振东笑道。
海军这边倒也没觉得高振东是在推脱,对于任何一个人来说,哪怕是他自己本职工作范围内的事情,都没人敢保证一定就有结果。
“那肯定,我们也是在尽量广泛的收集意见。这里是南礁群岛的岛礁图,这是我们的计划,我们的想法,就是想通过地理比较熟悉的同志,判断一下我们的计划是否合理。”
按说这个事情,其实和高振东是真的关系不大,毕竟夸得有点远了,不过谁叫高振东在地理方面真的有过高光表现呢?换成别人,估计那事儿过了也就过了,大多会归功于运气或者是碰巧,但是这些经验在高振东同志身上,有些不太一样,他是不能以常理度之的那种。
高振东听见是这个,乐了,还别说,你还真别说,这事儿吧,我多多少少还真知道一些。
他接过计划和图纸,看了一会儿。
岛礁的分布,实际上我们是掌握得很全的,毕竟这自古以来就是我们的地盘,因此一眼看上去比较重要的岛、礁,除了和平岛之外,同志们都考虑得很是周全,他们考虑的不只是大小,还要考虑形状、位置、淡水、未来靠泊条件等。
高振东看了一遍之后,他指着图上的几个礁盘,这几个礁盘都是比较大又不是最大,露出水面有一点但是又不是非常多的那种。
“这三个礁盘,我建议提升计划等级。”
虽然我们对这些礁盘的掌握由来已久,但是在这之前毕竟条件有限,来往的渔、商,对于一些深层的、现代化的参数指标,是不可能有定量甚至定性的勘测和记载的。
这就导致有些礁盘通过最新拍摄的空中照片和过往记载,不太好判断其价值,例如水深,有的礁盘看起来非常大的一片,但是实际上深度比较深,这在照片上是看不出来的。而这一点点水深,哪怕就是一米两米,在未来带来的影响都非常之大。
而在这方面,高振东恰好可以。他自己也不能判断,但是他有标准答案。
“这三个?这三个的特点在哪里?”海军的同志看着岛礁图上那三个呈三角形的岛礁,刨根问底。
高振东道:“这三个礁,在等到条件成熟的时候,有变成岛的可能性。”
他标出来这三个礁,正好是上辈子众所周知的“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对他来说,这个问题都不需要考虑答案的。
虽然选取这三个,也有当时实控岛礁不多的原因,但是话说回来,在当年条件如此艰苦、能选择的对象有限的情况下,我们为什么要优先实控这些礁盘?这里面多多少少还是有些说道的。
也许还有更好的答案,但是这个答案绝对不会错。
“啊……”海军的同志有些明白过来,仔细端详这几个岛礁。
如果振东同志所言非虚的话,这么一看,越看越觉得这几个岛礁选得好。
明面上的岛屿自然不用多说,海军和其他相关单位的同志早就选好了,这些可都是标准答案,送分题,不用多思考的那种。
但是在礁盘的选择上,做前期工作的同志就不太清楚了,就算是尽到最大努力,现在也只能进行图上作业,要不是卫星和别6巡逻机的功劳,甚至连俯瞰照片都找不到一张。
因此在选择上还是有很多局限的。
而振东同志点出来的这三个岛礁,三角形互相拱卫,虽然偏南礁群岛东北一些,但是结合已知的少量岛屿,就能把整个南礁笼罩得严严实实。
不过振东同志说的“条件成熟”,恐怕和自然条件关系不是很大,要不然这些岛礁在这里已经千万年,条件要成熟恐怕是早就熟透了。
“振东同志,不管是自然条件还是什么条件,不论成熟的时间要多久,如果条件成熟,这些礁盘可以成为什么样的岛屿?”只说潜力,不说具体什么条件。
高振东笑道:“从现有资料来看,这些礁盘可能存在淡水透镜,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淡水供应问题,此其一。第二嘛,这些礁盘都有成为具备机场、港口、营房的全功能岛屿的潜力…”
具体有没有淡水透镜高振东不是很清楚,毕竟淡水透镜需要一定面积的陆地,但是既然上辈子我们选定了这几个岛礁,那必定是有理由的。
虽然不知道高振东从现有资料是怎么看出这些潜力的,但是振东同志有一点是出了名的——那就是不放空炮。
你别管他怎么看出来的,反正他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