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656章 驱虎吞狼还是抱薪救火

第656章 驱虎吞狼还是抱薪救火(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  

韦坚淡定说道,似乎一点都鸟李史鱼。  

“困守关中,难道等死么?没了漕运,关中如何维持得下去?”  

李史鱼怼了一句。  

“安守忠不是不能对付,而是不能直接出兵。可以用驱虎吞狼之术,事半功倍。”  

韦坚面色平静说道,他好像一点都不担心。  

“安守忠是狼,那虎从何来?”  

李史鱼反问道。  

“控鹤军在河东,进不能得太原,退不能回关中。李怀光正想某一个落脚的好地方,不如朝廷下一道旨意,命安守忠与李怀光,带着部曲集体换防。  

安守忠必定不肯,而李怀光则会欣喜若狂。到时候,让控鹤军去对付安守忠即可。”  

韦坚慢悠悠的说道。  

他也不是故意找茬,故意要给李史鱼难堪,而是他真的有更好的办法。起码是他觉得还不错的好办法。  

对此,李史鱼不敢苟同。  

安守忠赢了,气焰嚣张,事态会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  

李怀光赢了,那他就是下一个安守忠。  

这个所谓“驱虎吞狼”的比喻实在是不太恰当,用抱薪救火来形容还差不多。  

“如此,只会让藩镇做大!当真愚不可及!”  

李史鱼大骂道。  

李宝臣就是藩镇出身,入关中夺权的。李史鱼作为他的亲信幕僚,如何不知道类似的活计是什么玩意!  

如今的关中,就只是个占据了长安的藩镇罢了!  

此时此刻,韦坚老神在在,李史鱼面红耳赤,二人谁也不肯让一步。  

马璘在一旁听得插不上话,他只是个武将而已,还能怎么样?  

李惟诚等人也不知道该如何评价,这两个宰相你说你的,我说我的,完全是鸡同鸭讲。  

这要争论到什么时候?  

不过话说回来,两位宰相之间还是有一个重要共识的:对于关中来说漕运事大,不可交给不听话的武将来守卫。收拾安守忠势在必行,只是要用什么手段,值得商榷。  

“二位相公,不如末将带兵屯扎蒲州,李将军(指李惟诚)屯兵潼关,以观望事态为主。  

然后朝廷下令,让李怀光与安守忠二人带兵换防。先下旨,后动手,视情况而定。”  

马璘对韦坚和李史鱼抱拳行礼建议道。  

他这个办法,有点像是在和稀泥。  

只不过嘛,这种安排也不是没有道理,算是“文的一手,武的一手”。  

两路兵马,见机行事,非常妥当。  

毕竟,又不是让他们直接出兵!只是在合适的时候去捡便宜而已!  

比如说,安守忠和李怀光的兵马,一言不合就打得两败俱伤,然后马璘他们再去收拾局面。  

想想还挺美的,就算不可能,想想还是没问题的吧?  

“那就这样吧,本相不想说了。”  

李史鱼甩甩衣袖,转身就走了,一刻也不想在议政堂里面呆着。他这个宰相,当得憋屈,自从关中的情况稳定后,各种幺蛾子都冒出来了。  

他其实是不满意的,只是没办法,马璘是带兵的人,李惟诚和王武俊也是将领,他们都是在一线打仗的。这些人不支持,那么宰相说出来的话,也就出不了议政堂。  

就跟个屁一样,能放还好了,不能放就得憋着,别提多难受了。  

“就这么安排,军令这两天就会下来,几位将军待军粮备齐后,便各自开拔吧。”  

韦坚有些疲惫的摆了摆手。  

李史鱼感觉很累,他也不觉得轻松。  

如今早就不是盛唐了,当宰相的,哪个会觉得轻松呢。各种事情都需要人去处理,维持关中这一摊子,已经很不容易了。  

“末将告辞!”  

马璘等人各自抱拳行礼后离去,并不走一路,他们本来也不是一路人,各自有各自的路子。  

只是因为没有办法,才联合到一起的,很难说将来会不会互相动刀。  

等所有人都走了,韦坚这才盘坐在软垫上,揉了揉自己的眉心。  

“汴州…会如何?”  

他心中蹦出一个念头来,感觉有些不安,又无力去改变什么。  

实力对比摆在这里,汴州没有截断关中的漕运,并不是因为不能,而是不想。  

虽然不知道方清是怎么打算的,但是应该没有马上翻脸的意图。  

还是那句话,漕船到长安确实是维持了关中的生命线,却也繁荣了汴州的商贸,这是互利互惠的事情。  

箭在没有射出去的时候,威胁是最大的,汴州那边执行的策略就是如此。  

可以动,但是暂时却不动,好像有一把剑悬在头顶上一样。  

这让关中朝廷的掌舵人,觉得很麻烦,如同被捆住手脚一般。  

关中要出兵,就要承担出兵的风险,以及一旦战败,可能引发的连锁反应,整个政权都有可能被颠覆。  

但同样的,如果打赢了,那么就能稳固根基,获得更长的生命力。  

不管怎么选择,都是有利有弊,并不存在所谓的“万全之策”。  

“得想想办法,拖住银枪孝节军才行。”  

韦坚眼中闪过一丝寒光。  

开封城外的驿站,规模很大,甚至有点吓人。  

由于“朝廷”的色彩被淡化,因此驿站被划分出来了一大一小两个区域。小的给官员、使者临时居住,大的给行商旅人借宿,互不干扰。  

此驿站有马匹两百,院墙高大有士兵守卫,堪称是“门衔周道,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