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644章 逼宫

第644章 逼宫(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  

这次出兵淮南与浙西的影响非常大,因为这两地不但富庶,而且是产粮的沃土,绝对不可小觑。  

以前朝不保夕的时候,汴州谁说了算,李璘也不是很在意,他更害怕的,是被人冲进卧房割了脑袋。  

但现在被人打败的可能性已经非常小,汴州政权甚至有些崛起的姿态了。  

于是能不能掌权,谁说了算,变成了更加要命的问题。  

如果不是这样,方清也不会着急从淮南的扬州赶回来了。  

事实上,平叛还有一部分没有完结,淮西那边,有贼军在流窜,并不安稳。  

“陛下,到时候,只怕要仿玄武门故事。”  

高尚压低声音说道。  

“真的有机会么?方清的党羽,很多啊!这样会不会太冒险了?”  

李璘长叹一声,摇了摇头。类似的事情,他想都不敢想。  

“谁知道呢?元子攸亦能杀尔朱荣,谁敢说方清不是下一个尔朱荣呢?”  

高尚继续蛊惑道。  

“尔朱荣是谁?”  

李璘反问了一句。  

他愣是没想起来这位到底是什么人,只觉得有点耳熟,好像在哪里听过一样。  

高尚一时间竟然语塞,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见李璘是真不知道,而不是故意装糊涂,他才解释道:“一个类似董卓的人物。”  

李璘顿时恍然大悟。  

新皇宫,老朝会,换汤不换药。  

李璘有气无力的坐在紫宸殿的龙椅上,神游天外,听着方清在讲述浙西剿匪的军情。  

谁谁谁立下战功。  

谁谁谁作战勇敢。  

朝廷要给什么赏赐,当地空出来的职位,有多少官员要安排,怎么安排。  

谁升官,谁免职,谁要从浙西来汴州吏部“点卯”,接受考核。  

要从汴州运送多少粮秣去扬州,要在各州设立官仓放粮,需要多少钱等等。  

明年的春耕要如何布置,农具和种子准备好了没有,给农夫的贷款怎么发放。  

似乎有说不完的事情,聊不完的议题。  

方重勇说完了以后刘晏接着说,刘晏说完了严庄接着说,严庄说完了李筌接着说。  

李璘看着面前走马灯一样出列又入列,入列再出列的臣子们,心中毫无波澜。  

甚至想起身唱歌跳舞。  

太踏马无聊了!  

李璘就是个吉祥物,像个傻子一样坐在龙椅上。大殿的事务,都跟自己无关。  

臣子们纷纷出来请示,李璘要说的,也不过是“好”“知道了”“准了”之类的。  

一切,都只是个形式,走个过场罢了。  

当然了,若是让李璘来处理这些事情,他又完全没有办法去做。  

前线如何,他知道么?  

他不知道。  

淮南与浙西民情如何?  

他也不知道。  

李璘连多少钱可以买一个鸡蛋都不知道。  

他什么也做不了。  

当然了,真正决定该如何不该如何的,是开封府衙,也就是方清的霸府。  

与李璘无关。  

忽然,皇宫外面的“登闻鼓”被人敲响了!  

咚!咚!咚!  

敲击声十分沉闷,像是敲在众人心头一样。  

群臣们在朝会,为什么会有人敲登闻鼓呢?  

这项制度,在基哥时代,虽然有,但都只是摆设而已。谁敲登闻鼓,要做好自己被打死的准备。  

因为这项制度,要求鸣冤的事情,不能“不实”,否则按“诬告反坐”处理。  

一件事既然盖棺定论,想扭转回来,则需要“矫枉过正”,因此要付出的代价,也是极大的。  

通常都是敲鼓之人反被打死。  

而皇帝必须接待敲登闻鼓之人的鸣冤,这项制度反倒是方清定下来的。当然了,李璘觉得方清是在利用这项制度找他的茬子!一直都是对此深恶痛绝!  

“诸位爱卿,这是怎么回事呀?”  

李璘面露惊讶之色,心中有种不好的预感。  

“陛下,您是皇宫之主,登闻鼓,也是敲给您听的。”  

方重勇上前一步,对李璘叉手行礼说道。  

“陛下,不如让敲鼓之人进来,看他有什么冤屈。”  

高尚在李璘耳边小声建议道。  

如此也好。  

李璘心中暗想,于是大声喊道:  

“鸣冤之人入殿!”  

“鸣冤之人入殿!”  

“鸣冤之人入殿!”  

声音一个接一个的传出去,传得很远,带着不可置疑的威严肃穆。  

终于有点朝廷的模样了!  

李璘坐直了身体,一脸期待。  

很快,一个穿着白色布衣的年轻人,被两个宦官带了进来。李璘不认识,也不眼熟,确认是第一次见面。  

“你是何人,为何鸣冤?”  

李璘微笑问道。  

“草民乃是科举进士元载。”  

元载直接跪下,将一卷纸双手托举至头顶。  

然后就不说话了。  

“高尚,你念吧。”  

李璘指了指元托举的纸卷说道,这应该就是所谓的罪状了。  

高尚走上前去,将纸卷展开,定睛一看,面色尴尬不知道该说什么才好。  

“念啊,你怎么不念?”  

李璘有些不满的问道。  

“罢了,本帅来念吧。”  

方重勇接过高尚手中的状纸,开口念道:  

“草民元载,及科举进士一百五十三人,联名上奏,请天子退位,太子继位。  

当今天子无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