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第264章 被架在中间的节度使

第264章 被架在中间的节度使(1/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随机推荐:  

赤水军算是凉州安氏在唐初时的基本盘,士兵来源是很单一的,就是凉州本地的中亚粟特人。当初赤水军的规模,也没有三万三这么庞大。  

到开元以后,赤水军便逐渐加入了回纥出身的城旁部落所提供的优质骑兵,凉州本地汉民和已经编户齐民的粟特人提供的骑马步兵。  

近期朝廷让赤水军部分兵员要迁徙到河东与朔方,严重侵害了回纥城旁部落的利益,因为这些人本身就不是农耕经济,而是部落游牧经济。大唐官府对他们的税收,也跟边镇军屯不尽相同。  

这些城旁聚落一般都是跟着他们所提供的兵员一起迁徙。可是朝廷的政策,让他们不能确保在河东与朔方那边获得同样等级的优质草场。  

如果这些城旁聚落不跟着兵员一起走,那样他们又会失去部族里的青壮,无法在凉州本地立足。  

这是一个无解的矛盾,而且凉州地方势力,也绝不想看到这些城旁部落迁徙。  

在这样的前提下,赤水军所属赤乌镇驻地,军营里充斥着紧张的气氛。三三两两的士卒聚在一起交头接耳,一看就知道不太正常。  

方重勇在郭子仪等人的陪同下,带着数百银枪孝节军来到赤乌镇营门外,看到眼前的这一切,心中便猛的一沉。  

这不是他第一次来赤乌镇,但上次来的时候,是王忠嗣担任赤水军军使。那个时候的赤水军,军营肃杀,士卒齐整而沉默,是一支拉出去就能打大仗恶仗的精锐之师。  

而现在,似乎是一副人心惶惶的样子。就算很多赤水军士卒不是回纥骑兵,也不像回纥部落那样十分抗拒朝廷的调度,但这些人里面也有不少人不想被调离凉州。  

他们只是没法反抗而已!  

“节帅,气氛有些不太对劲啊。”  

何昌期凑到方重勇身边,压低声音说道。  

方重勇轻轻摆手,示意何昌期不要多话,而是对郭子仪吩咐道:“擂鼓,点兵。”  

“方节帅…”  

郭子仪欲言又止,想拉住方重勇的胳膊,手又停在半空,尴尬得想放下来,却又心中不甘。  

郭子仪其实并不是没办法收拾赤水军的局面,而是他早就看出来天子要大用方重勇,所以故意把这个机会让出来给对方立威。  

如果方重勇驯服不了赤水军,而郭子仪却可以摆平,那到底是方重勇不配当节度使,还是郭子仪更应该当节度使呢?  

这话就不好说了,连拿出来讨论都极为不妥。  

郭子仪哪怕再蠢,也不可能干出这样搬起石头砸自己脚的事情来。  

然而现在方重勇的办法,明显就跟他想不一样!  

这时候郭子仪是真急了。  

“节帅,如今赤水军中闹得最厉害的便是回纥骑兵。  

而回纥骑兵也是来自凉州不同的回纥部落,彼此之间并非铁板一块。  

节帅可以私下里与他们好好商议,总能商量出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办法。  

若是大军擂鼓点兵,到时候谁也下不来台,事情便可能因此僵持住。  

节帅还是私下里单独面谈,逐个击破为好。”  

郭子仪小声劝说道。  

不得不说,这种私下里用潜规则解决问题的思路,具有很强的历史惯性与可操作性。古今中外,成事者多半得采用这样的办法。  

“这些人若是私下里在讨论哗变,是不是本节帅也要私下里安抚?”  

方重勇语气不善反问道。  

“末将失言了,请节帅恕罪。”  

郭子仪连忙躬身行礼说道,额头上的冷汗忍不住滴了下来。  

“擂鼓点兵,本节帅不想再说一次了。”  

方重勇微微点头,没有继续追着郭子仪的话往下说。  

“喏。”  

“来人啊,擂鼓点兵!”  

郭子仪对着身边的亲兵大喊道。  

咚!咚!咚!咚!咚!咚!咚!  

均匀而沉重的鼓点响起,每敲一下,都会激起大鼓下面的尘土,像是敲击在每个人心上一样。  

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哐当!  

盔甲摩擦的声音,兵戈相撞的声音响起,互相交错。赤乌镇的大校场,是一系列赤水军小营地的中央区域,也是“赤水七十二营”的核心所在。  

听到鼓声的赤水军士卒们,如同潮水一般奔向校场中央,汇聚于此。  

并迅速列队。  

此时此刻,河西第一精锐的素质开始显现。根据唐军军法,营中击鼓不至者,立斩。这一条被严格执行的军法,开始显现出威力来。  

方重勇忍不住轻轻点头,现在大唐边军还是最鼎盛时期,远不像是安史之乱后的防秋兵与团结兵,拿钱办事形同雇佣。  

一炷香时间不到,赤水军还在驻地没有外出的各营士卒,都已经集结到位,在校场列队等候训话。  

“方节帅,赤水军列队完毕,校场内外共计一万五千余人。其余有些在外巡逻,有些分散屯扎于其他驻地。”  

郭子仪对方重勇叉手行礼禀告道。  

“传令兵到位了么?”  

方重勇沉声问道。  

这么大一个校场,又没有电子扩音设备(基本扩音装置还是有的),离得远的方阵都是通过传令兵传话。  

类似这样全军训话的次数,日常几乎没有,很多丘八终其一生也不曾见过。  

不仅如此,天子在进行“大礼仪”祭祀活动的时候,因为参与者太多,其实也是通过局部传令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