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盛唐挽歌 > 写在国耻日

写在国耻日(1/2)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忘记过去,就意味着背叛,而国耻日的历史教训,似乎更加深远一些。4  

穿越者为了某种“盛世情怀”,希望可以改变过去,其实这种想法是人之常情。比如说穿越者穿到918,就希望能改变丧权辱国的种种屈辱。  

想法很好,但基本上没有实现的可能。  

穿越到唐代亦是如此。  

开书前我再三斟酌,要不要走“上层路线”。后来发现,除非是放弃历史固有的逻辑,否则死路一条。  

这便是很多读者经常跟我说的:历史可以不讲逻辑,但历史文必须讲逻辑。2  

打个比方。  

每天出门,我在理论上都可以捡到一百万。如果真的有所谓无所不能的神,而我又是“神选之子”自带幸运光环。通过这样的巧合,便能使我过上很好的生活了。2  

那我作为一部小说的主角,为什么还要努力?我努力的意义何在?  

再比如说,我是个身无分文的凤凰男,就因为长得帅,哪怕啥也不会还疯狂劈腿。在无所不能的神的照拂下,通过一系列的“巧合安排”,也可以娶美妞,走上人生巅峰。10  

既然这样,我努力的意义何在?看书的读者,认为“我”存在的意义是什么?  

这种逻辑套用到历史文里面,是很可怕的。这已经不是书好不好看的问题了。  

很多看起来的历史悲剧,其实只是历史的选择,错过了A,还会有B。前面不栽跟头,后面就免不了吃大亏。历史浩浩荡荡就像是大河一般,挡是挡不住的。  

关键在于后人是如何看待那一段历史的。  

因为历史是残酷的,苍茫的,无情的。1  

不谈国内,我就说波兰。  

这个国家在历史上几次被灭国,又几次被扶持起来。  

但是这个国家的“人民”,有没有从这些悲惨的历史当中得到教训呢?  

从我所知的情况看,答案是几乎完全没有吸取什么教训。  

现在的波兰,依旧跟几百年前一样,毫无长进。15  

小丑王国就是不一样,每次大战就他们在旁边跳的最欢!同一个坑可以连续跌还学不乖的真没谁了。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历史这个老师在那里站着。它讲述知识是一视同仁的,甚至不分国籍。本国人同样可以从外国的历史中吸取经验教训。  

但它的学生,也分上进好学的,跟不知长进的。  

过去的事情便已经过去,无法改变,关键在于,它的后人,会怎样看待这段历史,从中又能得到怎样的经验与教训。  

如果说历史文和一般当乐子看的小说有什么区别,恐怕也就在这里了。  

那么再把话说回来,现在这本书为什么不走“上层路线”呢?  

因为大唐的统治阶层,已经彻底腐朽。前面数百年积累的弊端,在这个时候,也到了要彻底转型与清算的时候。6  

帝国制度的转型,草原与农耕的混合型统一政权,正在蓄势待发。  

是变成汉人版本的“大元”,还是继续萎缩,祛除草原血统专心农耕变成“加强版大宋”?3  

多民族国家治理的转型,这个时至今日,都是世界性的课题。强如美利坚,也只能跪在地上嘴硬,黑命贵一浪接一浪。1  

商品经济方兴未艾,要如何摆脱原有束缚,走向更高的层次?  

中央集权于皇帝本人的模式已经走到尽头,是继续向前走变成皇权被削的“内阁制”,还是开历史的倒车回到“古典模式”变成“加强版秦始皇”?11  

一个跟大唐高层勾结,企图走上层路线的人,能够解决这些问题么?  

或者说明白点,他有资格做选择么?他配么?1  

说到这里,我都没提安史之乱,就当不存在。就更别提走上层路线,必定跟关陇势力合流的问题了。  

老方这个对照组,是故意这样安排的。或者可以这么说:以前那些随大流的唐穿小说要怎么写,我都会让老方给他模拟一下走一遍再说。8  

身处于历史的大逻辑之中,一个人的力量是渺小的,他常常没有资格做选择。强如老方这样的战神,能做的也有限,甚至“好心做坏事”。8  

我一方面希望按正常的历史逻辑去走;另外一方面,却希望主角小方,可以在不违背历史逻辑的情况下做选择。1  

这就是小方从开始到现在,一直在基层厮混,没有摸到高层的门的原因。因为不把旧有的框架给拆了,穿越者恐怕也没法比古人做得更好。1  

当然了,如果走高层路线,那么小方的年龄会调整,人设也会调整。  

对于作者来说,这些都不是问题。  

我有身为作者的骄傲。  

在一本书里面,作者的层次,是永远高于读者的,哪怕是最资深的读者。作品就相当于作者的子女,父母不了解自己的孩子,反倒是外人更了解,那像话么?5  

如果一本书已经到了读者看起来都觉得“我上我也行”的地步,那么这本书可以切掉重开了。8  

我直言不讳的说,那种作品就是辣鸡!没有阅读的价值。4  

写一本书,就如同作画一般,对于作者来说,想怎么写都是可以的。写书本身,并没有那么多的限制,真正的限制都是来自于外界对于作品本身的审视与评判。  

觉得写不出来想要有的效果,只能说明作者本身不行,作者本人,应该站直了挨打,没有什么借口可以找。1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