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7、准备(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臣乃至国主都是山西人,河北人。  

就和当初河北的刘备入蜀称王类似。  

这就是个很矛盾的事,一方面说蜀道之难如何如何,一方面谁想打只要出兵,就没有打不下来的。  

赵匡出兵灭蜀时,数万宋军,短短几个月就把十几万蜀兵收拾了,还留下“十四万人齐解甲,更无一个是男儿”的佳话。  

纵观历史,其实蜀兵整体战斗力表现发挥稳定,那就是整体的拉胯。  

高光时刻就是后来跟随建立新中国到新中国开国后,那是川军历史上最高光的时候,那段时期还要区分的,那段时期在国党麾下的川军表现依旧是十分拉胯的。  

这和其特殊地理环境不无关系,史从云身为二十一世纪的人还相信血脉说那他真是书读到茅坑里去了。  

四川人这个概念也没法从血脉去追溯,不说每朝每代都有军阀带着大量人去四川干山大王,还有后来的湖广填四川等。  

血脉血脉意义上的四川人,只怕所谓纯种四川人早已经没了,但无论是哪里的人,只要去了蜀地,都会变成地地道道的四川人。  

蜀地的文化内核概括起来就两个字“安逸”,那是独特的地理环境塑造的,天府之国,沃野千里,四面环山,天然屏障保护起来。  

这就很好理解了,四周崇山峻岭环绕,中间安逸舒适,沃野千里,谁来了也不想出去。  

当今的后蜀曾经也是后唐大将,带去蜀地的兵多是后唐南征北战的将领和士兵,要知道后唐可是南征北战,拳打契丹,脚踢后梁,把蜀地按在地上摩擦,这才几十年,怎么战斗力这么拉胯?  

安逸几十年后,谁也没那拼命的心思了。  

人本身没有太大的区别,并非你给他加个蜀兵的头衔人家都变弱了,依旧是一鼻子两眼睛,问题在于环境。  

所以史从云格外强调军纪,蜀兵不善战,因为他们习惯了蜀地的安逸,有群山保护,与外界联系不紧密。  

但如果放纵士兵,把蜀国人逼到绝境,那谁还不是一双胳膊一把子力气,拼命起来谁怕谁啊?  

所以历史上川军的高光时刻都在他们被逼死路上的时候,那谁还不是个人,一命换一命谁怕谁,狠起来就不要命。  

史从云一开始就想好了,打蜀国并不是最难的,难的是打进蜀国之后,如何安抚民心,稳定局势,搜刮钱财。  

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不能把蜀地百姓军民逼急了。  

这点他在枢密院与众人谈论此事的时候再三强调,同时也在秦王府召集诸将再三强调这件事。  

一方面,蜀地塑造了生活在那片土地上的人,他们可以妥协,可以忍受外来者,可一旦被逼得跳拿起枪杆子,那就麻烦了。  

另一方面,史从云心里对夺取蜀国的作战预期就是快,就是越迅速越好。  

北面还有众多节度使虎视眈眈,内部的府库空虚也时刻让他睡不好觉,南方还有南汉,南唐,吴越,北面还有北汉,辽国,西北还有静难军,党项人,归义军等等,不能耗费太多时间。  

大军磨刀霍霍的同时,史从云也在安排内政的事情。  

此次出征,朝廷里的事他也必须安排。  

一开始他并没有决定要不要亲自去,但想到了历史上的北宋取蜀。  

大军数万,几个月打垮蜀兵,十几万蜀国大军完全没有发挥作用,但之后北宋军队很好的延续五代作风,在蜀地抢掠成风,粮食,钱财,女人,能抢的都抢。  

结果一下子引起大乱,不少军民百姓起来反抗,连宋军中有些将领也看不惯同僚作为加入义军,一下平乱用了两年。  

打仗几个月,平乱平两年,这种局面史从云不想看到,他思来想去觉得还是自己去的好,除了他亲自去,只怕真没人镇得住这些骄兵悍将。  

最终决定亲自去之后,朝中就必须做出安排。  

李谷可以替他看着朝政,身为判三司事,左仆射,史从云再给他加平章事,完全就是能掌控局势。  

另外枢密院那边,闾丘仲卿为枢密副使。  

但史从云还有另外安排,他请枢密使魏仁浦史,宰相王溥,范质为随军参谋,为他出谋划策,和他一起出征。  

这也属于正常操作,比如官家征高平,带着魏仁浦和李谷,征淮南也带着李谷和王溥作为参谋。  

史从云此举既让魏仁浦,王溥,范质为他出谋划策,也将他们调离京城,放在自己身边,这样闾丘仲卿和李谷就实际掌握文武大权,为他掌控朝廷。  

不过这其实还有一个人是绕不过去的,那就是摄政的符皇后,一旦他离京,符皇后的权力就会进一步增大,需要拉拢。  

一月,隆冬还没散去,史从云在垂拱殿侧厅与众宰相处理政事。  

因为事情少,几位宰相早早离去,奏疏就等着太后加盖玺印,史从云在一边等着,过了一会儿,他察觉符后目光看过来。  

于是就提笔在面前的纸张上写下:辽州昭义军节度使李筠,魏州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镇州成德节度使郭崇,陕州保义节度使袁彦,晋州建雄节度使杨庭璋。  

等他写完,符皇后好奇的过来看了一眼,随后呼吸一下沉重起来。  

史从云没说话,只是抬手把“魏州天雄军节度使符彦卿”给划去了。  

“太后,以前某确实不信任符家,毕竟重镇魏州,手握大军,但现在我们是一家人,符太后还在京城,我有什么不信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