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历史军事 > 五代河山风月 > 158、拿下寿州、泗州

158、拿下寿州、泗州(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赘婿   小阁老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重生之文豪巨星   剑毒梅香  

以安排他去守浮桥。  

在外人看来,让万余虎捷精锐去守浮桥确实大材小用,不过史从云自有用意,再者要说吵架,他还没怕过谁!李重进当然不是他的对手。  

最后只能气哼哼的黑着脸接受命令。  

一时间,周军沿着淮河岸边,发起全面进攻,而南唐历经涂山惨败,紫金山战役,此时在整个淮南已兵力都是空虚的,无力抵抗。  

三月初六,司超率水军攻破濠州水寨,俘获战船九十余艘,斩首数百。  

三月九日,向训兵围濠州,攻破濠州南关城。早在此之前,濠州的诸道兵马元帅,齐王李景达和监军陈觉早被史从云的兵威吓坏,早早难逃回金陵,丢下濠州不管,城中兵马由濠州监军郭廷谓统帅。  

濠州作为南唐大军的主要驻地,外围驻军大营很快就被攻破,里面几乎没有什么防御军队,有一千多士兵直接投降,缴获众多粮草辎重,之后向训兵围濠州。  

而王审琦部、赵匡部、史彦超部则继续向东进军,接连攻陷众多县城,兵锋直指泗州。  

三月下旬,泗州水寨被李处耘攻破,俘获船只五十余艘,同时东面探报也送到史从云的桌案头。  

南唐再次派出援军,从长江沿运河北上到楚州,随后顺着淮河往西进发,总计大小船只三百余艘,人马不知多少。  

史从云心里明白,这应该是南唐的最后反扑了。  

于是下令东面诸将,全线开始放缓进攻,司超、李处耘的水军在泗州附近作防守,与陆上军队呼应,水陆并进,不急着向着楚州进发,以免冒进撞上南唐的援军。  

泗州是汴水和淮河交汇之处,如果拿下泗州,往后大军粮草可以直接从大梁走汴水到达泗州,大大缩短补给线和补给难度,意义非凡。  

于是,周军数万水陆大军齐聚泗州,昼夜攻城,泗州本就兵少,无力抵抗。  

四月中旬,泗州城破,王审琦率先领军从城南杀入城中,焚毁城门,后续大军长驱直入,拿下泗州。  

随后王审琦接受史从云的命令,暂时领兵驻守泗州。  

五月初余下各部在泗州稍作整顿,拿下周边县城后,继续和水路上的李处耘、司超配合,水陆并进,向着更加下游的楚州、海州进发。  

楚州在淮河的地位与寿州有得一拼,也是一座非常难打的坚城。  

不过此时整个淮南的兵力都被史从云打光,楚州应该也没多少守军,即便后来增援了一批,也不足以改变大局。  

而在寿州这边,三月底,刘仁赡投降。  

倒不是南唐国主真同意刘仁赡投降了,而是送信的一出城就被史从云派出去的骑兵截获,之后让闾丘仲卿等从事官给他伪造了一封,准许刘仁赡投降的诏书,以极大好处收买送信的士兵再给他送回去。  

史从云不知道刘仁赡是真被骗了,还是假装被骗,总之两天后就开城投降了。  

刘仁赡投降,寿州城拿下,可是件不得了的事,连北岸官家也亲自来到寿州城下,接受刘仁赡的投降,并且当场拜官检校太尉兼中书令、天平节度使!  

搞得史从云都有点酸,妈得老子什么时候能拜个太尉、中书令啥的啊..  

之后刘仁赡拜谢皇恩,并且请求回到官家让他回大梁修养,这一年多在寿州城内,喝着清粥嚼着树皮,五十多岁的身体支撑不住了。  

官家答应他的请求,安排他和城中家属回大梁修养。  

另外开府库接济寿州城中军民百姓,让饿了许久的寿州军民终于吃上饱饭。  

同时史从云下令,让王仲领兵进入寿州,接管寿州城。  

到五月,时间进入夏季,天气越来越热,官家的大营扎在淝水南岸,下诏让他过去见驾。  

淝水岸边鸾纛大营,众多东西班宿卫拱卫四周,官家神色很好,风光明媚,烈日高悬,淝水波光粼粼,一片河山大好景致,不过却时不时用手帕捂着嘴咳嗽。  

王溥已回京主持政务,天子不在朝,皇子年幼无法主事,那就要靠宰相们了,之前宰相只有范质在京,如今王溥也回去了。  

之前向训在京总理开封府事,后来向训也调到前线领兵,朝中的人手就不够了,特别是天子在外的时候,所以王溥也被官家调回去。  

只有李谷还在前线,因为前线大军粮草辎重筹措调度离不开他,自从正阳之战后,他也越来越受官家重用。  

旁边还有西上阁门副使,淮南监军使潘美向官家汇报这些天来的战果。  

“泗州外围水寨被驭浪直都虞侯李处耘率军攻破,之后陆上控鹤左厢都指挥使王审琦率先领军从城南杀入城中,焚毁城门,后续大军长驱直入,拿下泗州。  

当下各军正按照史招讨的命令整顿之后向楚州海州方向出发,史招讨说海州取之易如反掌,关键是楚州,楚州控制运河水道,连通淮河与大江,附近可能会有最后一场大战,所以会稳扎稳打,待诸军齐聚之后再进兵,以防各军号令不一,有人冒头吃了亏。  

希望官家原谅他延误的罪责。”潘美一一转述。  

郭荣点点头,脸上没有不快的神色,“自史从云接管大军一来,未尝一败,如今已拿下寿州、涂山、泗州等地,全歼南唐主力,朕当然信得过他,告诉他随他调度就是。”  

李谷也颇有感慨的说,“当初若非他让潘监军来说了一句,淮南之重在寿州,唐军之重在水军,老夫也一时看不清局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