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都市言情 > 那年花开1981 > 第一百九十一章 做蚂蚁?还是做饿狼?

第一百九十一章 做蚂蚁?还是做饿狼?(1/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李野准备走了,虽然他在驻城只待了半个多月,但把一切该干的事情都干了。  

完成了新厂的权利分配,招收了第一批员工,确定了新厂的建设。  

另外李野把一些“不该干”的事情也干了。  

他真的帮助驻城本地牵了线,吸引了鹏城红牛和风华服装过来,并且表示出了在驻城建果汁饮料基地和服装加工基地的意向。  

如此一来,李野要回京城的时候,欢送的人可就真的“依依不舍”了。  

“李厂长,你这走的也太急了,这几天咱们都忙里忙外的,也没好好招待招待.”  

“不急不行啊!京城那边还有一大摊子事儿呢!不能顾此失彼.”  

你那是想好好招待我吗?你是想把投资的事情夯实了啊!  

李野肯定是不会留下来被“好好招待”的,哪怕这年头的招待是真的没什么限制。  

情谊归情谊,生意归生意,连老太太都知道熟人不好杀价,李野引来的投资可都是自家的买卖,现在到了谈条件的时候,一分钱的好处都不能让,他如果还留在驻城,那就太碍事了。  

“诶呀,那那改天我们就去京城登门拜访,真的是太感谢了.”  

“领导您要感谢我,不如感谢王金羽,如果没有他的坚持和远见,咱们还认识不了嘞”  

“那是不假,小王跟李厂长你一样年轻,也一样有眼光,我们都没有看走眼,以后我们可要指望你们这帮年轻人了,哈哈哈哈”  

被挤在人群后面的王金羽,终于被引到了最前面,跟李野握手道别。  

他很感激李野。  

虽然这桩企业合并确实是他一力坚持一力促成的,但是到了现在这个时候,李野才是无可争议的功臣,自己只是李野的“下属”,  

能够在地方大佬面前提携下属的上司,是真的可遇而不可求。  

而且驻城的汽车分厂完成合并之后,除了财权被李野严格监管之外,其余部分也都给了王金羽很大的管理权限,  

虽然像王金羽这种人,轻易不会生出“愿为主公效死”的念头,但是跟在李野的麾下创业,不得不说是一种幸运。  

这要是碰上那种草单的领导,七八个嫡系空降下来彻底把你架空,你也只能干瞪眼。  

而现在驻城机动车制造厂虽然没有了,但是王金羽的权势和重要性却不减反增,可以说现在的王金羽,已经不是几个月前那个几百人小工厂的年轻厂长了。  

所以等到李野走了之后,市里的大佬还拉住王金羽的手,郑重的对他表达了深深的期望。  

“小王厂长,你跟那位李副厂长年龄相当,作风相近,都是充满了闯劲儿,所以以后要跟他多多学习,把企业干的更大更好,也把自己的路越走越宽.”  

“一定一定,我一定努力,绝不辜负大家的信任.”  

王金羽毕恭毕敬的送走了所有的大佬,才终于松了口气。  

然后他就轻轻的笑了。  

“我跟李野是一样的人吗?是也不是啊!”  

王金羽能在二十来岁当上厂长,肯定不是能力平平的普通百姓,他确实跟李野有着很多共同点,比如“作风大胆、敢于创新、敢于尝试、敢于担责”等等等等。  

这跟那些作风稳健的中老年干部有着明显的区别。  

但是各种创新、尝试如果失败了,后果同样也是严重的,也是王金羽跟李野之间区别最大的地方。  

王金羽很清楚,如果这一次合并他失败了,带着嫁妆找婆家,结果还找了个恶婆婆,到最后落得个凄凄惨惨的局面,那么他这辈子可能就都爬不起来了。  

而李野如果遇到类似的失败,可能只是换个地方蛰伏两年而已,甚至连蛰伏都不用。  

这也是让好多人都愤恨不已的“关系”作用。  

MLGB的那个昏庸的厂长把咱们厂搞破产了,又去隔壁厂当厂长了类似的骂声从来就没断过,王金羽清楚的很。  

但是王金羽却知道“关系”还有另外一个方面,是很多人所不了解的。  

那就是“关系”对工作心态的干扰作用。  

假如两个能力相近、才华对等的人同时参加工作,其中一个有关系,而另外一个没关系,在工作一段时间之后,就有可能形成两种不同的工作心态。  

没关系的那个年轻人,总是谨小慎微小心翼翼,对领导和同事保持礼貌和谨慎,  

领导的各种过分安排他不敢推,同事暗中排挤他也不敢捶,闷着头爆肝爆肾,长期搞下来身心俱疲却只赚了一个“真能干”。  

可他打心眼里愿意接受“老黄牛”的标签吗?  

他当然不愿意,但是他只能“不求无功但求无过”,因为他输不起,他得罪不起,只能把“不出错”当成自己最拿手的本钱。  

而另一个有关系的年轻人呢?  

他每天都笑口常开阳光开朗,过分的工作从来不鸟,有什么新想法也敢在会上提,有什么机会也敢大胆的上,错了就错了,失败了也无所谓。  

因为他们输得起,也得罪的起。  

久而久之,这两个人的工作作风就出现了明显的区别。  

一个迅速跟中老年同事靠拢,一板一眼平平无奇,甚至有点暮气沉沉,  

而另一个却成了领导口中的“年轻有为”,经常会做出一些亮眼的成绩,然后远远的把那个“不出错”的同事抛在身后。  

到了这个时候,谁还会提起,两个人的智商、才能曾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