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回亲文章欣有价惊噩耗快婿忽无踪(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兴的事,你总欢喜扯淡。”公孺翻开了时宪书,看了一看,问道:“你要快的,还是要慢的?”李氏道:“自然越快越好。如果今日是黄道吉日,便是今日更好。”公孺笑道:“你便一厢情愿,也要想到人家要打点回盘来得及啊。后天便是黄道吉日,但不知他家来得及来不及。”李氏便对九如道:“如此,再烦叔叔去走一次,问是如何。他应允了,我们便是后天行事。”九如领命去了。
这里李氏便忙着叫人买酒,预备后天行聘,顺便舀酒,索性热闹在一起。原来广东风气,凡遇了进学中举等事,得报之后,在大门外安置一口缸,开几坛酒,舀在缸里,任凭乡邻及过往人取吃,谓之舀酒。那富贵人家,或舀至百余坛,就是寒!(酸)士子,徼幸了,也要舀一两坛的。所以李氏兴头里,先要张罗这个。又叫预备一口新缸,不要拿了酱缸去盛酒,把酒弄咸了,那时候,我家小相公不是酸秀才,倒变成咸秀才了。说的众人一笑。
不一会,九如又来了。说朱小翁事事应允,就是后日过聘。公孺道:“这件事却也奇怪,怎么他的执拗性子,今番一些不用了?”李氏道:“这是我孩儿红鸾星照命,才得如此。既然他答应了,我这里便预备一切,后天要烦九如叔叔来领盘。”九如连忙答应。这李氏忙作一团。又要打点行聘,又要打点舀酒,还要亲自到文昌宫、魁星阁去还愿,还要到观音庙烧香。公孺笑道:“文昌、魁星,倒也罢了。这件事,与观音何干,却要烧他的香。”李氏道:“这是我们女人的道理,你不要管。”公孺也就一笑置之。
真是忙中日子易过,不觉已到了行聘之期。不免循着俗例,先下帖子,请了媒人,朱小翁也请了女媒。两家媒妁,先到男宅聚会,公孺衣冠相陪。桌上陈列聘礼,请媒人过目。李氏也出来相见。彼此行礼已毕,门外放起鞭炮,继以一片人声喧嚷。原来家人们在门外舀酒,那些乡邻亲族及过往之人,都来争取。也有当堂吃了的,也有取回去给读书小孩子吃,说是吉利的,跋来报往,好不热闹。乱过一阵,三四十坛酒,都舀完了,人也散了。这里送媒人上轿,跟着用抬箱抬了聘礼,同到朱家去。一路上的人,多是啧啧称羡。有个说,陈家小郎好聪明,只十六岁便进了学,你看这等定亲,比平常的加几倍体面。有个说,朱家小姐好福气,未曾过门,先就把定了做个秀才娘子。也有几个老寒!(酸),见了因羡生妒,说是这个有甚么稀奇,从前袁子才点了翰林,才请假娶亲,潘世恩还中了状元,才请假娶亲呢。闲话少提。
且说两位媒妁,领了礼物,一程来到朱宅。朱小翁迎入相待。因为没有内眷,便请自己已经分居的弟妇来家,在内帮忙,接收礼物,打点回盘。小翁自在外面款待媒人。忙过半日,打发回盘去后,小翁方才入内。他那弟妇,把各种礼物,一一点交小翁,方才回去。原来他这一位弟妇,是个姨娘扶正的。他弟兄二人,兄弟名叫朱仲晦。同胞兄弟两个,却娶了省城杨氏的同胞姊妹两个为室。可巧又一般的短命,先后身亡。小翁便不续娶,仲晦先已娶了一个赵氏姨娘,妻子死后,便把这姨娘扶正了。可有一层极奇怪的事,小翁生性古板,是一个迂夫子,仲晦却喜与市井无赖为伍,嫖赌吃着,无所不为。任凭小翁连劝带骂的,说穿了口,总不肯听,因此兄弟们才析爨分居。这一天,因为内眷无人,只得请来料理。本支诸女子,知道婉贞喜事,也都到来道喜看热闹。众姊妹便围了婉贞,在房里说说笑笑。也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向他取笑的。喜得婉贞生得落落大方,虽不便公然出来料理各事,却也没有那一种小家女子佯羞做涩的样子。等到人散已后,小翁进入内室,便将所有礼物交与女儿收管。说道:“这个虽不是你的事,然而你没有娘了,除你自己之外,更无人收管,我是不惯这等琐事的。你从小读书明理,这婚嫁大事,总要办的,谅来也不学那种羞涩之态,好好收存着罢。”婉贞默默无言。等父亲出去之后,便将各物一一检收。共是:一双凤头金钗,一支缕花金压发簪,一对嵌翠戒指,一双嵌珠耳环,共是四样首饰。猛想起这一对戒指是看见过的。往常有甚喜事,陈家表伯母来,便带在手上,此刻却拿来做聘礼,表伯母却做了我婆婆了。因为这个,又想起自己母亲。记得五六岁上,凡遇有来往应酬,我母亲最欢喜的是他。每每见了,便把他和我两个一对儿抱在膝上,说是得了这个女婿便好,那时自己年幼,不解羞惭,也跟着嘻嘻的笑。此时已遂了母亲所愿,只可怜我那苦命的娘,没有眼睛看见了。想到这里,不禁落下泪来。将各物收藏过后,慢腾腾的走到母亲神主前,点了一炷香,心中默默的告诉一遍,然后归房,暗自喜慰。
且说朱小翁这一天上午办了喜事,下午便到外面去探访朋友。婉贞直等到晚饭时,小翁方才回来,气冲冲的在交椅上一坐,涨红了脸,一言不发。婉贞不知何故,不敢动问。过了一会,开出饭来,小翁也不吃,只是坐着发气。婉贞见如此光景,便叫仆妇收拾过,低低的问道:“父亲为甚事情生气?”小翁看了婉贞一眼,叹一口气,又不言语。婉贞更是摸不着头,只得又低低说道:“父亲不要气坏了自家身体,有甚么事,何妨说说,或者做女儿的,可以分忧一二。”小翁猛然说道:“分忧,分忧!我这里才是
这里李氏便忙着叫人买酒,预备后天行聘,顺便舀酒,索性热闹在一起。原来广东风气,凡遇了进学中举等事,得报之后,在大门外安置一口缸,开几坛酒,舀在缸里,任凭乡邻及过往人取吃,谓之舀酒。那富贵人家,或舀至百余坛,就是寒!(酸)士子,徼幸了,也要舀一两坛的。所以李氏兴头里,先要张罗这个。又叫预备一口新缸,不要拿了酱缸去盛酒,把酒弄咸了,那时候,我家小相公不是酸秀才,倒变成咸秀才了。说的众人一笑。
不一会,九如又来了。说朱小翁事事应允,就是后日过聘。公孺道:“这件事却也奇怪,怎么他的执拗性子,今番一些不用了?”李氏道:“这是我孩儿红鸾星照命,才得如此。既然他答应了,我这里便预备一切,后天要烦九如叔叔来领盘。”九如连忙答应。这李氏忙作一团。又要打点行聘,又要打点舀酒,还要亲自到文昌宫、魁星阁去还愿,还要到观音庙烧香。公孺笑道:“文昌、魁星,倒也罢了。这件事,与观音何干,却要烧他的香。”李氏道:“这是我们女人的道理,你不要管。”公孺也就一笑置之。
真是忙中日子易过,不觉已到了行聘之期。不免循着俗例,先下帖子,请了媒人,朱小翁也请了女媒。两家媒妁,先到男宅聚会,公孺衣冠相陪。桌上陈列聘礼,请媒人过目。李氏也出来相见。彼此行礼已毕,门外放起鞭炮,继以一片人声喧嚷。原来家人们在门外舀酒,那些乡邻亲族及过往之人,都来争取。也有当堂吃了的,也有取回去给读书小孩子吃,说是吉利的,跋来报往,好不热闹。乱过一阵,三四十坛酒,都舀完了,人也散了。这里送媒人上轿,跟着用抬箱抬了聘礼,同到朱家去。一路上的人,多是啧啧称羡。有个说,陈家小郎好聪明,只十六岁便进了学,你看这等定亲,比平常的加几倍体面。有个说,朱家小姐好福气,未曾过门,先就把定了做个秀才娘子。也有几个老寒!(酸),见了因羡生妒,说是这个有甚么稀奇,从前袁子才点了翰林,才请假娶亲,潘世恩还中了状元,才请假娶亲呢。闲话少提。
且说两位媒妁,领了礼物,一程来到朱宅。朱小翁迎入相待。因为没有内眷,便请自己已经分居的弟妇来家,在内帮忙,接收礼物,打点回盘。小翁自在外面款待媒人。忙过半日,打发回盘去后,小翁方才入内。他那弟妇,把各种礼物,一一点交小翁,方才回去。原来他这一位弟妇,是个姨娘扶正的。他弟兄二人,兄弟名叫朱仲晦。同胞兄弟两个,却娶了省城杨氏的同胞姊妹两个为室。可巧又一般的短命,先后身亡。小翁便不续娶,仲晦先已娶了一个赵氏姨娘,妻子死后,便把这姨娘扶正了。可有一层极奇怪的事,小翁生性古板,是一个迂夫子,仲晦却喜与市井无赖为伍,嫖赌吃着,无所不为。任凭小翁连劝带骂的,说穿了口,总不肯听,因此兄弟们才析爨分居。这一天,因为内眷无人,只得请来料理。本支诸女子,知道婉贞喜事,也都到来道喜看热闹。众姊妹便围了婉贞,在房里说说笑笑。也有向他道喜的,也有向他取笑的。喜得婉贞生得落落大方,虽不便公然出来料理各事,却也没有那一种小家女子佯羞做涩的样子。等到人散已后,小翁进入内室,便将所有礼物交与女儿收管。说道:“这个虽不是你的事,然而你没有娘了,除你自己之外,更无人收管,我是不惯这等琐事的。你从小读书明理,这婚嫁大事,总要办的,谅来也不学那种羞涩之态,好好收存着罢。”婉贞默默无言。等父亲出去之后,便将各物一一检收。共是:一双凤头金钗,一支缕花金压发簪,一对嵌翠戒指,一双嵌珠耳环,共是四样首饰。猛想起这一对戒指是看见过的。往常有甚喜事,陈家表伯母来,便带在手上,此刻却拿来做聘礼,表伯母却做了我婆婆了。因为这个,又想起自己母亲。记得五六岁上,凡遇有来往应酬,我母亲最欢喜的是他。每每见了,便把他和我两个一对儿抱在膝上,说是得了这个女婿便好,那时自己年幼,不解羞惭,也跟着嘻嘻的笑。此时已遂了母亲所愿,只可怜我那苦命的娘,没有眼睛看见了。想到这里,不禁落下泪来。将各物收藏过后,慢腾腾的走到母亲神主前,点了一炷香,心中默默的告诉一遍,然后归房,暗自喜慰。
且说朱小翁这一天上午办了喜事,下午便到外面去探访朋友。婉贞直等到晚饭时,小翁方才回来,气冲冲的在交椅上一坐,涨红了脸,一言不发。婉贞不知何故,不敢动问。过了一会,开出饭来,小翁也不吃,只是坐着发气。婉贞见如此光景,便叫仆妇收拾过,低低的问道:“父亲为甚事情生气?”小翁看了婉贞一眼,叹一口气,又不言语。婉贞更是摸不着头,只得又低低说道:“父亲不要气坏了自家身体,有甚么事,何妨说说,或者做女儿的,可以分忧一二。”小翁猛然说道:“分忧,分忧!我这里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