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典文学 > 太平广记 > 卷第四百五十五狐九

卷第四百五十五狐九(5/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才对昝规说:“我家多少代都很富有,住在蓝田一带,刚才听别人说了你妻子的意思,现在又听见你的话,我现在想买你的妻子,给你十万钱。”昝规与妻子都应许了他。老人第二天就送来十万钱,就领昝规的妻子走了,还对昝规说:“在儿女们想念母亲的时候,只要携带着到山下找我,我会让她与你们相见。”过了三年,儿女们都死了,又穷得没办法,昝规就到长安去求乞。忽然有一天,想起老人的话,因而就去蓝田一带寻找老人。不久看见郊外有一个寺庙,门庭华丽,样子象是贵人家的住宅。守门人询问他,老人就让昝规进去。拿出吃的,并让他妻子出来,和昝规见面,他妻子听说儿女全死了,大声哭起来,哭着就断气了。那个老人急忙地跑进来,并且很生气,打算害死昝规,昝规也吓得逃了出去。回头看时已没有了住宅。只见他的妻子死在一座古坟前面,寻坟旁有洞穴,昝规就自己在山下发掘古坟,看见一只老狐狸跑出来,这才知道他的妻子被老狐狸买去了。
狐龙
骊山下有一白狐,惊挠山下人,不能去除。唐乾符中,忽一日突温泉自浴。须臾之间,云蒸雾涌,狂风大起,化一白龙,升天而去。后或阴暗,往往有人见白龙飞腾山畔。如此三年,忽有一老父,每临夜,即哭于山前。数日,人乃伺而问其故。老父曰:“我狐龙死,故哭尔。”人间之:“何以名狐龙?老父又何哭也?”老父曰:“狐龙者,自狐而成龙,三年而死。我狐龙之子也。”人又问曰:“狐何能化为龙?”老父曰:“此狐也,禀西方之正气而生,胡白色,不与众游,不与近处。狐托于骊山下千余年,后偶合于雌龙。上天知之,遂命为龙。亦犹人间自凡而成圣耳!”言讫而灭。(出《奇事记》)
【译文】
骊山下有一只白狐狸,惊扰山下的百姓,也没办法除去它。唐代乾符年间的中期,忽然有一天白狐到温泉来自己洗浴,不一会儿,水气升腾雾气翻滚,刮起一阵大风,变成一条白龙,升天而去。那以后有时遇上阴天,常常有人看见白龙在骊山的附近飞腾。这种情况连续三年。忽然有一个老人,每到天刚黑时,就在山前哭泣,哭了好几天。有人就等在那里问他哭的原因,老人说:“我的狐龙死了,所以才哭。”有人问他:“为什么叫狐龙?老人又为什么哭呢?”老人说:“狐龙,就是从狐狸变成了龙,三年就死去,我是狐龙的儿子。”有人又问:“狐为什么能变成龙?”老人说:“这只狐狸,禀受了西方的正气而出生,胡子是白色的,不与同类游玩,也不和同类接近相处。这只狐狸寄住在骊山下面已一千多年,后来偶然与雌龙交配,上天知道了这件事,就下命令让它变成龙。也就好比人类,从凡人变成圣人一样。”说完就不见了。
沧渚民
江南无野狐,江北无鹧鸪,旧说也。晋天福甲辰岁,公安县沧渚村民辛家,犬逐一妇人,登木而坠,为犬啮死,乃老狐也,尾长七八尺。则正(“正”原作“止”,据明抄本改。)首之妖,江南不谓无也,但稀有耳。蜀中彭汉邛蜀绝无,唯山郡往往而有,里人号为野犬。更有黄腰,尾长头黑,腰间焦黄,或于村落鸣,则有不祥事。(出《北梦琐言》)
【译文】
长江南没有野狐狸,长江北没有鹧鸪鸟,这是旧的说法。五代晋天福年间甲辰这一年,公安县沧渚村姓辛的村民家,有只狗追逐一个妇女,爬树时掉了下来,被狗咬死,却是一只老狐狸,尾巴有七八尺长。那么,死则首必向丘穴的狐妖,江南不能说没有,只是极稀少罢了。四川中部的彭山、汉中、邛崃、蜀郡等地绝对没有,只是山里的城镇往往有这种狐狸,村里人叫做野狗。有黄色的腰,尾长头黑,腰间焦黄。有的在村落里鸣叫时,就有不吉利的事情发生。
民妇
《世说》云,狐能魅人,恐不虚矣。乡民有居近山林,民妇尝独出于林中,则有一狐,忻然摇尾,款(“款”原作“数”,据明抄本改。)步循扰(“扰”原作“优”,据明抄本改。)于妇侧,或前或后,莫能遣之。如是者为常,或闻丈夫至则远之,弦弧不能及矣。忽一日,妇与姑同入山掇蔬,狐亦潜逐之。妇姑于丛间稍相远,狐即出草中,摇尾而前,忻忻然如家犬。妇乃诱之而前,以裙裙裹之,呼其姑共击之,舁而还家。邻里竟来观之,则暝其双目,如有羞赧之状,因毙之。此虽有魅人之异,而未能变。《任氏》之说,岂虚也哉!(出《玉堂闲话》)
【译文】
《世说》上传说,狐狸能迷人,恐怕不是假话。有一家在山林附近居住的乡民,民妇曾经独身到树林中去时,就见有一只狐狸,高兴地摇着尾巴,慢慢地走近跟在妇人身边纠缠,有时在身前,有时在身后,赶不走它。象这样已经成为常事。有时听到男人来了就走开了,弓箭也射不着。忽然有一天,那个民妇与小姑一起进山采菜,狐狸也暗中跟着她们,民妇与小姑在树丛之间稍稍离得远些,狐狸就走出草从,摇着尾巴走上前来,高兴得象家养的狗。民妇就诱骗它走近前来,用裙子把它包了起来,招呼她的小姑来一起打它,然后抬着回到家里。邻居们都争着来看狐狸,狐狸就闭上双眼,象是有点害羞的样子,接着就打死了它。这只狐狸虽然有迷惑人的不寻常的行为,却不能变化。沈既济《任氏传》所述,难道是虚妄的事情吗?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