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二十五龙八(5/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大王饶命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居住,到各名山寻找。来到黄山,洪贞问道:“这山怎么样?”道人说:“这个地方贫瘠而且寒冷。”来到飞布山,洪贞又问,道人说:“这个地方地势太高,孤立周围无山辅助它。”到了这座鸡龙山,洪贞还问,道人说:“这里最适合做墓地。把人葬在这里,他的子孙可以成为王侯。不然的话,就出妖怪。”洪贞问这是为什么,道人不告诉他。道人在屋里睡觉,洪贞进屋,见到的是一条睡蛟。因此,等到道人睡醒,洪贞告辞归来。道人就到鄱阳那边去了。洪贞回到家里,把他父亲的坟迁到鸡笼山。二年,鄱阳发大水,淹了几千家居民。洪贞本来就喜欢道教,常常烧香念经。他很有方术。他住在祁南的回玉乡,乡里的人就说他善于变化,很有神通,说他将来能做大事。他暗中委任文武百官,州中的豪杰都响应。后来州官发兵来捉拿这些反叛,捉到了好几十人,而洪贞却不知到哪儿去了。
老蛟
苏州武丘寺山,世言吴王阖闾陵。有石穴,出于岩下,若嵌凿状。中有水,深不可测。或言秦王凿取剑之所。唐永泰中,有少年经过,见一美女,在水中浴。问少年同戏否,因前牵拽。少年遂解衣而入,因溺死。数日,尸方浮出,而身尽干枯。其下必是老蛟潜窟,媚人以吮血故也。其同行者述其状云。(出《通幽记》)
【译文】
苏州的武丘寺山,世人传说是吴王阖闾的陵墓。山下有一个洞穴,从岸石中出来、样子象凿出来的。其中有水,深不可测。有人说这是秦始皇凿取宝剑的地方。唐朝永泰年中,有一位年轻人从这里经过,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水中洗澡。少女问年轻人愿不愿意和她一块玩水,说着就上来拽他,于是他就脱掉衣服下去了。他就淹死了。过了几天尸体才浮上来。人们一看,这具尸体已经干枯,那下面一定是老蛟潜藏着的洞穴,是先媚人后吸血造成的。这是那个年轻人的同行者讲述的。
武休潭
王蜀先主时,修斜谷阁道,凤州衙将白(忘其名)。掌其事焉。至武休潭,见一妇人浮水而来,意其溺者,命仆夫钩至岸滨。忽化为大蛇,没于潭中。白公以为不祥,因而致疾。愚为诵岑参《招北客赋》云:“瞿塘之东,下有千岁老蛟。化为妇人,炫服靓妆,游于水滨。”白公闻之,方悟蛟也,厥疾寻瘳。又内官宋愈昭,自言于柳州江岸,为二三女人所招,里民叫而止之,亦蛟也。岑赋所言,斯足为证。(出《北梦琐言》)
【译文】
王蜀先主那时候,修建斜谷阁道,凤州的一位衙将白某掌管这件事情。修到武休潭,看见有一位妇人从水上漂来,以为她是落水被淹,白某就让人把她用钩子勾到岸上来。不料,那妇人忽然变成一条大蛇,没入潭水之中。白公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因而就病倒了。我给他读岑参的《招北客赋》说:“瞿塘之东,下有千岁老蛟。老蛟变成妇人,衣服美丽,打扮漂亮,游于水滨。”白公听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遇上的不是蛇而是蛟,他的病不久便好了。另外,内官宋愈昭,他自己说有一次他在柳州江岸,有两三个女人招唤他,当地的居民呼唤制止他过去,那也是蛟。岑参的赋里讲的,是可以为证。
伐蛟
《月令》:“季秋伐蛟取鼍,以明蛟可伐而龙不可触也。”蛟之为物,不识其形状。非有鳞鬣四足乎?或曰,虬蜧蛟蝹,状如蛇也。南僧说蛟之形,如马蟥,即水蛭也,涎沫腥粘,掉尾缠人,而噬其血。蜀人号为“马绊蛇”。头如猫鼠,有一点白,汉州古城潭内马绊蛇,往往害人。乡里募勇者伐之,身涂药,游泳于潭底,蛟乃跃于沙汭,蟠蜿力困,里灌噪以助,竟毙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月令》里说:“九月杀蛟捕鳄,以说明蛟可以杀伐而龙不可触动。”蛟这种东西,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没有鳞、鬣和四条腿吗?有的人说,虬、蜧、蛟、蝹,样子和蛇差不多。南方的和尚说,蛟的样子象马蟥,就是水蛭,一身又腥又粘的涎沫,掉过尾巴来缠住人吸人的血。蜀人称它为“马绊蛇”,说它的头象猫和老鼠,有一个白点儿。汉州古城潭内的一条马绊蛇,往往害人。乡里招募勇敢的人杀它。那人身上涂了药,潜水到潭底,把蛟逼到沙滩上,乡里人欢呼着跑上去相助,到底把它整死了。
老蛟
苏州武丘寺山,世言吴王阖闾陵。有石穴,出于岩下,若嵌凿状。中有水,深不可测。或言秦王凿取剑之所。唐永泰中,有少年经过,见一美女,在水中浴。问少年同戏否,因前牵拽。少年遂解衣而入,因溺死。数日,尸方浮出,而身尽干枯。其下必是老蛟潜窟,媚人以吮血故也。其同行者述其状云。(出《通幽记》)
【译文】
苏州的武丘寺山,世人传说是吴王阖闾的陵墓。山下有一个洞穴,从岸石中出来、样子象凿出来的。其中有水,深不可测。有人说这是秦始皇凿取宝剑的地方。唐朝永泰年中,有一位年轻人从这里经过,看见一位美丽的少女在水中洗澡。少女问年轻人愿不愿意和她一块玩水,说着就上来拽他,于是他就脱掉衣服下去了。他就淹死了。过了几天尸体才浮上来。人们一看,这具尸体已经干枯,那下面一定是老蛟潜藏着的洞穴,是先媚人后吸血造成的。这是那个年轻人的同行者讲述的。
武休潭
王蜀先主时,修斜谷阁道,凤州衙将白(忘其名)。掌其事焉。至武休潭,见一妇人浮水而来,意其溺者,命仆夫钩至岸滨。忽化为大蛇,没于潭中。白公以为不祥,因而致疾。愚为诵岑参《招北客赋》云:“瞿塘之东,下有千岁老蛟。化为妇人,炫服靓妆,游于水滨。”白公闻之,方悟蛟也,厥疾寻瘳。又内官宋愈昭,自言于柳州江岸,为二三女人所招,里民叫而止之,亦蛟也。岑赋所言,斯足为证。(出《北梦琐言》)
【译文】
王蜀先主那时候,修建斜谷阁道,凤州的一位衙将白某掌管这件事情。修到武休潭,看见有一位妇人从水上漂来,以为她是落水被淹,白某就让人把她用钩子勾到岸上来。不料,那妇人忽然变成一条大蛇,没入潭水之中。白公以为这是不祥之兆,因而就病倒了。我给他读岑参的《招北客赋》说:“瞿塘之东,下有千岁老蛟。老蛟变成妇人,衣服美丽,打扮漂亮,游于水滨。”白公听了,才恍然大悟,原来自己遇上的不是蛇而是蛟,他的病不久便好了。另外,内官宋愈昭,他自己说有一次他在柳州江岸,有两三个女人招唤他,当地的居民呼唤制止他过去,那也是蛟。岑参的赋里讲的,是可以为证。
伐蛟
《月令》:“季秋伐蛟取鼍,以明蛟可伐而龙不可触也。”蛟之为物,不识其形状。非有鳞鬣四足乎?或曰,虬蜧蛟蝹,状如蛇也。南僧说蛟之形,如马蟥,即水蛭也,涎沫腥粘,掉尾缠人,而噬其血。蜀人号为“马绊蛇”。头如猫鼠,有一点白,汉州古城潭内马绊蛇,往往害人。乡里募勇者伐之,身涂药,游泳于潭底,蛟乃跃于沙汭,蟠蜿力困,里灌噪以助,竟毙之。(出《北梦琐言》)
【译文】
《月令》里说:“九月杀蛟捕鳄,以说明蛟可以杀伐而龙不可触动。”蛟这种东西,不知道它是什么样子。没有鳞、鬣和四条腿吗?有的人说,虬、蜧、蛟、蝹,样子和蛇差不多。南方的和尚说,蛟的样子象马蟥,就是水蛭,一身又腥又粘的涎沫,掉过尾巴来缠住人吸人的血。蜀人称它为“马绊蛇”,说它的头象猫和老鼠,有一个白点儿。汉州古城潭内的一条马绊蛇,往往害人。乡里招募勇敢的人杀它。那人身上涂了药,潜水到潭底,把蛟逼到沙滩上,乡里人欢呼着跑上去相助,到底把它整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