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四百十三草木八(4/4)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夜明苔。著衣襟则如火光矣。帝虑外人得之,炫惑百姓,诏使除苔塞池。及皇家丧乱,犹有此物。皆入胡中。(出王子年《拾遗记》)
【译文】
晋时梨国献来了蔓金苔。颜色宛如金子,像许许多多的萤火虫聚集在一起,鸡蛋大小。把它投入水中,它的蔓伸延到波澜之上,日光一照,都像火苗在水上燃烧。于是就在宫中挖了一个一百步宽的大水池放养此苔,天天观看,用来逗乐宫中美人。受到宠爱的美人,皇帝就把蔓金苔赐给她。把它放在一个漆碗里,可以照耀满屋,名叫“夜明苔”。把它附着到衣襟上,那就像火光了。皇帝担心让外人把蔓金苔弄了去夸耀迷惑百姓,就下诏把蔓金苔除掉了,把池子填上了。等到皇家丧乱的时候,还有这种东西,都被弄到胡人那里去了。
如苣苔
慈恩寺唐三藏院后檐楷,开成末,有苔状如古苣,布于砖上,色如蓝绿,轻软可爱。谈论僧义林,大和初,改葬基法师,初开冢,香气袭人。侧卧砖台上,形如生。砖上苔厚二寸余,作金色,气如爇檀。(出《酉阳杂俎》)
【译文】
开成年末,慈恩寺唐三藏院后檐楷上长出苔来,样子像古苣,分布在砖上,色如蓝草绿,轻软可爱。大和年初,改葬基法师,刚打开坟墓的时候,香气袭人。基法师侧卧在砖台上,像活人一样。砖上苔厚二寸还多,呈金黄色,气味宛如爇檀。
石发
张乘言,南中水底有草,如石发。每月三四日始生,至八九已后可采。及月尽,悉烂。似随月盛衰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张乘说,南方的水底下有一种草,好像石头的头发。每月的初三初四开始生长,到初八初九以后便可采集了。等到月底,全都烂掉。它似乎是随着月亮的盛衰而盛衰。
瓦松
《广雅》:“在屋曰昔耶,在墙曰垣衣。”《广志》谓之兰香。生于久屋之瓦。魏明帝好之,命长安西载其瓦(“魏明帝”等十二字原缺,据《酉阳杂俎》十九补)于洛(“洛”原作“落”,据《酉阳杂俎》十九改)阳,以覆屋。前后词人诗中,多用“昔耶”。梁简文帝《咏薇》曰:“缘阶覆碧绮,依檐映昔耶。”或言构木上多松栽,土木气泄,则瓦生松。大历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状请瓦,且言瓦工唯我所能。祖父时尝瓦此殿矣,众工不能服。因曰:“若有能瓦毕不生瓦松乎?”众方服焉。又有李阿黑者,亦能治(“治”原作“至”,据《酉阳杂俎》十九改)屋,布瓦如齿,间不通綖,亦无瓦松。《本草》:“瓦衣谓之屋游。”(出《酉阳杂俎》)
【译文】
《广雅》写道:“生在屋上的叫‘昔耶’,生在墙上的叫‘垣衣’。《广志》叫它“兰香”。它生在老屋的瓦上。魏明帝喜欢这玩艺儿,就命令把长安的瓦西运到洛阳,瓦到洛阳的屋顶上。前前后后的词人诗中,大多使用的是“昔耶”这一名称。梁简文帝《咏薇》写道:“缘阶覆碧绮,依檐映昔耶。”有的人说,建筑上多用松木,土木之气泄露出来,就生出瓦松。大历年中,修含元殿,有一个人投状请求让他为大殿盖瓦,并且说,瓦工里只有他能行,他爷爷当年就为此殿瓦瓦。众瓦工不服气。于是他说:“你们瓦的瓦,能让它永不生瓦松吗?”众瓦工这才服气。又有一个叫李阿黑的,也能盖房子,布瓦如齿,紧凑无间,也不长瓦松。《本草》:“瓦衣谓之屋游。”
瓦松赋
崔融《瓦松赋·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下。谓之木也,访山客而未详;谓之草也,验农皇而罕记。”赋云:“煌煌特秀,状金芝之产溜。历历虚悬,若星榆之种天。葩条郁毓,根祗连拳。间紫苔而裛露,凌碧瓦而含烟。”又曰:“惭魏宫之乌悲,恧汉殿之红莲。”崔公学博,无不该悉,岂不知瓦松已有著说乎?(出《酉阳杂俎》)
【译文】
崔融在《瓦松赋》的序中说:“崇文馆瓦松,生长在屋檐之下。说它是树木吧,访问山上熟悉树木的人也问不明白;说它是草呢,查验农耕之书也不见记载。”赋说:“煌煌特秀,状金芝之产溜。历历虚悬,若星榆之种天。葩条郁毓,根祗连拳。问紫苔而裛露,凌碧瓦而含烟。”又说:“惭魏宫之乌悲,恧汉殿之红蓬。”崔公学识渊博,没有不具备不熟悉的,难道不知道已经有了关于瓦松的著说了吗?
【译文】
晋时梨国献来了蔓金苔。颜色宛如金子,像许许多多的萤火虫聚集在一起,鸡蛋大小。把它投入水中,它的蔓伸延到波澜之上,日光一照,都像火苗在水上燃烧。于是就在宫中挖了一个一百步宽的大水池放养此苔,天天观看,用来逗乐宫中美人。受到宠爱的美人,皇帝就把蔓金苔赐给她。把它放在一个漆碗里,可以照耀满屋,名叫“夜明苔”。把它附着到衣襟上,那就像火光了。皇帝担心让外人把蔓金苔弄了去夸耀迷惑百姓,就下诏把蔓金苔除掉了,把池子填上了。等到皇家丧乱的时候,还有这种东西,都被弄到胡人那里去了。
如苣苔
慈恩寺唐三藏院后檐楷,开成末,有苔状如古苣,布于砖上,色如蓝绿,轻软可爱。谈论僧义林,大和初,改葬基法师,初开冢,香气袭人。侧卧砖台上,形如生。砖上苔厚二寸余,作金色,气如爇檀。(出《酉阳杂俎》)
【译文】
开成年末,慈恩寺唐三藏院后檐楷上长出苔来,样子像古苣,分布在砖上,色如蓝草绿,轻软可爱。大和年初,改葬基法师,刚打开坟墓的时候,香气袭人。基法师侧卧在砖台上,像活人一样。砖上苔厚二寸还多,呈金黄色,气味宛如爇檀。
石发
张乘言,南中水底有草,如石发。每月三四日始生,至八九已后可采。及月尽,悉烂。似随月盛衰也。(出《酉阳杂俎》)
【译文】
张乘说,南方的水底下有一种草,好像石头的头发。每月的初三初四开始生长,到初八初九以后便可采集了。等到月底,全都烂掉。它似乎是随着月亮的盛衰而盛衰。
瓦松
《广雅》:“在屋曰昔耶,在墙曰垣衣。”《广志》谓之兰香。生于久屋之瓦。魏明帝好之,命长安西载其瓦(“魏明帝”等十二字原缺,据《酉阳杂俎》十九补)于洛(“洛”原作“落”,据《酉阳杂俎》十九改)阳,以覆屋。前后词人诗中,多用“昔耶”。梁简文帝《咏薇》曰:“缘阶覆碧绮,依檐映昔耶。”或言构木上多松栽,土木气泄,则瓦生松。大历中,修含元殿,有一人投状请瓦,且言瓦工唯我所能。祖父时尝瓦此殿矣,众工不能服。因曰:“若有能瓦毕不生瓦松乎?”众方服焉。又有李阿黑者,亦能治(“治”原作“至”,据《酉阳杂俎》十九改)屋,布瓦如齿,间不通綖,亦无瓦松。《本草》:“瓦衣谓之屋游。”(出《酉阳杂俎》)
【译文】
《广雅》写道:“生在屋上的叫‘昔耶’,生在墙上的叫‘垣衣’。《广志》叫它“兰香”。它生在老屋的瓦上。魏明帝喜欢这玩艺儿,就命令把长安的瓦西运到洛阳,瓦到洛阳的屋顶上。前前后后的词人诗中,大多使用的是“昔耶”这一名称。梁简文帝《咏薇》写道:“缘阶覆碧绮,依檐映昔耶。”有的人说,建筑上多用松木,土木之气泄露出来,就生出瓦松。大历年中,修含元殿,有一个人投状请求让他为大殿盖瓦,并且说,瓦工里只有他能行,他爷爷当年就为此殿瓦瓦。众瓦工不服气。于是他说:“你们瓦的瓦,能让它永不生瓦松吗?”众瓦工这才服气。又有一个叫李阿黑的,也能盖房子,布瓦如齿,紧凑无间,也不长瓦松。《本草》:“瓦衣谓之屋游。”
瓦松赋
崔融《瓦松赋·序》云:“崇文馆瓦松者,产于屋溜之下。谓之木也,访山客而未详;谓之草也,验农皇而罕记。”赋云:“煌煌特秀,状金芝之产溜。历历虚悬,若星榆之种天。葩条郁毓,根祗连拳。间紫苔而裛露,凌碧瓦而含烟。”又曰:“惭魏宫之乌悲,恧汉殿之红莲。”崔公学博,无不该悉,岂不知瓦松已有著说乎?(出《酉阳杂俎》)
【译文】
崔融在《瓦松赋》的序中说:“崇文馆瓦松,生长在屋檐之下。说它是树木吧,访问山上熟悉树木的人也问不明白;说它是草呢,查验农耕之书也不见记载。”赋说:“煌煌特秀,状金芝之产溜。历历虚悬,若星榆之种天。葩条郁毓,根祗连拳。问紫苔而裛露,凌碧瓦而含烟。”又说:“惭魏宫之乌悲,恧汉殿之红蓬。”崔公学识渊博,没有不具备不熟悉的,难道不知道已经有了关于瓦松的著说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