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三百九十九水(井附)(2/7)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上源也。山在县东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皇帝庙。耆旧云,山下亦有百泉竞发。有一神牛,驳身,自山而降,下导九十九泉,饮泉竭,故山得其名。今山下导九十九泉,积以成川,西南流。(出《水经》)
【译文】
北魏《土地记》上说,沮阳城东八十里,有座牧牛山,山下有九十九眼泉,是沧河的发源地。牧牛山在县城东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皇帝庙。老人们说,山下有百泉竞发。有一头神牛,身体象毛色不纯的马,从山上下来。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都被神牛喝干。所以这座山便叫做牧牛山。现在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积蓄成了一条河,流向西南。
燕原池
燕原山天池,与桑乾泉通。后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鱼七头,于此池放之。后与桑乾原得穿鱼,犹为不信。又以金缕拖羊箭射着此大鱼,久之,又与桑乾河得射箭所。山在岚州静乐县东北百四十里,俗名天池,曰祁连汭。(出《洽闻记》)
【译文】
燕原山天池,与桑乾河以泉水相通。北魏孝文皇帝,用金珠穿在七条鱼头上,在天池中把鱼放掉。后来在桑乾河里得到了头上穿着金珠的鱼。孝文皇帝还不信,又用金缕拖羊箭射中天池中的一条大鱼。过了很长时间,又在桑乾河中得到了用箭射中的那条鱼。燕原山在岚州静乐县东北一百四十里,那地方俗称天池,其实叫作祁连汭。
丹水
怀州北有丹水,其源出长平山。传云,秦杀赵卒,其水变赤,因以为名。上在太原知其故,诏改为怀水。(出《国史异纂》)
【译文】
怀州北面有条河叫丹水,它的源头出自长平山。传说,秦将章邯坑杀赵国降卒,这条河的水就变成了红色,所以叫做丹水。皇上在太原知道了其中的缘故,便下诏将丹水改名为怀水。
陆鸿渐
元和九年春,张又新始成名,与同恩生期于荐福寺。又新与李德裕先至,憩西廊僧玄鉴室。会才有楚僧至,置囊而息,囊有数编书。又新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杂记,卷末又题云《煮水纪》(“记”原作“处”,据明抄本改)。太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遇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赴郡。抵扬子驿中,将食,李曰:“陆君善茶,盖天下闻,扬子江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信谨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取水,陆洁器以俟。俄水至,陆以杓扬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者。”使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人,敢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齐至岸,舟荡半,惧其尠,挹岸水以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欺乎!”李大惊赏,从者数十辈,皆大惊愕。李因问陆,既如此,所经历之处,水之优劣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口占而次第之。(出《水经》)
【译文】
唐元和九年春,张又新刚刚成名,便与同时中举的人约定在荐福寺相聚,张又新和李德裕先到了,便到西厢房的和尚玄鉴的房中休息。恰巧有个南方和尚走了进来,放下装东西的口袋就躺下休息。口袋里有几编书,张又新随手抽出一本从头至尾地阅读。文字小而稠密,都是杂记。书的末尾又题《煮水记》。书上说,唐太宗掌朝时,封李季卿为湖州刺史。李季卿在上任途中走到维扬,遇见到隐居的陆鸿渐。李季卿对陆鸿渐的名字一向很熟悉,现在又见到了陆鸿渐本人,真有如老朋友见面一样高兴,于是二人一同前往郡城。抵达扬子驿中,快要吃饭的时候,李季卿说:“陆君善于茶道,天下闻名,而扬子江南零水,又特别超乎寻常。今天你的好茶道和这里的好水,可以说是千年才遇上一次,为什么要放过这次机会呢?”说完便命令诚实谨慎的军士,提着水瓶操着小船,到南零深处去取水。陆鸿渐将茶具擦拭干净在那里等着。时间不长水到。陆鸿渐用勺子舀水说:“江水倒是江水,但不是南零水,好像江岸边的水。”取水的军士说:“我划船深入,遇见的有上百人,我敢欺哄吗?”陆鸿渐不言语,把水倒向盆里。倒了一半,陆鸿渐急忙停住,又用勺子舀水说:“从这往下才是南零水。”取水的军士顿时很吃惊,跪下说:“我从南零怀抱水瓶到江岸,因船摇荡而洒去一半。我怕水少,就舀江岸边的水把水瓶加满。这位处士的鉴别能力,真是神了,谁还敢隐瞒欺骗他吗?”李季卿大为惊叹赞赏,跟从的几十个人,都很惊愕。李季卿于是问陆鸿渐说:“既然这样,您所经过地地方,水的好坏就可以判断了”。他说,“楚水第一,晋水最下等”。李季卿便让陆鸿渐口述排列出各处水的等级。
零水
赞皇公李德裕,博达士。居廊庙日,有亲知奉使于京口,李曰:“还日,金山下扬子江中零水,与取一壶来。”其人举棹日,醉而忘之。泛舟止石城下,方忆。乃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李公饮后,叹讶非常。曰:“江表水味,有异于顷岁矣。此水颇似建业石城下水。”其人谢过不隐也。(出《中朝故事》)
【译文】
赞皇公李德裕,是个博学通达之人。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他有个亲信奉命出使京口,李德裕对那个人说:“你回来时,金山下扬子江中的零水,给我取回来一壶。”那人乘船回来那天,因喝醉了酒而忘了取水的事。船到石头城下时,才想起来,
【译文】
北魏《土地记》上说,沮阳城东八十里,有座牧牛山,山下有九十九眼泉,是沧河的发源地。牧牛山在县城东北三十里,山上有道武皇帝庙。老人们说,山下有百泉竞发。有一头神牛,身体象毛色不纯的马,从山上下来。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都被神牛喝干。所以这座山便叫做牧牛山。现在山下流通的九十九眼泉水,积蓄成了一条河,流向西南。
燕原池
燕原山天池,与桑乾泉通。后魏孝文帝,以金珠穿鱼七头,于此池放之。后与桑乾原得穿鱼,犹为不信。又以金缕拖羊箭射着此大鱼,久之,又与桑乾河得射箭所。山在岚州静乐县东北百四十里,俗名天池,曰祁连汭。(出《洽闻记》)
【译文】
燕原山天池,与桑乾河以泉水相通。北魏孝文皇帝,用金珠穿在七条鱼头上,在天池中把鱼放掉。后来在桑乾河里得到了头上穿着金珠的鱼。孝文皇帝还不信,又用金缕拖羊箭射中天池中的一条大鱼。过了很长时间,又在桑乾河中得到了用箭射中的那条鱼。燕原山在岚州静乐县东北一百四十里,那地方俗称天池,其实叫作祁连汭。
丹水
怀州北有丹水,其源出长平山。传云,秦杀赵卒,其水变赤,因以为名。上在太原知其故,诏改为怀水。(出《国史异纂》)
【译文】
怀州北面有条河叫丹水,它的源头出自长平山。传说,秦将章邯坑杀赵国降卒,这条河的水就变成了红色,所以叫做丹水。皇上在太原知道了其中的缘故,便下诏将丹水改名为怀水。
陆鸿渐
元和九年春,张又新始成名,与同恩生期于荐福寺。又新与李德裕先至,憩西廊僧玄鉴室。会才有楚僧至,置囊而息,囊有数编书。又新偶抽一通览焉,文细密,皆杂记,卷末又题云《煮水纪》(“记”原作“处”,据明抄本改)。太宗朝,李季卿刺湖州,至维扬,遇陆处士鸿渐。李素熟陆名,有倾盖之欢,因赴郡。抵扬子驿中,将食,李曰:“陆君善茶,盖天下闻,扬子江南零水,又殊绝。今者二妙千载一遇,何旷之乎!”命军士信谨者,挈瓶操舟,深诣南零取水,陆洁器以俟。俄水至,陆以杓扬水曰:“江则江矣,非南零者,似临岸者。”使曰:“某棹舟深入,见者累百人,敢绐乎?”陆不言,既而倾诸盆,至半,陆遽止。又以杓扬之曰:“自此南零者矣。”使蹶然大骇,驰下曰:某自南零赍齐至岸,舟荡半,惧其尠,挹岸水以增之。处士之鉴,神鉴也,其敢隐欺乎!”李大惊赏,从者数十辈,皆大惊愕。李因问陆,既如此,所经历之处,水之优劣可判矣。陆曰:“楚水第一,晋水最下。”李因命口占而次第之。(出《水经》)
【译文】
唐元和九年春,张又新刚刚成名,便与同时中举的人约定在荐福寺相聚,张又新和李德裕先到了,便到西厢房的和尚玄鉴的房中休息。恰巧有个南方和尚走了进来,放下装东西的口袋就躺下休息。口袋里有几编书,张又新随手抽出一本从头至尾地阅读。文字小而稠密,都是杂记。书的末尾又题《煮水记》。书上说,唐太宗掌朝时,封李季卿为湖州刺史。李季卿在上任途中走到维扬,遇见到隐居的陆鸿渐。李季卿对陆鸿渐的名字一向很熟悉,现在又见到了陆鸿渐本人,真有如老朋友见面一样高兴,于是二人一同前往郡城。抵达扬子驿中,快要吃饭的时候,李季卿说:“陆君善于茶道,天下闻名,而扬子江南零水,又特别超乎寻常。今天你的好茶道和这里的好水,可以说是千年才遇上一次,为什么要放过这次机会呢?”说完便命令诚实谨慎的军士,提着水瓶操着小船,到南零深处去取水。陆鸿渐将茶具擦拭干净在那里等着。时间不长水到。陆鸿渐用勺子舀水说:“江水倒是江水,但不是南零水,好像江岸边的水。”取水的军士说:“我划船深入,遇见的有上百人,我敢欺哄吗?”陆鸿渐不言语,把水倒向盆里。倒了一半,陆鸿渐急忙停住,又用勺子舀水说:“从这往下才是南零水。”取水的军士顿时很吃惊,跪下说:“我从南零怀抱水瓶到江岸,因船摇荡而洒去一半。我怕水少,就舀江岸边的水把水瓶加满。这位处士的鉴别能力,真是神了,谁还敢隐瞒欺骗他吗?”李季卿大为惊叹赞赏,跟从的几十个人,都很惊愕。李季卿于是问陆鸿渐说:“既然这样,您所经过地地方,水的好坏就可以判断了”。他说,“楚水第一,晋水最下等”。李季卿便让陆鸿渐口述排列出各处水的等级。
零水
赞皇公李德裕,博达士。居廊庙日,有亲知奉使于京口,李曰:“还日,金山下扬子江中零水,与取一壶来。”其人举棹日,醉而忘之。泛舟止石城下,方忆。乃汲一瓶于江中,归京献之。李公饮后,叹讶非常。曰:“江表水味,有异于顷岁矣。此水颇似建业石城下水。”其人谢过不隐也。(出《中朝故事》)
【译文】
赞皇公李德裕,是个博学通达之人。在朝廷做官的时候,他有个亲信奉命出使京口,李德裕对那个人说:“你回来时,金山下扬子江中的零水,给我取回来一壶。”那人乘船回来那天,因喝醉了酒而忘了取水的事。船到石头城下时,才想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