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典文学 > 太平广记 > 卷第二百四十四褊急

卷第二百四十四褊急(1/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生活系男神   莽荒纪   日月永在  

卷第二百四十四褊急
时苗王思李凝道尧君卿萧颖士裴枢崔珙韩皋杜佑皇甫湜 段文昌李德裕李潘卢罕王珙高季昌
时苗
汉时苗为寿春令。谒治中蒋济,济醉,不见之。归而刻木人,书"酒徒蒋济"。以弓矢射之。牧长闻之,不能制。(出《独异志》)
【译文】
汉朝时,时苗任寿春县令。一次,去拜见郡府中管理文书档案的官员蒋济,偏巧遇上蒋济喝醉了酒,不见他。时苗回到家中后,雕刻一个木人,上面写上"酒徒蒋济"四个字,用弓箭射这个木人。郡守得知这件事情后,也拿他没有什么办法。
王思
王思性急。执笔作书,蝇集笔端,驱去复来。思恚怒,自起逐之,不能得。还取笔掷地,蹋坏之。(出《魏略》,明抄本作出《魏书》)
【译文】
王思性格急躁。一次,他提笔写字,一只苍蝇飞落到笔端,挥手赶走它,过了一会儿又飞回来。王思非常恼怒,起身追打这只苍蝇没有打到。于是回到书案前,气得将笔扔在地上,用脚将笔踏碎。
李凝道
唐衢州龙游县令李凝道性褊急。姊男年七岁,故恼之。即往逐之,不及。遂饼诱得之,咬其胸背流血。姊救之得免。又乘驴于街中,有骑马人,靴鼻拨其膝,遂怒大骂,将殴之。走马遂无所及,忍恶不得,遂嚼路傍棘子血流(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时,衢州龙游县令李凝道性情偏狭急躁。他姐姐有个男孩,才七岁。一次,这个小男孩故意激怒李凝道。李凝道果然恼怒了,起身追打这个小男孩,没有追上。于是假说给小男孩饼吃,将他骗回来,一把抓住。用牙咬小男孩的前胸后背,咬得到处流血。他姐姐发现了,才将小男孩救走。还有一次,李凝道骑着一头毛驴走在街上。过来一个骑马的,脚上穿的靴鼻子碰了他膝间一下,于是李凝道破口大骂这个骑马的人,近上去要殴打人家。骑马人跑的快,李凝道没有追赶上,忍不下这口气,就用嘴嚼啮路边的棘刺,扎得满嘴流血。
尧君卿
唐贞观中,冀州武强丞尧君卿失马。既得贼,枷禁未决,君卿指贼面骂曰:"老贼,吃虎胆来。敢偷我物!"贼举枷击之,应时脑碎而死。(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太宗贞观年间,冀州武强县丞尧君卿丢马了,后来将盗马贼捕获到,戴上刑枷。可是刑枷还没有戴好呢,尧君卿指着盗马贼的鼻子大骂道:"好你个老贼,吃了老虎胆了,竟敢偷你李爷的马!"这个盗马贼抢过来刑枷向尧君卿头上击去,只听"扑"的一声,尧君卿被击碎脑壳倒地死去。
萧颖士
唐萧颖士,开元中年十九擢进士第,至二十余,该博三教。性急躁忿戾,举无其比。常使一佣仆杜亮,每一决责,以待调养平复,遵其指使如故。或劝亮曰:"子佣夫也,何不择其善主,而受苦若是乎?"亮曰:"愚岂不知。但爱其才学博奥,以此恋恋不能去。"卒至于死。(出《朝野佥载》)
【译文】
唐朝人肖颖士,唐玄宗开元年间人。才十九岁就经考试被选拔为进士。到二十几岁时,释、道、儒三教便都通晓。肖颖士为人性情急躁,有时动辄发怒、蛮横无理,再也没有象他这样的人了。肖颖士身边有个老仆人叫杜亮,每次发脾气这位仆人都挨他一顿打骂。然而等到杜亮的伤养好后,照样服侍肖颖士。听从肖颖士的使唤,跟以前一样。有人劝杜亮说:"你不就是一个仆人吗?何不挑选一个和善的主人侍奉呢?而在这受这样的苦。"杜亮回答说:"我怎么不知道这些道理呢。但是我爱他才学渊博,所以才恋恋不愿意离开他呀!"杜亮一直侍奉肖颖士到死。
裴枢
河东裴枢字环中。季父耀卿,唐玄宗朝,位至丞相。开元二十一年奏("奏"原作"春",据明抄本改。)开河漕,以赡国用,上深嘉纳之。亲姨夫中书舍人薛邕,时有知贡举之耗。元日,因来谒枢亲。乃曰:"几姊有处("处"字原空缺,据黄本补。)分亲故中举人否?"其亲指枢。邕整容端手板对曰:"三十六郎,自是公共积选之才,不待处分矣。伏恐别有子弟。"枢即应声曰:"娭子失言。"因举酒沥地,誓曰:"薛姨夫知举,枢当绝迹匿形,不履人世。"其亲决责,令拜谢邕,枢竟不屈。永泰二年,贾至侍郎中举,枢一举而登选。后大历二年,薛邕方知举。枢及第后,归丹阳里,不与杂流交通。又韦元甫除此州,计到郡之明日,合来拜其亲。元甫至丹阳之明日,专使送衣服书状信物,枢怒言不纳。后三日,元甫亲拥骑到枢别业,枢戒其仆,不令报。久停元甫车徒,不得进。元甫不怒,但云:"裴君太褊。某乍到,须与军吏监军相识。遽此深责,未敢当也。"亲乃遣女奴传话,延元甫就厅事,置酒。元甫陈以公事,枢方出欢话。(出《乾馔子》)
【译文】
河东人裴枢,字环中。他的叔父裴耀卿,唐玄宗在位期间,官至宰相。开元二十一年,裴耀卿上奏玄宗皇帝建议开放河运,用以充实国库,玄宗皇帝特别赞许并采纳了这个建议。裴枢的亲姨夫薛邕官任中书舍人,当时传出来他有可能主持科举选拔人才工作的消息。这年正月初一,薛邕特来拜见裴枢等家亲属。说:"他几个姨娘有什么吩咐没有?咱们的亲朋故友中有人参加应举科考吗?"一位亲属指着裴枢说裴枢参加。薛邕手捧上朝记事用的手板,面容严肃地说:"三十六郎,自然是国家积贮待选拔的人才,不用特意吩咐我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