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典文学 > 太平广记 > 卷第二百五乐三

卷第二百五乐三(3/8)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东都留守郑叔明祖母,即开府之女。令尊贤里郑氏第有小楼,即宋夫人习鼓之所也。(出《羯鼓录》)
【译文】
宋璟,字开府,性情虽然耿介孤傲,也深爱声乐,尤其擅长敲击羯鼓。宋璟刚承玄宗皇帝的恩顾,官任当朝宰相,跟玄宗谈论有关鼓的事情时说道:"或用青州石末,或用鲁山花瓮做的鼓,用手指轻轻扣点,手掌下须发出朋肯声,这才是汉震第一鼓。而且必须是作柱下石墩用过的石末花瓮。腰鼓与羯鼓的区别再于:一手用槌击鼓,一手用掌抚鼓面,感觉不到朋肯声,一定是腰鼓,而不是羯鼓。"宋璟又对玄宗皇帝说:"头象青山峰,手如白雨点。能做到这两点就是击奏羯鼓的能手。头如青山峰,是说击鼓人头不能动。手如白雨点,是说击鼓人击的急促如下雨。
唐玄宗和宋璟都善于击奏这两种鼓,而尤其偏爱羯鼓。认为羯鼓比汉震鼓较为雅细秀气。宋璟家世代相传都爱击鼓。东都洛阳留守郑明叔的祖母,就是宋璟家的女儿。现今,洛阳尊贤里郑家宅第里还有一座小楼,就是郑明叔这位祖母当年练习击鼓的地方啊!
李龟年
李龟年善羯鼓,玄宗问卿打多少杖。对曰:"臣打五十杖讫。"上曰:"汝殊未,我打却三竖柜也。"后数年,又闻打一竖柜,因锡一拂枚羯鼓卷。(出《传记》)
【译文】
李龟年善击羯鼓。一次玄宗皇帝问他:"卿打折了多少鼓杖?"回答说:"臣至今已打折了五十只鼓杖。"皇上说:"你这还不算特用功夫。我已打折了三立柜啦!"数年后,听说玄宗皇帝又打折了一立柜鼓杖。因此,用铁铸一拂枚羯鼓卷。
曹王皋
嗣曹王皋有巧思,精于器用。为荆州节度使,有羁旅士人怀二卷,欲求通谒。先启于宾府,观者讶之曰:"岂足尚耶。"士曰:"但启之,尚书当解矣。"及见。皋捧而叹曰:"不意今日获逢至宝。"指其刚匀之状,宾坐唯唯,或腹非之。皋曰:"诸公未必信。"命取食袢,自选其极平者。遂重二卷於柈心,以油注卷满,而油不浸漏,相盖契际也。皋曰:"此必开元天宝中供御卷,不然无以至此。"问其所自,客曰:"先人在黔,得于高力士家。"众方深伏。(原阙出处,据本书卷二百三十一作出《羯鼓录》)
【译文】
曹王李皋有巧思,非常精通各种器具古玩。李皋任荆州节度使时,有一位暂居这里的有知识的人,带着二付制做羯鼓用的卷,请求通报求见。这位知识人将两副卷先打开给李皋的幕宾们看。看的人惊讶地说:"这种平常的卷,还用给节度使看啊!"这位知识人说:"但请通报。节度使看了它们,一定会认出来的。"待到通报后,李皋见到了这两副卷,捧视很久,赞叹地说:"没想到今天能获逢最珍贵的宝物!"接着,指出这两副卷制做的钢硬均匀,是用钢铁精炼细卷而成的。在座的宾客点头称是,或心里不相信也不表现出来。李皋说: "诸位不一定相信。请取来食盘一用。"待食盘取来后,李皋亲自挑选出特别平整的食盘,将两卷重叠置放在食盘上,让人将食油顷入卷中,直到注满为止。油一点也没有渗漏出来,是以证明卷与食盘相合得一点缝隙没有。李皋说:"这两付羯鼓卷定然是开元、天宝年间,向朝廷供奉的御卷。不然没有这么高质量的好卷。"李皋问献卷的这位知识人:"你这两付卷从哪里得到的?"献卷人回答说:"我的先人在黔中,从当年玄宗皇帝的大太监高力士家得到的。"众位宾客幕僚这才佩服曹王李皋的眼力。
李琬
广德中,蜀客前双流县丞李琬者亦能之。调集至长安,居务本里。尝夜闻羯鼓,曲颇工妙。于月下步寻,至一小宅,门户极卑隘。叩门请谒,谓鼓工曰:"君所击者,岂非耶婆色鸡乎?(一本作耶婆娑鸡)虽至精能,而无尾何也?"工大异之曰:"君固知音者,此事无有知。某太常工人也,祖父传此艺,尤能此曲。近者张儒入长安,其家流散,父没河西,此曲遂绝。今但按旧谱数本寻之,竟无结尾之声,因夜夜求之也。"琬曰:"曲下意尽乎?"工曰:"尽。"琬曰:"意尽即曲尽。又何索焉?"工曰:"奈声不尽何?"琬曰:"可言矣,夫曲有如此者,须以他曲解之,方可尽其声也。夫耶婆娑鸡当用屈柘急遍解。"工如所教,果相谐协,声意皆尽。(如柘枝用浑解,甘州用急了解之类也,明录本急了作吉子)工泣而谢之。即言于寺卿,奏为主簿。后累官至太常少卿宗正卿。(出《羯鼓录》)
【译文】
唐代宗广德年间,蜀人,前双流县丞李琬也能击奏羯鼓,朝庭将他上调到京都长安,住在务本里。有一天夜里,李琬忽闻羯鼓声,曲调非常工稳绝妙。于是踏月循声寻去,走到一幢小院,院门朽旧狭隘。叩门进入院内,对击鼓的人说:"你击的曲子不是耶婆色鸡吗?虽然击奏得极准确,怎么没结尾呢?"击鼓的人大为吃惊,说:"你一定也是个懂得音律的人。为什么没有结尾,我也不知道。我本是太常府里的一个工匠,击鼓这门技艺是祖父传给我们的。我特别能击刚才这首曲子。近来,因为张儒进入京都长安,我们全家流散,父亲失落在河西,这首曲子的曲谱也丢失了。现在我查找了几本旧曲谱,来找寻这曲鼓曲,竟然没有结尾的谱子。因此才夜夜击鼓寻索。"李琬问:"曲子的意思尽没有哇?"击鼓人说:"意已经尽了。"李琬说:"意思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