笔趣阁 > 古典文学 > 太平广记 > 卷第二百三乐一

卷第二百三乐一(3/8)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日月永在   生活系男神  

伏其妙,授协律郎。及孝孙卒,文收始复采三礼,更加厘革,而乐教大备矣。(出《谭宾录》)
又 润州曾得玉磬十二以献。张率更叩其一曰:"晋某岁所造也。是岁闰月,造磬者法月数,当有十三个,缺其一,宜如黄钟东九尺掘。必得焉。"求之,如言所得。(出《国史异纂》)又 贞观中,景云见,河水清。张率更制为《景云河清歌》,名曰燕乐,今元会第一奏是也。(出《国史异纂》)
又 太宗之平刘武周,河东士庶歌舞于道,军人相与作秦王破阵乐之曲。后编乐府云。
又 《破阵乐》,被甲持戟,以象战事。《庆善乐》,长袖曳屣,以象文德。郑公见奏《破阵乐》,则俯而不视;《庆善乐》,则玩之不厌。(出《国史异纂》)
【译文】
唐太宗很重视标准规范,想振兴文化教育事业。于是,就命令太常卿祖孝孙校正宫商,起居郎吕才研习音韵,协律郎张文收考证律吕。让他们删去那些芜杂散滥的,整理出标准规范的音律。于是,整理编制出来降神的乐曲,九功舞蹈,很快在国内传播开了。初时,祖孝孙认为江南梁、陈等地的乐曲多掺杂着吴、楚的小调,北方周、齐一带的乐曲多用的是胡戎的伎艺。于是他悉心探索北南乐曲的不同风格,再参考古乐曲,创作了大唐雅乐,以着十二律,各顺其月,以序为宫,叫旋宫。按《礼记》上的:伟大的乐曲与天地相和。《诗经》序上说:太平时代的音乐以安定为乐曲的题旨,他的政事就通和,因此又创作编制了十二和的乐曲,共三十曲八十四调。祭奠天地以黄钟为宫,祭奠大泽以大吕为宫,祭奠宗庙以太簇为宫。至于一年四季在五郊祭迎五帝祈求丰年时,就随月用律为宫。起初,隋朝的乐官只用黄钟一宫,扣七钟,余下的五钟悬在那里不扣。到了祖孝孙创造旋宫之法后,十二钟都扣,再没有悬在那里不扣的了。当时,张文收非常通晓音律,认为肖吉所制的乐谱不怎么详细,他研究考查了历代的音律沿革,截取竹管制成十二律来吹,用来标志十二旋宫。唐太宗又召张文收在太常卿祖孝孙手下工作,让他协助祖孝孙审定雅乐。太乐古钟十二,人称哑钟,没有人能通晓演奏它的办法。张文收用吹律调它,发出的声音才畅彻悦耳,通晓音乐的行家们都佩服他的技艺高超。张文收被太宗授与协律郎的官职。待到太常卿祖孝孙过世后,张文收开始又采集祭祀天、地、宗庙的乐曲,进行仔细地删改、整理、编纂,终于使乐教完备了。又 润州曾掘地得到玉磬十二只献上。张率更扣击其中的一只说:"此磬是晋时某岁制造。这年闰月,造磬人按照月份制的,应当有十三只,现在还缺少一只。应当在取出黄钟的地方东边九尺再挖,一定会找到缺少的那只的。"人们按照他指示的地方去挖掘,果然又挖出一只磬来。
又 唐贞观年间,天上有祥瑞的景云出现,地上黄河水变清了。张率更写了一首《景云河清歌》,名为《燕乐》,今天元会第一个演奏的就是这首歌。
又 唐太宗平定刘武周的叛乱后,河东的百姓当道载歌载舞来庆贺。军士们争相演奏秦王所作的古歌《破阵子》。后来,乐官将这首古歌编入《乐府》。
又 《破阵乐》演奏时,军士披戴铠甲,手执戟矛,边歌边舞,用来象征征战冲杀的场面。《庆善乐》演奏时则人们随着乐曲舞动长袖、踢腿曳屣,用来象征文德昌盛的景象。郑公一听到奏《破阵乐》时,就低下头不看;奏《庆善乐》时,则百看不厌。
卫道弼曹绍夔
乐工卫道弼,天下莫能以声欺者。曹绍夔与道弼皆为太乐,合享北郊。御史怒绍夔,欲以乐不和为罪。杂扣钟磬声,使夔闻,召之无误者,由是反叹伏。洛阳有僧,房中磬子夜辄自鸣。僧以为怪,惧而成疾。求术士,百方禁之,终不能已。夔与僧善,来问疾,僧具以告。俄击斋钟,复作声。绍夔笑曰:"明日可设盛馔,当为除之。"僧虽不信绍夔言,冀其或效,乃具馔以待之。夔食迄,出怀中锉,鑪磬数处而去,其声遂绝。僧苦问其所以,夔云:"此磬与钟律合,击彼此应。"僧大喜,其疾亦愈。(出《国史异纂》)
【译文】
乐工卫道弼,是个普天下没有人能够用声律来骗他的人。曹绍夔与卫道弼都是执管声律的官员。有一年冬祭北郊,曹绍夔不知因为什么事由得罪了御史大员。这位御史大员以乐律不和为由治曹绍夔的罪。于是他乱敲钟、磬,召曹绍夔来辨识音律,曹绍夔没有一个音听差了,这样,反让这位御史大为赞赏佩服。洛阳有一僧人,他房中有一石磬每天半夜时就自己鸣响。僧人感到怪异,惧恐成病。到处请术士,千方百计地用符咒制服石磬,让它别在自鸣了,始终未见成效。曹绍夔跟这位僧人是好朋友,听说僧人病了前来探望。问起得病的缘由,僧人如实相告。曹绍夔听了后,隔了一会敲斋室内的钟,于是磬就自鸣。曹绍夔笑着对僧人说:"明天你摆上一桌盛宴招待我,我一定为你除掉这个妖磬。"僧人虽然不信曹绍夔的话,但还是希望他能治住妖磬,仍然在第二天摆上一桌酒席招待他。曹绍夔吃罢酒宴,从怀中取出一把锉,将僧人室中的石磬锉了几个地方,这以后石磬再也不自鸣了。僧人苦苦问询曹绍夔为什么他锉一锉,石磬就不自鸣了?曹绍夔告诉他:"石磬的鸣声跟斋屋中的钟声的音律相合,你敲钟磬就发声相和,就是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章节目录

温馨提示:按 回车[Enter]键 返回书目,按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键 进入下一页,加入书签方便您下次继续阅读。章节错误?点此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