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三十七征应三(人臣休征)(4/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逐出希逸,坏锁。取怀玉,权知留后。(出《酉阳杂俎》)
唐朝李正己本名叫李怀玉,是侯希逸的内弟。侯希逸镇守淄青的时候委任怀玉做兵马使。不久流传流言蜚语,侯希逸知道非常恼怒,就把李怀玉囚禁起来,将要以法严惩。怀玉怀着满腹冤屈没有地方申诉,就在狱中用石头堆起了一个佛像,并默默的祈祷请求神灵帮助。这时将近腊月,他非常羡慕同辈的人,就叹息怒骂着睡了。这时就感觉有人在头上告诉他说:“李怀玉,你富贵的日子到了。”于是他吃惊地醒了,环视四周,却不见有人。天还没亮,他感到非常奇怪,就又睡了。这时就又听到有人对他说:“你看见墙上有青色的鸟鸣叫,就是富贵的时候到了。”他又惊讶地醒来,仍然没看见有人。过了一会,天已放亮,忽然有十多只青色的鸟,象麻雀那样大小,这时落在墙上。不一会就听见三军呼叫的声音,撵走了侯希逸,打碎了牢锁,救出了怀玉,叫他暂时做留后的地方官。
李揆
唐代宗将(“将”原作“帝”,据明抄本改。)临轩送上计郡守,百僚外办,御辇俯及殿之横门。帝忽驻辇,召北省官谓曰:“我常记先朝每饯计吏,皆有德音,以申诫励,今独无有,可乎?”宰相匆遽不暇奏对,帝曰:“且罢朝撰词,以俟异日。”中书舍人李揆越班伏奏曰:“陛下送计吏,敕下已久,远近咸知,今忽临朝改移,或恐四方乍闻,妄生疑惑。今止须制词,臣请立操翰,伏乞陛下稍驻銮辂。”帝俞之,遂命纸笔,即令御前起草。随遣书工写录,顷刻而毕。及宣诏,每遇要处,帝必目揆于班。中外日俟揆之新命,时方盛暑,揆夜寝于堂之前轩,而空其中堂,为昼日避暑之所。于一夜,忽有巨狐鸣噪于庭,仍人立跳跃,目光迸射,久之,逾垣而去。揆甚恶之,是夜未艾,忽闻中堂动荡喧豗,若有异物,即令执烛开门以视。人辈惊骇返走,皆曰:“有物甚异。”揆即就窥,乃有暇蟆,大如三斗釜,两目朱殷,蹲踞嚼沫。揆不令损害,阶前素有渍瓜果大铜盆,可受一斛,遂令家人覆其盆而合之。因扃其门,亦无他变。将晓,揆入朝,其日拜相。及归,亲族列贺,因话诸怪,即遣启户,揭盆视之,已失其物矣。(出《异苑》)
【译文】
唐代宗坐着华丽的车子去送别上计郡守,文武百官在外大量购置送行用的物品。皇帝乘坐着车来到了大殿的横门下,忽然停住了车,召集北省官员们对他们说:“我曾记得,先主在朝时,每当给计吏送行时都要有‘恩诏’下达民间,用来告诫勉励。而现在为什么没有呢?这样可以吗?”宰相匆遽一时没有回答。皇帝说:“干脆停止上朝回去撰写送行的文章,等待写好了再饯行吧。”这时中书舍人李揆赶紧上前跪伏在地上,上奏说:“皇帝送计吏,诏书已经下达很长时间了,远近的人都知道,现在突然改变送行的日期,恐怕四方官民得知,要胡乱的猜疑。现在停止送行,须要找个理由,请让我立刻动笔起草一个通知,乞请皇上稍稍停一下车。”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就叫人拿来纸笔,让李揆在皇帝面前起草。随即派书工抄写。不一会就写完了。接着就以诏书的形式宣读了。从此以后,每遇重大的事情,皇帝都要亲眼看见李揆在不在场。朝廷内外每天等着李揆被提升,当时正是盛夏,李揆晚上就睡在了殿堂前檐下的平台上,中堂是空的,是白天避暑的地方。一天晚上,忽然有只大狐狸在庭院里鸣叫。还象人站立起来那样的跳跃,两只眼睛放出光焰,过了很长时间,跳墙走了。李揆非常厌恶,这一夜都没有睡着。忽然又听见中堂里有动荡喧闹的声音,好象有奇怪的动物,就叫人拿着蜡烛打开门看,人们都惊恐害怕的往回跑,都说:“有个东西长得特别奇怪。”李揆就靠近前去看,却是个蛤蟆。大小就象三斗的大锅。两眼通红,蹲在地上,嘴里还吐着沫子,李揆不让人损害它,就用放在台阶前一个可装十斗的平常浸渍瓜果的大铜盆,把蛤蟆扣起来,并把门也插上,再没听到什么动静。天刚要亮时,李揆入朝,这天他就被提升为相。等回来时,亲戚族人都排着队来祝贺。于是就谈起夜晚的怪事来,就派人打开房门,揭开铜盆来看,盆下面扣着的那个大蛤蟆已经没有了。
贾隐林
唐德宗欲西幸,有知星者奏云:“逢林即住。”帝曰:“岂敢令朕止于林木间?”姜公辅曰:“不然,但地亦应。”乃奉天尉贾隐林谒帝于行在,帝观隐林气色雄杰,兼是忠烈之家,而名叶星者所奏之语。隐林即天宝末贾修之犹子,帝因召于卧内,以探筹略之深浅。隐林于御榻前,以手板画地,陈攻守之策,帝甚异之。隐林奏曰:“臣昨梦日堕于地,臣以头戴日上天。”帝曰:“朕此来也,乃已前定。”遂拜隐林为侍御史,纠劾行在,寻迁左常侍。(出《神异录》)
【译文】
唐德宗想要去西边巡视,有个善于观察星相的人启奏说:“遇见有林的地方就停下。”皇帝说:“怎么敢叫我停止在林木中。”姜公辅说:“不这样,就是地也应远林木的。”有个奉天尉贾隐林到行宫拜见皇帝,皇帝看贾隐林气度长相非凡,又是出身在忠臣英烈的家里,符合了知星者所说的话。隐林是天宝末年贾修的侄子,皇帝把他叫到了卧室里,来试探他的智谋筹略的深浅程度。隐林在皇帝的床前,用竹板在地上画,并陈述攻守的策略。皇
唐朝李正己本名叫李怀玉,是侯希逸的内弟。侯希逸镇守淄青的时候委任怀玉做兵马使。不久流传流言蜚语,侯希逸知道非常恼怒,就把李怀玉囚禁起来,将要以法严惩。怀玉怀着满腹冤屈没有地方申诉,就在狱中用石头堆起了一个佛像,并默默的祈祷请求神灵帮助。这时将近腊月,他非常羡慕同辈的人,就叹息怒骂着睡了。这时就感觉有人在头上告诉他说:“李怀玉,你富贵的日子到了。”于是他吃惊地醒了,环视四周,却不见有人。天还没亮,他感到非常奇怪,就又睡了。这时就又听到有人对他说:“你看见墙上有青色的鸟鸣叫,就是富贵的时候到了。”他又惊讶地醒来,仍然没看见有人。过了一会,天已放亮,忽然有十多只青色的鸟,象麻雀那样大小,这时落在墙上。不一会就听见三军呼叫的声音,撵走了侯希逸,打碎了牢锁,救出了怀玉,叫他暂时做留后的地方官。
李揆
唐代宗将(“将”原作“帝”,据明抄本改。)临轩送上计郡守,百僚外办,御辇俯及殿之横门。帝忽驻辇,召北省官谓曰:“我常记先朝每饯计吏,皆有德音,以申诫励,今独无有,可乎?”宰相匆遽不暇奏对,帝曰:“且罢朝撰词,以俟异日。”中书舍人李揆越班伏奏曰:“陛下送计吏,敕下已久,远近咸知,今忽临朝改移,或恐四方乍闻,妄生疑惑。今止须制词,臣请立操翰,伏乞陛下稍驻銮辂。”帝俞之,遂命纸笔,即令御前起草。随遣书工写录,顷刻而毕。及宣诏,每遇要处,帝必目揆于班。中外日俟揆之新命,时方盛暑,揆夜寝于堂之前轩,而空其中堂,为昼日避暑之所。于一夜,忽有巨狐鸣噪于庭,仍人立跳跃,目光迸射,久之,逾垣而去。揆甚恶之,是夜未艾,忽闻中堂动荡喧豗,若有异物,即令执烛开门以视。人辈惊骇返走,皆曰:“有物甚异。”揆即就窥,乃有暇蟆,大如三斗釜,两目朱殷,蹲踞嚼沫。揆不令损害,阶前素有渍瓜果大铜盆,可受一斛,遂令家人覆其盆而合之。因扃其门,亦无他变。将晓,揆入朝,其日拜相。及归,亲族列贺,因话诸怪,即遣启户,揭盆视之,已失其物矣。(出《异苑》)
【译文】
唐代宗坐着华丽的车子去送别上计郡守,文武百官在外大量购置送行用的物品。皇帝乘坐着车来到了大殿的横门下,忽然停住了车,召集北省官员们对他们说:“我曾记得,先主在朝时,每当给计吏送行时都要有‘恩诏’下达民间,用来告诫勉励。而现在为什么没有呢?这样可以吗?”宰相匆遽一时没有回答。皇帝说:“干脆停止上朝回去撰写送行的文章,等待写好了再饯行吧。”这时中书舍人李揆赶紧上前跪伏在地上,上奏说:“皇帝送计吏,诏书已经下达很长时间了,远近的人都知道,现在突然改变送行的日期,恐怕四方官民得知,要胡乱的猜疑。现在停止送行,须要找个理由,请让我立刻动笔起草一个通知,乞请皇上稍稍停一下车。”皇帝答应了他的要求,就叫人拿来纸笔,让李揆在皇帝面前起草。随即派书工抄写。不一会就写完了。接着就以诏书的形式宣读了。从此以后,每遇重大的事情,皇帝都要亲眼看见李揆在不在场。朝廷内外每天等着李揆被提升,当时正是盛夏,李揆晚上就睡在了殿堂前檐下的平台上,中堂是空的,是白天避暑的地方。一天晚上,忽然有只大狐狸在庭院里鸣叫。还象人站立起来那样的跳跃,两只眼睛放出光焰,过了很长时间,跳墙走了。李揆非常厌恶,这一夜都没有睡着。忽然又听见中堂里有动荡喧闹的声音,好象有奇怪的动物,就叫人拿着蜡烛打开门看,人们都惊恐害怕的往回跑,都说:“有个东西长得特别奇怪。”李揆就靠近前去看,却是个蛤蟆。大小就象三斗的大锅。两眼通红,蹲在地上,嘴里还吐着沫子,李揆不让人损害它,就用放在台阶前一个可装十斗的平常浸渍瓜果的大铜盆,把蛤蟆扣起来,并把门也插上,再没听到什么动静。天刚要亮时,李揆入朝,这天他就被提升为相。等回来时,亲戚族人都排着队来祝贺。于是就谈起夜晚的怪事来,就派人打开房门,揭开铜盆来看,盆下面扣着的那个大蛤蟆已经没有了。
贾隐林
唐德宗欲西幸,有知星者奏云:“逢林即住。”帝曰:“岂敢令朕止于林木间?”姜公辅曰:“不然,但地亦应。”乃奉天尉贾隐林谒帝于行在,帝观隐林气色雄杰,兼是忠烈之家,而名叶星者所奏之语。隐林即天宝末贾修之犹子,帝因召于卧内,以探筹略之深浅。隐林于御榻前,以手板画地,陈攻守之策,帝甚异之。隐林奏曰:“臣昨梦日堕于地,臣以头戴日上天。”帝曰:“朕此来也,乃已前定。”遂拜隐林为侍御史,纠劾行在,寻迁左常侍。(出《神异录》)
【译文】
唐德宗想要去西边巡视,有个善于观察星相的人启奏说:“遇见有林的地方就停下。”皇帝说:“怎么敢叫我停止在林木中。”姜公辅说:“不这样,就是地也应远林木的。”有个奉天尉贾隐林到行宫拜见皇帝,皇帝看贾隐林气度长相非凡,又是出身在忠臣英烈的家里,符合了知星者所说的话。隐林是天宝末年贾修的侄子,皇帝把他叫到了卧室里,来试探他的智谋筹略的深浅程度。隐林在皇帝的床前,用竹板在地上画,并陈述攻守的策略。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