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十四报应十三(崇经像)(4/5)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力复集,然后选日,复写像焉。及期,澄空乃身登炉巅,百尺悬绝,扬声谓观者曰:“吾少发誓愿,铸写大佛,今虚费积年,如或踵前,吾亦无面见大众也。吾今俟其启炉,欲于金液而舍命焉,一以谢俧于诸佛,一以表诚于众善。倘大像圆满,后五十年,吾当为建重阁耳。”时观者万众,号泣谏止,而澄空殊不听览。俄而金液注射,赫耀踊跃,澄空于是挥手辞谢,投身如飞鸟而入焉。及开炉,铁像庄严端妙,毫发皆备。自是并州之人,因起阁以覆之,而佛身洪大,功用极广,自非殊力,无由而致。唐开元初,李皓为太原军节度使,出游,因仰像叹曰:“如此好相,而为风日所侵,痛哉!”即施钱百万缗,周岁之内,而重阁成就,至今北都谓之平等阁者是也。计僧死像成日至皓,正五十年矣。以佛法推之,则皓也得非澄空之后身欤。(出《集异记》)
【译文】
隋开皇年中,和尚澄空,年龄才二十岁。誓愿在晋阳汾西铸一个铁像,高七十尺,筹集金炭,筹备费用,准备了二十年,准备好了,于是向远近广告要建造,大集贤人,然后选好日子造像。等到烟焰灭息了,开炉之后,那个像没有铸成。澄空就深深地自责,磕头忏悔,又坚守前面的誓约,再商量铸造,他精心勤恳不畏艰苦,又三十年,用费又准备齐了,则又造像,等到打开炉,那个铸像又没有成功。澄空于是呼天求地,叩头请罪,更加受到贬挫。而自己更加勤勉,又过了二十年,又准备了齐备,然后又选日子,再造佛像,等到到了日期,澄空就只身登上炉顶,百尺高绝之处,扬声对观看的人说:“吾年少发誓愿,铸造大佛,今已荒废多年,如果今天和以前一样,我也没脸面见大众了。我今天等着开炉,想要舍命于金液之中,一是来谢罪于各个神佛,一是向大家的好心表示诚心的感谢。如果大像圆满铸成,以后五十年,我当为它修建重阁。”当时围观的人上万,都号哭劝止他,而澄空不听,不一会金液注射,强光闪烁,澄空于是挥手辞谢,象飞鸟一样跳进去了。等到开炉,铁像庄严端妙,眉发齐备。从此并州人准备为他筑起阁子,而佛身洪大,功用也极广,不是有特殊功力,不能建造。唐朝开元初年。李皓为太原军节度使。出游,因而仰视铁像而叹息说:“象这样的好相貌,而被风日侵蚀,痛心啊!”于是就出百万串钱,一年之内,而重阁建成,至今北都称它是平等阁的就是。从僧死像成日一直到李皓正好五十年,用佛法推论,那么李皓难道是澄空的后身啦!
释慧侃
隋蒋州大归善寺释慧侃,曲阿人也,灵通幽显,世莫识之。而翘敬尊像,事同真佛,每见立像,不敢辄坐,劝人造像,唯作坐者。后往岭南,修禅法,大有悟解。住栖霞时,尝往扬都汤偲法师,偲异礼接之。将还山,偲请现神力。侃即从窗中出臂,解齐熙寺佛殿上额,因语偲云:“世人无远识,见多惊异,故吾所不为耳。”大业元年,终于大归善寺。初侃终日,以三衣还众僧:“吾今死去,徒众好住。”便还房内。大众惊起追之,乃见房中白骨一具,跏坐床上,就而撼之,锵然不散。(出《法苑珠林》)
【译文】
隋朝蒋州大归善寺释慧侃,是曲阿人。通神灵而显鬼神,世人没有不认识他的。而仰敬尊像,敬事如同真佛一样,每次看见立像,总是不敢一坐,并劝别人建造佛像,只要作坐像。后去岭南,修行禅法,大有提高。住在栖霞时,曾经去扬都拜见汤偲法师,偲法师用特殊的礼仪接待了他。将要回山,偲法师请他现神力,慧偲就从窗中伸出胳膊,解开齐熙寺佛殿上额。于是告诉偲法师说:“世人没有远见卓识,看见了都惊异,所以我不去做了。”大业元年,死在大归善寺。当初慧侃死之前,把三衣还给众僧说:“我将要死去,你们要好好活着。”便回房内。大家惊起而追赶他,就看见房中一具白骨,盘坐床上,上前摇动他,锵然而不散动。
释道积
唐蒲州普济寺释道积,河东安邑县人也。博通经教,洞明玄旨,河东英俊,莫与同风。先是沙门宝澄于普济寺创营大像百丈,功愿未终而卒。耆艾请积继之,积受众勤请,广行缘化,槐檀十迁,而大像成就,道俗庆赖,感彻人天。初积受请之夕,梦二狮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续不绝,既寤叹曰:“兽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涌,又喻檀施不穷。冥(“冥”原作“宜”,据《法苑珠林》六三改。)运潜符,徵效斯在。”即命工匠,图所梦于弥勒大像前,今犹存焉。其寺在蒲坂之阳,高爽华敞,东临州里,南望河山。像设三层,岩廊四合,上方下院,赫奕相临,园磑田蔬,周环俯就,佛事隆盛,咸积之功焉。(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朝蒲州普济寺的释道积,是河东安邑县人。精通经教,领会玄旨,河东的才子,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先前是僧人宝澄在普济寺创建百丈的大像,功愿没完成而死。耆艾请求道积继续他的事业,道积接受大家恳切的请求,广泛化缘,收集了上千的槐木和檀木,而大像建成,道家俗众共同庆贺,感动了人天。当初道积接受请求的那天晚上,梦见了两个狮子在大像侧,连吐明珠,相接不断。于是醒了感叹说:“兽王自在,那么标志着法流没有停止,自涌宝珠,又象征着檀主们施舍不断。是冥间暗送徵兆,验证成效就在这里。”就让工匠,在弥勒
【译文】
隋开皇年中,和尚澄空,年龄才二十岁。誓愿在晋阳汾西铸一个铁像,高七十尺,筹集金炭,筹备费用,准备了二十年,准备好了,于是向远近广告要建造,大集贤人,然后选好日子造像。等到烟焰灭息了,开炉之后,那个像没有铸成。澄空就深深地自责,磕头忏悔,又坚守前面的誓约,再商量铸造,他精心勤恳不畏艰苦,又三十年,用费又准备齐了,则又造像,等到打开炉,那个铸像又没有成功。澄空于是呼天求地,叩头请罪,更加受到贬挫。而自己更加勤勉,又过了二十年,又准备了齐备,然后又选日子,再造佛像,等到到了日期,澄空就只身登上炉顶,百尺高绝之处,扬声对观看的人说:“吾年少发誓愿,铸造大佛,今已荒废多年,如果今天和以前一样,我也没脸面见大众了。我今天等着开炉,想要舍命于金液之中,一是来谢罪于各个神佛,一是向大家的好心表示诚心的感谢。如果大像圆满铸成,以后五十年,我当为它修建重阁。”当时围观的人上万,都号哭劝止他,而澄空不听,不一会金液注射,强光闪烁,澄空于是挥手辞谢,象飞鸟一样跳进去了。等到开炉,铁像庄严端妙,眉发齐备。从此并州人准备为他筑起阁子,而佛身洪大,功用也极广,不是有特殊功力,不能建造。唐朝开元初年。李皓为太原军节度使。出游,因而仰视铁像而叹息说:“象这样的好相貌,而被风日侵蚀,痛心啊!”于是就出百万串钱,一年之内,而重阁建成,至今北都称它是平等阁的就是。从僧死像成日一直到李皓正好五十年,用佛法推论,那么李皓难道是澄空的后身啦!
释慧侃
隋蒋州大归善寺释慧侃,曲阿人也,灵通幽显,世莫识之。而翘敬尊像,事同真佛,每见立像,不敢辄坐,劝人造像,唯作坐者。后往岭南,修禅法,大有悟解。住栖霞时,尝往扬都汤偲法师,偲异礼接之。将还山,偲请现神力。侃即从窗中出臂,解齐熙寺佛殿上额,因语偲云:“世人无远识,见多惊异,故吾所不为耳。”大业元年,终于大归善寺。初侃终日,以三衣还众僧:“吾今死去,徒众好住。”便还房内。大众惊起追之,乃见房中白骨一具,跏坐床上,就而撼之,锵然不散。(出《法苑珠林》)
【译文】
隋朝蒋州大归善寺释慧侃,是曲阿人。通神灵而显鬼神,世人没有不认识他的。而仰敬尊像,敬事如同真佛一样,每次看见立像,总是不敢一坐,并劝别人建造佛像,只要作坐像。后去岭南,修行禅法,大有提高。住在栖霞时,曾经去扬都拜见汤偲法师,偲法师用特殊的礼仪接待了他。将要回山,偲法师请他现神力,慧偲就从窗中伸出胳膊,解开齐熙寺佛殿上额。于是告诉偲法师说:“世人没有远见卓识,看见了都惊异,所以我不去做了。”大业元年,死在大归善寺。当初慧侃死之前,把三衣还给众僧说:“我将要死去,你们要好好活着。”便回房内。大家惊起而追赶他,就看见房中一具白骨,盘坐床上,上前摇动他,锵然而不散动。
释道积
唐蒲州普济寺释道积,河东安邑县人也。博通经教,洞明玄旨,河东英俊,莫与同风。先是沙门宝澄于普济寺创营大像百丈,功愿未终而卒。耆艾请积继之,积受众勤请,广行缘化,槐檀十迁,而大像成就,道俗庆赖,感彻人天。初积受请之夕,梦二狮子于大像侧,连吐明珠,相续不绝,既寤叹曰:“兽王自在,则表法流无滞,宝珠自涌,又喻檀施不穷。冥(“冥”原作“宜”,据《法苑珠林》六三改。)运潜符,徵效斯在。”即命工匠,图所梦于弥勒大像前,今犹存焉。其寺在蒲坂之阳,高爽华敞,东临州里,南望河山。像设三层,岩廊四合,上方下院,赫奕相临,园磑田蔬,周环俯就,佛事隆盛,咸积之功焉。(出《法苑珠林》)
【译文】
唐朝蒲州普济寺的释道积,是河东安邑县人。精通经教,领会玄旨,河东的才子,没有人能与他相比。先前是僧人宝澄在普济寺创建百丈的大像,功愿没完成而死。耆艾请求道积继续他的事业,道积接受大家恳切的请求,广泛化缘,收集了上千的槐木和檀木,而大像建成,道家俗众共同庆贺,感动了人天。当初道积接受请求的那天晚上,梦见了两个狮子在大像侧,连吐明珠,相接不断。于是醒了感叹说:“兽王自在,那么标志着法流没有停止,自涌宝珠,又象征着檀主们施舍不断。是冥间暗送徵兆,验证成效就在这里。”就让工匠,在弥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