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十一报应十(观音经)(3/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险。
沈甲
吴郡人沈甲,被系处死。临刑市中日,诵观音名号,心口不息,刀刃自断,因而被放。一云,吴人陆晖系狱分死。乃令家人造观音像,冀得免死。临刑三刀,其刀皆折。官问之故,答云:“恐是观音慈力。”及看像项上,乃有三刀痕现,因奏获免。(出《宣验记》)
【译文】
吴郡人沈甲,被抓将要处死,在市中临刑时,诵读观音名号,心口不停。刀刃便自断了。因而被释放。又有人说:吴郡人陆晖被抓入监狱等死,就让家人造观音像。希望能够免死。临刑时用了三把刀,刀都断了。官吏问他原因,答道:“恐怕是观音的慈悲之力。”等到看观音像的脖子上有三刀的痕迹。于是上奏赦免了他。
张达
张达有罪系狱,分当受死。乃专念观世音,锁械自脱,因遂获免,终身斋戒。(出《张氏传》)
【译文】
张达有罪被捕入狱,理当受死。于是他就专心念观世音经,而锁械自己脱落,因而就得以获免,此后他便终身斋戒。
孙敬德
东魏孙敬德,天平中,定州募士。奉释教,尝造观音像,自加礼敬。后为劫贼所引,不胜拷楚,忽梦一沙门,令诵救生观世音千遍。执缚临刑,诵念数满,刀自折为三段,肤颈不伤。三易其刀,终折如故。所司以状奏闻,丞相高欢表请免死。及归,睹其家观音像,项有刃迹三。敕写其经布于世,今谓“高王观世音经”。自晋、宋、梁、陈、秦、赵国,观音、地藏、弥勒、弥陀,称名念诵,得救者不可胜纪。(出《冥祥记》)
【译文】
东魏的孙敬德,天平年中,是定州的募士。信奉佛教,曾经造观音像。自己更加礼敬观音。以后被劫贼强牵挽,受不住拷打痛苦,忽然梦见一个僧人让他诵观世音经一千遍来求救。被押赴刑场,临刑诵念完千遍,刑刀自己断为三截,而皮肤和脖子都没有伤。三次换刀,始终象先前那样断为三截。主管就以状奏,丞相高欢奏表请求免死。等到回家,看他家观世音的像,脖子上有三个刀痕。皇上诏令让他写经书流传世间。今天叫做《高王观世音经》。在晋、宋、梁、陈、秦、赵国、观音、地藏、弥勒、弥陀,提名便能念诵,得救的人不可胜数。
高荀
荥阳高荀,年已五十。为杀人被收,锁顿地牢,分意必死,同牢人云:“努力共念观音。”荀云:“我罪至重,甘心受诬,何由可免。”同禁劝之,因(因原作日。据明抄本改。)始发心,誓当舍恶行善,专念观音,不离造次,若得免脱,愿起五层浮图,舍身作奴,供养众僧。旬日用心,钳锁自解。监司惊惧,语荀云:“若佛神怜汝,斩应不死。”临刑之日,举刀刃断,奏得原免。(出《宣验记》)
【译文】
荥阳的高荀,年纪五十岁。因为杀人被收监,锁进地牢,估计必死。同牢的人说:“努力共同念观世音经。”高荀说:“我罪最重,甘心受刑,怎么可以免罪呢?”同囚禁的人劝他,因此才动心,并发誓要去恶行善,专心念观世音经,不再鲁莽,如果能够免罪,愿造五层浮图,舍身作奴,供养众僧。用心读经十天,钳锁自然开解,监司惊惧,对高荀说:“如果神佛同情你,斩首时当不死。”临刑的那一天,举刀刀便折断,监司启奏后得以赦免。
史隽
史隽有学识,奉道而慢佛,常语人云:“佛是小神,不足事也。”每见尊像,恒轻诮之。后因病脚挛,种种祈福,都无效验。其友人赵文谓曰:“经道福中第一,可试造观音像。”隽以病急,如言铸像。像成,梦观音。果得差。(出《宣验记》)
【译文】
史隽有学识,信奉道教而轻视佛教,常对人说:“佛是小神,不足以供奉。”每当看见佛像,总是轻视地讥诮他。以后因为得了脚痉挛病,各种各样的祈求护佑,都毫无效果。他的朋友赵文对他说:“读经信教是得到护佑的第一位,你可以试着造一个观世音像。”史隽因病重,就象朋友说的那样铸了观世音像。像铸成了,梦见观世音,果然病就好了。
东山沙弥
隋开皇初,有扬州僧,忘其本名,诵通涅槃,自矜为业。岐州东山下村中沙弥,诵观世音经。二俱暴死,同至阎罗王所。乃处沙弥金高座,甚敬之。处涅槃僧银高座,敬心稍惰。僧情大恨,问沙弥住处。既苏,从南来至岐州,访得沙弥,具问所由。沙弥云:“每诵观音,于别所衣净衣,烧名香咒愿,然后乃诵,斯法不怠,更无他术。”谢曰:“吾罪深矣。所诵涅槃。威仪不整。身口不净。于今验矣。”(出《法苑珠林》)
【译文】
隋朝开皇年初,扬州有个和尚,忘了他的原名,诵读精通涅躄经,引以为自豪并作为自己的职业。岐州东山下村中的沙弥,诵读观世音经。两个人一起暴死,一同到阎罗王那里。于是对待沙弥是让他坐在金高座,非常敬重他,对待涅槃僧则是让坐在银高座,对他的敬重就稍微差一些。涅槃僧非常愤恨,问明沙弥的住处。已经复苏后,就从南来到岐州,找到了沙弥,问他原因。沙弥说:“每次诵观音经,在另外的地方穿着净衣,点上名香祝愿,然后再诵经。坚持不懈,再也没有别的本领。”涅槃僧谢罪说:“我的罪太深了,所诵的涅槃经,没有隆重的仪式,也不净口净身,如今才验证了”。
徐善才
唐武德中,醴泉县人徐善才,常修斋戒,诵观世音经,逾千遍。曾往京城延兴寺,修营功德。及还家,道逢胡贼。贼所掠汉人千百,将向洪崖,次
沈甲
吴郡人沈甲,被系处死。临刑市中日,诵观音名号,心口不息,刀刃自断,因而被放。一云,吴人陆晖系狱分死。乃令家人造观音像,冀得免死。临刑三刀,其刀皆折。官问之故,答云:“恐是观音慈力。”及看像项上,乃有三刀痕现,因奏获免。(出《宣验记》)
【译文】
吴郡人沈甲,被抓将要处死,在市中临刑时,诵读观音名号,心口不停。刀刃便自断了。因而被释放。又有人说:吴郡人陆晖被抓入监狱等死,就让家人造观音像。希望能够免死。临刑时用了三把刀,刀都断了。官吏问他原因,答道:“恐怕是观音的慈悲之力。”等到看观音像的脖子上有三刀的痕迹。于是上奏赦免了他。
张达
张达有罪系狱,分当受死。乃专念观世音,锁械自脱,因遂获免,终身斋戒。(出《张氏传》)
【译文】
张达有罪被捕入狱,理当受死。于是他就专心念观世音经,而锁械自己脱落,因而就得以获免,此后他便终身斋戒。
孙敬德
东魏孙敬德,天平中,定州募士。奉释教,尝造观音像,自加礼敬。后为劫贼所引,不胜拷楚,忽梦一沙门,令诵救生观世音千遍。执缚临刑,诵念数满,刀自折为三段,肤颈不伤。三易其刀,终折如故。所司以状奏闻,丞相高欢表请免死。及归,睹其家观音像,项有刃迹三。敕写其经布于世,今谓“高王观世音经”。自晋、宋、梁、陈、秦、赵国,观音、地藏、弥勒、弥陀,称名念诵,得救者不可胜纪。(出《冥祥记》)
【译文】
东魏的孙敬德,天平年中,是定州的募士。信奉佛教,曾经造观音像。自己更加礼敬观音。以后被劫贼强牵挽,受不住拷打痛苦,忽然梦见一个僧人让他诵观世音经一千遍来求救。被押赴刑场,临刑诵念完千遍,刑刀自己断为三截,而皮肤和脖子都没有伤。三次换刀,始终象先前那样断为三截。主管就以状奏,丞相高欢奏表请求免死。等到回家,看他家观世音的像,脖子上有三个刀痕。皇上诏令让他写经书流传世间。今天叫做《高王观世音经》。在晋、宋、梁、陈、秦、赵国、观音、地藏、弥勒、弥陀,提名便能念诵,得救的人不可胜数。
高荀
荥阳高荀,年已五十。为杀人被收,锁顿地牢,分意必死,同牢人云:“努力共念观音。”荀云:“我罪至重,甘心受诬,何由可免。”同禁劝之,因(因原作日。据明抄本改。)始发心,誓当舍恶行善,专念观音,不离造次,若得免脱,愿起五层浮图,舍身作奴,供养众僧。旬日用心,钳锁自解。监司惊惧,语荀云:“若佛神怜汝,斩应不死。”临刑之日,举刀刃断,奏得原免。(出《宣验记》)
【译文】
荥阳的高荀,年纪五十岁。因为杀人被收监,锁进地牢,估计必死。同牢的人说:“努力共同念观世音经。”高荀说:“我罪最重,甘心受刑,怎么可以免罪呢?”同囚禁的人劝他,因此才动心,并发誓要去恶行善,专心念观世音经,不再鲁莽,如果能够免罪,愿造五层浮图,舍身作奴,供养众僧。用心读经十天,钳锁自然开解,监司惊惧,对高荀说:“如果神佛同情你,斩首时当不死。”临刑的那一天,举刀刀便折断,监司启奏后得以赦免。
史隽
史隽有学识,奉道而慢佛,常语人云:“佛是小神,不足事也。”每见尊像,恒轻诮之。后因病脚挛,种种祈福,都无效验。其友人赵文谓曰:“经道福中第一,可试造观音像。”隽以病急,如言铸像。像成,梦观音。果得差。(出《宣验记》)
【译文】
史隽有学识,信奉道教而轻视佛教,常对人说:“佛是小神,不足以供奉。”每当看见佛像,总是轻视地讥诮他。以后因为得了脚痉挛病,各种各样的祈求护佑,都毫无效果。他的朋友赵文对他说:“读经信教是得到护佑的第一位,你可以试着造一个观世音像。”史隽因病重,就象朋友说的那样铸了观世音像。像铸成了,梦见观世音,果然病就好了。
东山沙弥
隋开皇初,有扬州僧,忘其本名,诵通涅槃,自矜为业。岐州东山下村中沙弥,诵观世音经。二俱暴死,同至阎罗王所。乃处沙弥金高座,甚敬之。处涅槃僧银高座,敬心稍惰。僧情大恨,问沙弥住处。既苏,从南来至岐州,访得沙弥,具问所由。沙弥云:“每诵观音,于别所衣净衣,烧名香咒愿,然后乃诵,斯法不怠,更无他术。”谢曰:“吾罪深矣。所诵涅槃。威仪不整。身口不净。于今验矣。”(出《法苑珠林》)
【译文】
隋朝开皇年初,扬州有个和尚,忘了他的原名,诵读精通涅躄经,引以为自豪并作为自己的职业。岐州东山下村中的沙弥,诵读观世音经。两个人一起暴死,一同到阎罗王那里。于是对待沙弥是让他坐在金高座,非常敬重他,对待涅槃僧则是让坐在银高座,对他的敬重就稍微差一些。涅槃僧非常愤恨,问明沙弥的住处。已经复苏后,就从南来到岐州,找到了沙弥,问他原因。沙弥说:“每次诵观音经,在另外的地方穿着净衣,点上名香祝愿,然后再诵经。坚持不懈,再也没有别的本领。”涅槃僧谢罪说:“我的罪太深了,所诵的涅槃经,没有隆重的仪式,也不净口净身,如今才验证了”。
徐善才
唐武德中,醴泉县人徐善才,常修斋戒,诵观世音经,逾千遍。曾往京城延兴寺,修营功德。及还家,道逢胡贼。贼所掠汉人千百,将向洪崖,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