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一百一释证三(4/6)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大王饶命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剑毒梅香 生活系男神
到了一条河边。一望无际。水色漆黑不知它的深浅。黄衣人都一起涉水而过。唯独文度恐惧而不敢过。过了一会有二个金人,都是五寸多高,闪着洁白奇异的光,从水上走来。穿黄袍的人们看见金人,面色惊恐,立即躲避而迅速离去。不敢偷看。二个金人对文度说:“你为什么来到阴曹地府?我现在领你回到阳世间去。小心不要害怕。”文度稍微平静了些,于是一再行礼道谢。这时,金人领着文度走了几十里,不一会看见家门,高兴得不得了。忽然听到有大声呼喊文度的名字,文度惊悸而醒,看见他的妻子正在面前哭泣,他又奇怪又叹息,并且疲惫不堪不能活动肢体,所以没有来得及说那件事。过了十几天,病稍强了,他想着在院子里走,忽然看见二个金人皆是高五寸多,在佛龛下,就是先前梦中所看见的那两个人。看见他们仪表的样子,跟梦中的没有丝毫的不同,心里更加感到奇怪。他才把那梦中的事告诉了妻子,妻子说:“前些日子因为您病情严重,我忧愁得不能解脱,然而常听说佛祖有救苦救难的神力,因此我就卖掉了家中的财物,铸造了两个金人。每天清晨,我常准备饭菜祭祀他们,从这以后您的病痛也就消除了,大概是他们显灵了。”文度感谢两个金人报效得这样快,所以不杀生不吃荤,常常念佛经,因此也就深刻地理解了佛教的真义。
玄法寺
长安安邑坊玄法寺者,本里人张频宅也。频尝供养一僧,念法华经为业,积十余年。张门人谮僧通其婢,因以他事杀之。僧死后,合宅常闻经声不绝。张寻知其冤,惭悔不及,因舍宅为寺。(出《酉阳杂俎》)
【译文】
长安安邑坊有个玄法寺,本是此地人张频的住宅。张频曾经供养一个和尚,他把念法华经做为职业,累积十多年。张家的人诬陷这个和尚和张的婢女通奸,张因此借其它的罪名杀了和尚。和尚死后,整个住宅常听到念经的声音不断。张不久知道和尚是冤枉的,惭愧悔恨已来不及,因此把住宅施舍出去做了寺院。
商居士
有商居士者,三河县人。年七岁,能通佛氏书,里人异之。后庐于三河县西田中,有佛书数百编,手卷目阅,未尝废一日。从而师者百辈,往往独游城邑,偕其行者。闻居士每运支体,垅然若戛玉之音,听者奇之。或曰:“居士之骨。真锁骨也,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之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矣。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今商居士者,岂非菩萨乎!然荤俗之人,固不可辨也。”居士后年九十余,一日,汤沐具冠带,悉召门弟子会食,因告之曰:“吾年九十矣,今旦暮且死,汝当以火烬吾尸,慎无逆吾旨。”门弟子泣曰:“谨听命。”是夕坐而卒。后三日,门弟子焚居士于野,及视其骨,果锁骨也,支体连贯,若纫缀之状,风一拂则纤韵徐引。于是里人竞施金钱,建一塔,以居士锁骨瘗于塔中。(出《宣室志》)
【译文】
有个商居士(在家修行的人),是三河县人。七岁就能通晓佛经,城里人认为他不一般。后来住在三河县西田中,有佛经数百部,整天手不离卷地看,不曾荒废一天。拜他为师的有百余人。他常常独自在城里游逛。有时同他一起走的人,听到居士每运动肢体时,象敲打玉器的声音,听到的人认为奇怪。有人说居士的骨头真是锁链合一起的,那锁骨连结着好象藤蔓,所以动摇身体时,就有清脆的声音传出,就是这个缘故。从前听佛经上说:“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今商居士难道不是菩萨吗?然而一般的世俗之人,确实不能辨别啊。居士以后活了九十多岁。一天,居士用热水洗澡、穿好了衣服戴好了帽子,把门下弟子全召来集会吃饭,于是告诉他们说:“我九十多岁了,早晚将死,你们应当把我的尸体火化,千万不要违背我的意思。”门下弟子哭着说:“一定照办。”这天晚上居士坐着死了。三天后,门下弟子在荒野烧了居士的尸体,等看那骨头,果然是锁骨。肢体连贯,象用针缝纫连结的形状。风一吹拂就慢慢发出细小而和谐的声音。于是城里人都争着拿钱,建筑了一个塔,把居士的锁骨埋葬在塔里。
黄山瑞像
鲁郡任城野黄山瑞像,盖生于石,状如胚混焉。昔有采梠者,山中见像,因往祈祷,如愿必得,由是远近观者数千人。知盗官恐有奸起,因命石工破山石,辇瑞像,致之邑中大寺门楼下。于是邑人于寺建大斋,凡会数千人。斋毕众散,日方午,忽然大风,黑云覆寺,云中火起,电击门楼,飞雨河注。邑人惊曰:“门楼灾矣。”先是僧造门楼,高百余尺,未施丹雘,而楼势东倾,以大木撑之,及雨止,楼已正矣。盖鬼神以像故,而共扶持焉。(出《纪闻》)
【译文】
鲁郡任城野外的黄山瑞像,是在山石上自然形成的,形状象胚胎模糊不清。从前有个伐木人在山上看见了瑞像,于是上前祈祷,结果心愿都达到了。因此远近观看瑞像的有数千人。地方上管理捕捉盗贼的官恐怕有坏人乘机活动,因此命令石工砸碎山石把瑞像载运到城中大寺门楼下,城里人在寺门下举行了大斋典礼,到会的有好几千人。大斋完毕,人们离去,天正中午,忽然刮起大风。黑云覆盖寺院上空,云中带着闪电,电冲击门楼,飞雨倾注到河里,城里人害怕说:“门楼遭灾了。”先前和尚造门楼,高百余尺,还未等刷上红漆,门
玄法寺
长安安邑坊玄法寺者,本里人张频宅也。频尝供养一僧,念法华经为业,积十余年。张门人谮僧通其婢,因以他事杀之。僧死后,合宅常闻经声不绝。张寻知其冤,惭悔不及,因舍宅为寺。(出《酉阳杂俎》)
【译文】
长安安邑坊有个玄法寺,本是此地人张频的住宅。张频曾经供养一个和尚,他把念法华经做为职业,累积十多年。张家的人诬陷这个和尚和张的婢女通奸,张因此借其它的罪名杀了和尚。和尚死后,整个住宅常听到念经的声音不断。张不久知道和尚是冤枉的,惭愧悔恨已来不及,因此把住宅施舍出去做了寺院。
商居士
有商居士者,三河县人。年七岁,能通佛氏书,里人异之。后庐于三河县西田中,有佛书数百编,手卷目阅,未尝废一日。从而师者百辈,往往独游城邑,偕其行者。闻居士每运支体,垅然若戛玉之音,听者奇之。或曰:“居士之骨。真锁骨也,夫锁骨连络如蔓。故动摇之体,则有清越之声,固其然矣。昔闻佛氏书言,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今商居士者,岂非菩萨乎!然荤俗之人,固不可辨也。”居士后年九十余,一日,汤沐具冠带,悉召门弟子会食,因告之曰:“吾年九十矣,今旦暮且死,汝当以火烬吾尸,慎无逆吾旨。”门弟子泣曰:“谨听命。”是夕坐而卒。后三日,门弟子焚居士于野,及视其骨,果锁骨也,支体连贯,若纫缀之状,风一拂则纤韵徐引。于是里人竞施金钱,建一塔,以居士锁骨瘗于塔中。(出《宣室志》)
【译文】
有个商居士(在家修行的人),是三河县人。七岁就能通晓佛经,城里人认为他不一般。后来住在三河县西田中,有佛经数百部,整天手不离卷地看,不曾荒废一天。拜他为师的有百余人。他常常独自在城里游逛。有时同他一起走的人,听到居士每运动肢体时,象敲打玉器的声音,听到的人认为奇怪。有人说居士的骨头真是锁链合一起的,那锁骨连结着好象藤蔓,所以动摇身体时,就有清脆的声音传出,就是这个缘故。从前听佛经上说:“佛身有舍利骨,菩萨之身有锁骨。”今商居士难道不是菩萨吗?然而一般的世俗之人,确实不能辨别啊。居士以后活了九十多岁。一天,居士用热水洗澡、穿好了衣服戴好了帽子,把门下弟子全召来集会吃饭,于是告诉他们说:“我九十多岁了,早晚将死,你们应当把我的尸体火化,千万不要违背我的意思。”门下弟子哭着说:“一定照办。”这天晚上居士坐着死了。三天后,门下弟子在荒野烧了居士的尸体,等看那骨头,果然是锁骨。肢体连贯,象用针缝纫连结的形状。风一吹拂就慢慢发出细小而和谐的声音。于是城里人都争着拿钱,建筑了一个塔,把居士的锁骨埋葬在塔里。
黄山瑞像
鲁郡任城野黄山瑞像,盖生于石,状如胚混焉。昔有采梠者,山中见像,因往祈祷,如愿必得,由是远近观者数千人。知盗官恐有奸起,因命石工破山石,辇瑞像,致之邑中大寺门楼下。于是邑人于寺建大斋,凡会数千人。斋毕众散,日方午,忽然大风,黑云覆寺,云中火起,电击门楼,飞雨河注。邑人惊曰:“门楼灾矣。”先是僧造门楼,高百余尺,未施丹雘,而楼势东倾,以大木撑之,及雨止,楼已正矣。盖鬼神以像故,而共扶持焉。(出《纪闻》)
【译文】
鲁郡任城野外的黄山瑞像,是在山石上自然形成的,形状象胚胎模糊不清。从前有个伐木人在山上看见了瑞像,于是上前祈祷,结果心愿都达到了。因此远近观看瑞像的有数千人。地方上管理捕捉盗贼的官恐怕有坏人乘机活动,因此命令石工砸碎山石把瑞像载运到城中大寺门楼下,城里人在寺门下举行了大斋典礼,到会的有好几千人。大斋完毕,人们离去,天正中午,忽然刮起大风。黑云覆盖寺院上空,云中带着闪电,电冲击门楼,飞雨倾注到河里,城里人害怕说:“门楼遭灾了。”先前和尚造门楼,高百余尺,还未等刷上红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