卷第九十三异僧七(5/10)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有弘扬守护佛法之诚意的。世间有许多魔男魔女,轻侮戏弄出家人,出家人中的道力微弱者,都受到他们的迷惑拢乱。一有这类事情发现,韦将军便急忙奔波而到,应该适时地将他们剪除掉。所以只要韦将军有事要办,需要到四位天王住处时,天王见了都起来迎接。这都是因为韦将军能以童真之心修行,又能精诚守护佛法的缘故。弟子禀性喜爱戒律,如来佛祖一代所创制的律藏经典,我都在讲堂上聆听接受过。”律师便向他询问律典中诸多文字隐晦处的含义,费天人无不给以决滞释疑。然而东方华土对待佛法的态度,往往就像一向对待肉眼能够看得见的山海水石一样,只是认为佛法灵验、实用所以才去敬奉它。这样来看待和探求佛法佛理就失去了它的根由,不能领悟它的深层底蕴。又因这样的缘故,伴随而来的现象就是多为实用目的而去谘询祈请佛教。而佛法本身是对三界万物之中深邃玄幽之相,通过法理予以概括,这是肉眼凡胎无法看得见的,也是不能用语言具体明确的加以宣示与指述的。宣律师又将《感通记》中记载的内容来询向费天人道:“益州成都的多宝石像,是什么时代的佛像?”费天人答道:“蜀都的原址在青城山上,现在的成都当时还是一片汪洋大海。远在迦叶佛(释迦牟尼十六弟子之一)时代,有人在西洱河摹拟多宝佛全身形相制造了多宝佛石像,放在西洱河鹫头山寺庙里,后来有个成都人到西洱河去兴易,带着这座石佛像往回走,走到现在的多宝寺那个地方,被海神踩翻了船而沉没了。因为当初那个取像的成都人,看见海神在岸上游逛,以为是山鬼,便把海神杀了,所以惹怒了海神,如今海神便把他的船掀翻了,结果是在同一条船上的人与佛像都沉到了水底。那尊多宝佛石像原先所在的鹫头山寺庙,旧庙遗址仍然存在,仍有一座寺塔,寺塔经常放射出亮光。假如要到那个地方去,就需路过郎州,大道与小路都放在内,须走三千多里路才能到达西洱河。西洱河特别宽,有的地方宽一百里,有的地方则宽达五百里。河的中间有山岛,岛上有古庙,寺庙里仍有经书与佛像存在,但没有僧人居住。经书的文学与我们看到的一样,寺庙内还时常听到有钟声响,当地的百姓都比较富足,每年四、八两月,他们都按时去古塔供奉祭奠。寺塔好像受戒时的坛台,由三层石块砌成,塔顶覆盖着铅盆。这种寺塔,那个地方极多,当地人称为神冢。每当寺塔发射亮光时,人们使用素食菜果等祭祀,祈求神灵赐福、保佑。这个地方往西北走距离西州两千余里。距天竺国不太远。过去常常有人到过那个地方。再往后说就说到晋代了,晋时有个僧人在这个地方,看见地上有一座土坟,他平掉之后紧接着还冒出来,随平随冒,他奇怪土坟平不掉,后来便被他挖开了。挖开之后又奇怪怎么那样深,于是继续往下挖。掘到一丈多深时,掘出了佛像、人骨与船。骨头架子上的肘骨与胫骨特别粗大,相当于现在人的几倍,这是迦叶佛时代,寿命长达两万岁的闫浮人,如今时劫减少,人的寿命短促了形体也短小了,这是正常现象,不足为怪。那位僧人挖得石像之后,因为拖不动;便化成一位老人,指挥调遣起来就比较方便了,不大一会儿就安排妥当了,把石像暂时埋藏了起来,到了隋朝又重新发掘了出来,石像于是又出现在世上。蜀地人只知道这座神像是从地下发掘出来的,但并不了解它的根源是怎么回事。他们见石像脚背上刻有‘多宝’二字,于是就称它为多宝石像,又称安置石像的庙为多宝寺。”宣律师又问到,“石像上刻的‘多宝’二字属于隶书,隶书出于秦代。怎么在迦叶佛时代就已有了神州的隶书呢?”费天人答道:“秦代李斯的隶书,原是近代对远古时代的继承,隶书的兴起出现于古佛时代。现今南土四周有一千多个海岛,庄严阎浮,那里有一百多个国家,他们的文字语言都与大唐国相同,只因海路遥远,动辄几十万里,得不到转译传播,致使你们这个地方封闭自守,这也是不足为怪的。律师没有听说过吗?梁朝的顾野王是太学之中学识最为渊博的人,他四处考察文字的起源,也没找到确切的答案,所以在《玉篇》序中说:‘有人打开春申君的坟墓得到他的铭文,铭文全是隶书体文字。’查春申君是东周列国时代的人,可见隶书非秦国吞并六国之后才出现的。六国时代到底是篆书还是隶书,尚且不可测度,怎么能知道迦叶佛时代的事呢。所以,隶书到底起源于何时,绝不是单凭耳闻目睹的现象就能断定的。”宣律师又问道:“现在长安城西的高四土台,俗称苍颉造字台。怎么说是隶书字在远古时代就已经有了呢?”费天人答道:“苍颉在这里堆土为台以观察鸟的足迹,这件事不是没有。但关于苍颉其人,人们很少知道他的来源,有人说他是黄帝的臣民,有人说他是古代帝王。鸟迹之书时时都在衍变,一成不变的事现在绝对没有。这是无须分辩的,用不着多费否舌。”又有个天人,姓陆名玄畅,前来拜见律师道:“弟子是周穆王时生在初天的,本是迦叶佛时代的天人,为了开导教化世人的缘故,周穆王时暂时现身。你所问的高四台,它本是迦叶佛在这里举行第三次法会,讲说佛法度脱人的地方,到了周穆王时,文殊与目连前来教化,穆王听从他们教化,他们就是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