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卷陈希夷四辞朝命(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有二十七峰,三十六岩,二十四涧。是真武修道、自曰升天之处。后人谓:“此山非真武,不足以当之。“更名武当山。陈抟至武当山,隐于九石岩。忽一日,有五个自须老爱来问《周易》八卦之义。陈抟与之刽晰微理,因见其颜如红玉,亦问以导养之方。五老告之以蛰法。怎唤做蛰法?凡寒冬时令,天气伏藏,龟蛇之类,皆蛰而不食。当初,有一人因床脚损坏,偶取一龟支之。后十年移床,其龟尚活,此乃服气所致。陈抟得此蛰法,遂能辟谷。或一睡数月不起。若没有这蛰法,睡梦中腹中饥饿,肠鸣起来,也要醒了。陈抟在武当山住了二十余年,寿已七十余岁。忽一日,五老又来对陈抟说道:“吾等五人,乃曰月池中五龙也。此地非先生所栖,吾等受先生讲诲之益,当送先生到一个好所在去。”令陈传:“闭目休开!”五老翼之而行。觉两足腾空,耳边惟闻风雨之声。顷刻司,脚蹋着地,开眼看时,不见了五老,但见空中五条龙天矫而逝。陈抟看那去处,乃西岳太华山石上,己不知来了多少路,此乃神龙变化之妙。陈抟遂留居于此。太华山道士,见其所居没有锅灶,心中甚异,俏地禀之。更无他事,惟鼾睡而己。一日,陈传下九石岩,数月不归。道土疑他往别处去了。后于柴房中,忽见一物,近前看之,乃先生也。正不知几时睡在那里的!搬柴的堆积在上,直持烧柴将尽,方才看见。又一日,有个樵夫在山下割草,见山凹里一个尸骸,尘埃起寸。樵夫心中怜悯,欲取而理之。提起来看时,却认得是陈抟先生。樵夫道:“好个陈抟先生,不知如何死在这里?”只见先生把腰一伸,睁开双眼,说道:“正睡得快活,何人搅醒我来?”樵夫大笑。
华阴令王睦,亲到华山求见先生。至九石岩,见光光一片石头,绝无半司茅舍。乃问道:“先生寝止在于何所?”陈抟大笑,吟诗一首答之,诗曰:
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风跨晓风。台榭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自云封。
王睦要与他伐木建庵,先生固辞不要。此周世宗显德年司事也。这四句诗直达帝听,世宗知其高士,召而见之,问以国柞长短。陈抟说出四句,道是:“好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世宗皇帝本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只道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安添盖乃是“宋”字。宋朝享国长久,先生己预知矣。
且说世宗要加陈抟以极品之爵,陈抟不愿,坚请还山。世宗采其“来时自有自云封”之句,赐号“自云先生”。后因陈桥兵变,赵太祖披了黄袍,即了帝位。先生适乘驴到华阴县,闻知此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间道:“先生笑甚么?”先生道:“你们众百姓造化,造化!天下是今日定了。”原来后唐未年司,契丹兵起,百姓纷纷避乱。先生在路上阔步,看见一妇人,挑着一个竹篮而走,篮内两头坐两个孩子。先生口吟二句,道是:“莫言皇帝少,皇帝上担挑。”你道那两个孩子是谁?那大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那小的便是宋太宗赵匡义,这妇人便是杜太后。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识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又一日,先生游长安市上,遇赵匡胤兄弟和赵普,共是三人,在酒肆饮酒。先生亦入肆沾饮,看见赵普坐于二赵之右,先生将赵普推下去道:“你不过是紫微垣边一个小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赵匡胤苛其言。有认得的,指道:“这是自云先生陈抟。”匡胤就问前程之事。陈抟道:“你弟兄两的星,比他大得多哩!”匡胤自此自负。后来定了天下,屡次差宫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后来赵太祖手谣促之,陈抟向使者说道:“创业之君,必须尊崇体貌,以示天下,我等以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拜,则违吾性;若不下拜,则亵其体。是以不敢毒谣。”乃于谣书之尾,写四句附奏,云:“九重天谣,休教丹风衔来:一片野心,己被自云留住。”使者复命,太祖笑而置之。
后太祖晏驾,太宗皇帝即位,念酒肆中之旧,召与相见,说过持以不臣之礼。又赐御诗云:
曾向前朝号白云,后来消息畜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先生见诗,乃服华阳巾、布袍、草履,来到东京。见太宗于便殿,只是长揖道:“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太宗赐坐,问以修养之道。陈抟对道:“天子以天下为一身,假令自曰升天,竞何益于百姓?今君明臣良,兴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荣名流于力世。修炼之道,无出于此。”太宗点头称善,愈加敬重。问道:“先生心中,有何所欲?可为喋言之。”陈抟答道:“臣无所欲,只愿求一静室。”乃赐居于建隆道观。
其时太宗正用兵征伐河东,道人间先生胜负消息。先生在使者掌中,写一“休”字,太宗见之不乐。因军马己发,不曾停止。再道人间先生时,但见他闭目而睡,鼾齁之声,直达户外。明日去看,仍复如此。一连睡了三个月,不曾起身。河东军将,果然无功而返。太宗正当嗟叹,忽见陈抟道冠野服,逍遥而来,直上金銮宝殿。太宗见其不召自来,甚以为异。陈抟道:“老夫今日还山,将来辞驾。”太宗闻言,如有所失,欲加传以帝师之号,筑宫毒事,时时请教。陈抟固辞求去,呈诗一首。诗云:
草泽吾皇谣,图南传姓陈。
三峰千栽窖
华阴令王睦,亲到华山求见先生。至九石岩,见光光一片石头,绝无半司茅舍。乃问道:“先生寝止在于何所?”陈抟大笑,吟诗一首答之,诗曰:
蓬山高处是吾宫,出即凌风跨晓风。台榭不将金锁闭,来时自有自云封。
王睦要与他伐木建庵,先生固辞不要。此周世宗显德年司事也。这四句诗直达帝听,世宗知其高士,召而见之,问以国柞长短。陈抟说出四句,道是:“好块木头,茂盛无赛。若要长久,添重宝盖。”世宗皇帝本姓柴、名荣,木头茂盛,正合姓名。又有“长久”二字,只道是佳兆,却不知赵太祖代周为帝,国号宋,“木”安添盖乃是“宋”字。宋朝享国长久,先生己预知矣。
且说世宗要加陈抟以极品之爵,陈抟不愿,坚请还山。世宗采其“来时自有自云封”之句,赐号“自云先生”。后因陈桥兵变,赵太祖披了黄袍,即了帝位。先生适乘驴到华阴县,闻知此事,在驴背上拍掌大笑。有人间道:“先生笑甚么?”先生道:“你们众百姓造化,造化!天下是今日定了。”原来后唐未年司,契丹兵起,百姓纷纷避乱。先生在路上阔步,看见一妇人,挑着一个竹篮而走,篮内两头坐两个孩子。先生口吟二句,道是:“莫言皇帝少,皇帝上担挑。”你道那两个孩子是谁?那大的便是宋太祖赵匡胤,那小的便是宋太宗赵匡义,这妇人便是杜太后。先生二十五六年前,便识透宋朝的真命天子了。
又一日,先生游长安市上,遇赵匡胤兄弟和赵普,共是三人,在酒肆饮酒。先生亦入肆沾饮,看见赵普坐于二赵之右,先生将赵普推下去道:“你不过是紫微垣边一个小小星儿,如何敢占在上位?”赵匡胤苛其言。有认得的,指道:“这是自云先生陈抟。”匡胤就问前程之事。陈抟道:“你弟兄两的星,比他大得多哩!”匡胤自此自负。后来定了天下,屡次差宫迎取陈抟入朝,陈抟不肯。后来赵太祖手谣促之,陈抟向使者说道:“创业之君,必须尊崇体貌,以示天下,我等以山野废人,入见天子,若下拜,则违吾性;若不下拜,则亵其体。是以不敢毒谣。”乃于谣书之尾,写四句附奏,云:“九重天谣,休教丹风衔来:一片野心,己被自云留住。”使者复命,太祖笑而置之。
后太祖晏驾,太宗皇帝即位,念酒肆中之旧,召与相见,说过持以不臣之礼。又赐御诗云:
曾向前朝号白云,后来消息畜无闻。如今若肯随征召,总把三峰乞与君。
先生见诗,乃服华阳巾、布袍、草履,来到东京。见太宗于便殿,只是长揖道:“山野废人,与世隔绝,不习跪拜,望陛下优容之。”太宗赐坐,问以修养之道。陈抟对道:“天子以天下为一身,假令自曰升天,竞何益于百姓?今君明臣良,兴化勤政,功德被乎八荒,荣名流于力世。修炼之道,无出于此。”太宗点头称善,愈加敬重。问道:“先生心中,有何所欲?可为喋言之。”陈抟答道:“臣无所欲,只愿求一静室。”乃赐居于建隆道观。
其时太宗正用兵征伐河东,道人间先生胜负消息。先生在使者掌中,写一“休”字,太宗见之不乐。因军马己发,不曾停止。再道人间先生时,但见他闭目而睡,鼾齁之声,直达户外。明日去看,仍复如此。一连睡了三个月,不曾起身。河东军将,果然无功而返。太宗正当嗟叹,忽见陈抟道冠野服,逍遥而来,直上金銮宝殿。太宗见其不召自来,甚以为异。陈抟道:“老夫今日还山,将来辞驾。”太宗闻言,如有所失,欲加传以帝师之号,筑宫毒事,时时请教。陈抟固辞求去,呈诗一首。诗云:
草泽吾皇谣,图南传姓陈。
三峰千栽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