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四回汤总镇成功归故乡余明经把酒问葬事(2/3)
推荐阅读: 重生之似水流年 宠物天王 遮天 小阁老 重生之文豪巨星 我在仙界有道分身 莽荒纪 生活系男神 日月永在
的知心话."又说:"彭四先生在京里带书子来给我."人听见他这些话,也就常时请他来吃杯酒,要他在席上说这些话吓同席吃酒的人.其风俗恶赖如此.
这余有达.余有重弟兄两个,守着祖宗的家训,闭户读书,不讲这些隔壁账的势利.余大先生各府.州.县作游,相与的州.县宫也不少,但到本县来总不敢说.因五河人有个牢不可破的见识,总说但凡是个举人.进士,就和知州.知县是一个人,不管甚么情都可以进去说,知州.知县就不能不依.假使有人说县官或者敬那个人的品行,或者说那人是个名士,要来相与他,就一县人嘴都笑歪了.就像不曾中过举的人,要想拿帖子去拜知县,知县就可以叉着膊子叉出来.总是这般见识.余家弟兄两个,品行文章是从古没有的;因他家不见本县知县来拜,又同方家不是亲,又同彭家不是友,所以亲友们虽不敢轻他,却也不知道敬重他.
那日,余有重接着哥哥进来,拜见了,备酒替哥哥接风,细说一年有余的话,吃过了酒,余大先生也不往房里去,在书房里老弟兄两个一床睡了.夜里,大先生向二先生说要到无为州看朋友去.二先生道:"哥哥还在家里住些时.我要到府里科考,等我考了回来,哥哥再去罢."余大先生道:"你不知道,我这扬州的馆主已是用完了,要赶着到无为州去弄几两银子回来过长夏.你科考去不妨,家里有你嫂子和弟媳当着家.我弟兄两个原是关着门过日子,要我在家怎的?"二先生道:"哥这番去,若是多抽丰得几十两银子,回来把父亲母亲葬了.灵枢在家里这十几年,我们在家都不安."大先生道:"我也是这般想,回来就要做这件事."又过了几日,大先生往无为州去了.
又过了十多夭,宗师牌到,按临凤阳.余二先生便束装住凤阳,租个下处住下.这时是四月初八日.初九日宗师行香,初十日桂牌收词状,十一日挂牌考凤阳八属儒学生员,十五日发出生员覆试案来,每学取三名覆试,余二先生取在里面.十六日进去覆了试,十七日发出案来,余二先生考在一等第二名,在凤阳一直住到二十四,送了宗师起身,方才回五河去了.
大先生来到无为州,那州尊着实念旧,留着住了几日,说道:"先生,我到任未久,不能多送你些银子,而今有一件事,你说一个情罢,我准了你的.这人家可以出得四百两银子,有三个人分.先生可以分得一百三十多两银子,权且拿回家去做了老伯.老伯母的大事.我将来再为情罢."余大先生欢喜,谢了州尊,出去会了那人.那人姓风,名影,是一件人命牵连的事.余大先生替他说过,州尊准了,出来兑了银子,辞别知州收拾行李回家.
因走南京过,想起:"天长杜少卿住在南京利涉桥河房里,是我表弟,何不顺便去看看他?"便进城来到杜少卿家.杜少卿出来接着,一见表兄,心里欢喜,行礼坐下,说这十几年阔别的话.余大先生叹道:"老弟,你这些上好的基业,可惜弃了.你一个做大老官的人,而今卖文为活,怎么弄的惯?"杜少卿道:"我而今在这里,有山川朋友之乐,倒也住惯了.不瞒表兄说,我愚弟也无甚么嗜好,夫妻们带着几个儿子,布衣蔬食,心里淡然.那从前的事,也追悔不来了."说罢奉茶与表兄吃.吃过,杜少卿自己走进去和娘子商量,要办酒替表兄接风.此时杜少卿穷了,办不起,思量方要拿东西去当.这日是五月初三,却好庄耀江家送了一担礼来与少卿过节.小厮跟了礼,拿着拜匣,一同走了进来,那礼是一尾鲥鱼,两只烧鸭,一百个粽子,二斤洋糖,拜匣里四两银子.杜少卿写回帖叫了多谢,收了.那小厮去了.杜少卿和娘子说:"这主人做得成了."当下又添了几样,娘子亲自整治酒肴.迟衡山.武正字住的近,杜少卿写说帖,请这两人来陪表兄.二位来到,叙了些彼此仰慕的话,在河房里一同吃酒.
吃酒中间,余大先生说起要寻地葬父母的话.迟衡山道:"先生,只要地下干暖,无风无蚁,得安先人,足矣.那些发富发贵的话,都听不得."余大先生道:"正是.敝邑最重这一件事.人家因寻地艰难,每每耽误着先人不能就葬.小弟却不曾究心于此道.请问二位先生:这郭噗之说,是怎么个源流?"迟衡山叹道:"自冢人墓地之官不设,族葬之法不行,士君子惑于龙穴.沙水之说,自心里要想发达,不知已堕于大逆不道."余大先生惊道:"怎生便是大逆不道?"迟衡山道:"有一首诗念与先生听:‘气散风冲那可居,先生理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这是前人吊郭公墓的诗.小弟最恨而今术士托于郭噗之说,动辄便说:‘这地可发鼎甲,可出状元.’请教先生:状元官号始于唐朝,郭噗晋人,何得知唐有此等官号,就先立一法,说是个甚么样的地就出这一件东西?这可笑的紧!若说古人封拜都在地理上看得出来,试问淮阴葬母,行营高敞地,而淮阴王侯之贵,不免三族之诛,这地是凶是吉?更可笑这些俗人,说本朝孝陵乃青田先生所择之地.青田命世大贤,敷布兵.农.礼.乐,日不暇给,何得有闲工夫做到这一件事?洪武即位之时,万年吉地,自有术士办理,与青田甚么相干!"
余大先生道:"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蠓振聩."武正字道:"衡山先生之言
这余有达.余有重弟兄两个,守着祖宗的家训,闭户读书,不讲这些隔壁账的势利.余大先生各府.州.县作游,相与的州.县宫也不少,但到本县来总不敢说.因五河人有个牢不可破的见识,总说但凡是个举人.进士,就和知州.知县是一个人,不管甚么情都可以进去说,知州.知县就不能不依.假使有人说县官或者敬那个人的品行,或者说那人是个名士,要来相与他,就一县人嘴都笑歪了.就像不曾中过举的人,要想拿帖子去拜知县,知县就可以叉着膊子叉出来.总是这般见识.余家弟兄两个,品行文章是从古没有的;因他家不见本县知县来拜,又同方家不是亲,又同彭家不是友,所以亲友们虽不敢轻他,却也不知道敬重他.
那日,余有重接着哥哥进来,拜见了,备酒替哥哥接风,细说一年有余的话,吃过了酒,余大先生也不往房里去,在书房里老弟兄两个一床睡了.夜里,大先生向二先生说要到无为州看朋友去.二先生道:"哥哥还在家里住些时.我要到府里科考,等我考了回来,哥哥再去罢."余大先生道:"你不知道,我这扬州的馆主已是用完了,要赶着到无为州去弄几两银子回来过长夏.你科考去不妨,家里有你嫂子和弟媳当着家.我弟兄两个原是关着门过日子,要我在家怎的?"二先生道:"哥这番去,若是多抽丰得几十两银子,回来把父亲母亲葬了.灵枢在家里这十几年,我们在家都不安."大先生道:"我也是这般想,回来就要做这件事."又过了几日,大先生往无为州去了.
又过了十多夭,宗师牌到,按临凤阳.余二先生便束装住凤阳,租个下处住下.这时是四月初八日.初九日宗师行香,初十日桂牌收词状,十一日挂牌考凤阳八属儒学生员,十五日发出生员覆试案来,每学取三名覆试,余二先生取在里面.十六日进去覆了试,十七日发出案来,余二先生考在一等第二名,在凤阳一直住到二十四,送了宗师起身,方才回五河去了.
大先生来到无为州,那州尊着实念旧,留着住了几日,说道:"先生,我到任未久,不能多送你些银子,而今有一件事,你说一个情罢,我准了你的.这人家可以出得四百两银子,有三个人分.先生可以分得一百三十多两银子,权且拿回家去做了老伯.老伯母的大事.我将来再为情罢."余大先生欢喜,谢了州尊,出去会了那人.那人姓风,名影,是一件人命牵连的事.余大先生替他说过,州尊准了,出来兑了银子,辞别知州收拾行李回家.
因走南京过,想起:"天长杜少卿住在南京利涉桥河房里,是我表弟,何不顺便去看看他?"便进城来到杜少卿家.杜少卿出来接着,一见表兄,心里欢喜,行礼坐下,说这十几年阔别的话.余大先生叹道:"老弟,你这些上好的基业,可惜弃了.你一个做大老官的人,而今卖文为活,怎么弄的惯?"杜少卿道:"我而今在这里,有山川朋友之乐,倒也住惯了.不瞒表兄说,我愚弟也无甚么嗜好,夫妻们带着几个儿子,布衣蔬食,心里淡然.那从前的事,也追悔不来了."说罢奉茶与表兄吃.吃过,杜少卿自己走进去和娘子商量,要办酒替表兄接风.此时杜少卿穷了,办不起,思量方要拿东西去当.这日是五月初三,却好庄耀江家送了一担礼来与少卿过节.小厮跟了礼,拿着拜匣,一同走了进来,那礼是一尾鲥鱼,两只烧鸭,一百个粽子,二斤洋糖,拜匣里四两银子.杜少卿写回帖叫了多谢,收了.那小厮去了.杜少卿和娘子说:"这主人做得成了."当下又添了几样,娘子亲自整治酒肴.迟衡山.武正字住的近,杜少卿写说帖,请这两人来陪表兄.二位来到,叙了些彼此仰慕的话,在河房里一同吃酒.
吃酒中间,余大先生说起要寻地葬父母的话.迟衡山道:"先生,只要地下干暖,无风无蚁,得安先人,足矣.那些发富发贵的话,都听不得."余大先生道:"正是.敝邑最重这一件事.人家因寻地艰难,每每耽误着先人不能就葬.小弟却不曾究心于此道.请问二位先生:这郭噗之说,是怎么个源流?"迟衡山叹道:"自冢人墓地之官不设,族葬之法不行,士君子惑于龙穴.沙水之说,自心里要想发达,不知已堕于大逆不道."余大先生惊道:"怎生便是大逆不道?"迟衡山道:"有一首诗念与先生听:‘气散风冲那可居,先生理骨理何如?日中尚未逃兵解,世上人犹信《葬书》!’这是前人吊郭公墓的诗.小弟最恨而今术士托于郭噗之说,动辄便说:‘这地可发鼎甲,可出状元.’请教先生:状元官号始于唐朝,郭噗晋人,何得知唐有此等官号,就先立一法,说是个甚么样的地就出这一件东西?这可笑的紧!若说古人封拜都在地理上看得出来,试问淮阴葬母,行营高敞地,而淮阴王侯之贵,不免三族之诛,这地是凶是吉?更可笑这些俗人,说本朝孝陵乃青田先生所择之地.青田命世大贤,敷布兵.农.礼.乐,日不暇给,何得有闲工夫做到这一件事?洪武即位之时,万年吉地,自有术士办理,与青田甚么相干!"
余大先生道:"先生,你这一番议论真可谓之发蠓振聩."武正字道:"衡山先生之言